視頻標簽:小調集萃,無錫景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中學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調集萃—無錫景》廣東省 - 珠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中學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調集萃—無錫景》廣東省 - 珠海
《無錫景》教學課例實錄
【教學內容】
人音版中學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調集萃—無錫景》 【教學對象】
七年級 【教學理念】
在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學習,發展,讓課堂動起來”的要求。通過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把音樂生活化,把生活音樂化,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從而達到本課的目標。 【教材分析】本教材為人民音樂出版社初級中學七年級下冊音樂教材,特點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按照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點,并堅持藝術的原則。 課程標準對本課教學內容的要求:1、了解江蘇地區的風土人情。2、能準確有感情的演唱《無錫景》。歌唱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本節課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每位學生會唱《無錫景》,更是希望學生學會富有感情的演唱,而演唱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的能力及強烈的民族意識,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準確帶有韻味的演唱《無錫景》,加深對中國民歌小調的喜愛之情。
2.過程與方法:在聆聽、演唱、模仿、對比等多種體驗活動中深刻的去感受江蘇民歌小調的特點。
3.知識與技能:能用方言、裝飾音、襯詞去演唱歌曲并唱出江蘇民歌的柔美細膩。
【教學重點】學唱《無錫景》
【教學難點】掌握《無錫景》中裝飾音的基本特點,感受歌曲的風格,能準
2
確把握其情感。
【教學策略】從視覺,聽覺激發學生興趣,學唱時層層遞進采用欣賞法,跟唱法,教學活動加強學生體驗,以樂動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 導入部分
⑴ 教師提問“民歌概念”
⑵ 活動:聆聽兩首民歌說一說歌詞的特點。
① 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襯詞) ② 湖北民歌《龍船調》(方言,對白)
師:這兩首民歌都生動的反應了人們的生活,人們把最常見的事情唱進了歌里,用一首首地方民歌讓平淡的生活豐富多彩,絢麗多姿。那么這節課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江南,品一品無錫景;(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聆聽,體驗,感受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二、新歌教學
師:細膩綿長永遠是江南文化的代表。白墻青瓦,煙波畫船是典型的江南畫面。此刻在江蘇無錫的一個茶亭里,面對著萬頃碧波,游客們憩歇品茶,一位少女唱起了這首《無錫景》,你聽……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共鳴。 (三)學習歌曲,層層深入
師:這首無錫景從清末傳唱至今,一度成為吳地流傳的名曲。那么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細細品味歌曲中勾勒的江南風韻。
①師生互動,師范唱基礎版(去除裝飾音)歌譜,同學們拿扇子為老師打拍子,并聆聽歌曲旋律由幾個樂句構成?整體旋律走向是怎樣的? 生:4個樂句,找出每個樂句結束音,感受旋律下行;
②生試唱歌譜,感受旋律下行;
③曲譜游戲:生發現旋律由五個音構成,師講解“五聲調式”;
3
師:介紹五聲調式;五聲調式常被稱為“中國調式”或者“民族調式”,廣泛存在于中國古代和民間音樂當中。
④再一次聆聽師范唱(加入方言版)生對比找出不同之處;師生互動; ⑤生嘗試加入襯詞,拓展樂句,感受具有吳語特色的襯詞,給歌曲風格帶來的變化。
⑥聆聽帶有裝飾音的旋律片段,學生對比感受,說出裝飾音在這首歌曲當中的作用并學唱裝飾音的演唱方法。
生:使歌曲更加細膩婉轉,更加可以表現出江南細膩婉約的韻味。 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裝飾音的演唱方法;感受襯詞,方言和裝飾音體現出的地方特色。
⑧觀看視頻片段,發現方言版的演唱更加細膩委婉。
師:江南民歌的清麗流暢,細膩委婉,不僅僅因為他有婉轉的曲調,還因為啊他們的語言。俗話說“寧聽蘇州人吵架,不聽寧波人講話。”所以江浙一帶的方言又被稱為“吳儂軟語”。
⑨品味吳儂軟語,感受江南風情。 ⑩師生合作演唱,生聆聽并思考: ⅰ歌曲中唱到了無錫的哪些美景和特產? ⅱ歌曲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師:這首歌曲生動的介紹了無錫城的風格和特產,旋律細膩秀美,富有江南特色。表達了身為無錫人的自豪和欣賞無錫美景時那種喜悅、愉快的心情。 【設計意圖】
這首歌曲旋律音節排列較為密集,同時包含了方言,襯詞,裝飾音因此教唱起來并不容易。因此,新授環節設計通過從簡到繁,層層遞進的方法讓學生在聆聽,活動,體驗中感受,達到教學目標。
三、 延伸拓展部分
1.生討論并總結小調的基本特點: ⑴ 形式短小精干; ⑵ 單樂段、分節歌的結構;
⑶ 音調具有地方色彩和方言語音結合緊;(方言、襯詞、裝飾音) ⑷ 善于變化,根據不同的場合、條件可以調整不同的內容、唱詞; 2.師介紹小調的概念;
4
【設計意圖】
通過讓學生自主討論,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重點。 四、小結部分
師生活動:唱一唱自己家鄉的民歌
師:民歌來源于生活,不同地區的音樂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音樂風格。它反映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習慣、語言特點、思想感情、歷史文化等等。 師生展示。
結語:不問今夕,不論南北,每一首地方民歌,構筑的是屬于我們每個人自己內心的畫面,它記錄的不僅有美不勝收的家鄉風景,也有講不盡的故事和道不盡的情懷。希望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可以更加喜愛我們的民族音樂,更加熱愛我們的民族文化。下課。 【設計意圖】
通過自發的演唱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愛家的思想感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