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梁山伯與,祝英臺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音樂鑒賞-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音樂鑒賞
人音版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作曲。1959年
寫成并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西方交響樂與中國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读荷讲c祝英臺》深入而細膩地描述了梁、祝二人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不僅對他們堅貞愛情的高度頌揚,也對封建社會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既寄托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樂曲采用了奏鳴曲式的創作結構,由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三個部分組成。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學目的 :
1.引導學生分析,欣賞《梁!芬魳菲危岣邔W生感受、分析、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2.學唱《梁!窅矍橹黝}; 3. 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感受《梁!芬魳分械那楦袃群;學唱愛情主題。 教學難點:分析《梁!芬魳分胁煌瑯菲鞯倪\用。 教學方法:
1.聆聽為主,講授、設問、觀看投影相結合。 2.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電教手段。
教學過程: 導入:
1.通過聆聽美國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辛德勒的名單》,引入今天的課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小提琴音色優美,表現力強,被譽為“西方樂器皇后”。在我們中國有兩位作曲家,借用這樣的西方樂器以中國的一部傳統民間愛情故事為題材創作了一首家喻戶曉的曲子。你們知道它嗎?我們今天通過音樂把這部凄美的民間愛情故事演繹出來吧。 2.介紹兩位作曲者;
這兩位作者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作為素材,在1959年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標題性的小提琴協奏曲。這部作品具有中華民族鮮明的音樂風格和特點,在國內外演出中均受到熱烈的歡迎與好評。
3. 分析作品(根據《梁祝》圖式)。接而欣賞音樂片段 呈示部
1) 引子:(播放“引子”音樂)
問: 這段音樂里面你聽到了哪些樂器?你有什么樣的聯想?
師:這段音樂由豎琴和弦樂器的顫弓音響作背景,引出長笛活潑明快的旋律,雙管管柔美而抒情的演奏,描繪了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 2).(播放“主部”音樂)愛情主題,草橋結拜
問: 在這段音樂中小提琴和大提琴如何交織表現愛情主題?
師:這段音樂采用單三部曲式結構, 1. 小提琴代表著祝英臺在高音位置奏出了愛情主題;(詩意)2.隨后小提琴在渾厚的中音位置上重復了這段愛情主題;(肯定)3.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對答,呼應。(第一次愛情對話),描述梁山伯與祝英臺二人草橋結拜的情景及他們真摯純潔的友情。 3).(播放“副部”音樂) 同窗三載,共讀共玩
問:這段音樂的情緒如何?小提琴和哪些樂器交織進行?
師: 這段音樂以輕松的節奏、跳動的旋律、活潑的情緒生動地描繪了梁祝三載同窗。共讀共玩、追逐嬉戲的情景。由小提琴主奏,與木管樂器和弦樂隊的演奏交織進行,采用越劇唱腔過門的形式,形成一種“緊拉慢唱”的感覺。 4).結束部:(播放“結束部”音樂)十八相送,長亭惜別 問:這段音樂給你怎樣的情緒變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師:這段音樂是由愛情主題衍化而來的,速度徐緩,旋律下行居多,和聲的色彩較暗淡,配器既簡單又恰到好處,出色地表現了十八相送,長亭惜別。小提琴細膩婉轉的演奏,表現了祝英臺欲言又止的羞澀心態。大提琴與小提琴的交織,表現了梁祝二人戀戀不舍的情景;(第二次愛情對話)。 展開部
1).“抗婚”:(播放音樂片段)
問:音樂開頭運用了什么樂器?渲染了什么樣的氣氛,代表了什么樣的形象? 師:里面有定音鼓,鑼,銅管樂器,大管,銅管以嚴峻的節奏、渲染了陰森壓抑的情緒,奏出了封建勢力兇暴殘酷的主題;獨奏小提琴用散板的節奏,陳述了英臺的悲痛與驚惶,樂隊強烈的快板,襯托出獨奏小提琴堅決反對封建勢力的反抗主題。這兩個主題逐漸激化,形成英臺抗婚的怨憤場面。雖然樂隊全奏,曾給人一種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但以銅管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給予了重大壓力。 2).“樓臺會”: (播放音樂片段)
問:大提琴和小提琴表現了什么樣的音樂形象?
師:小提琴奏出哀傷傾訴的旋律;大提琴與小提琴相互傾述,如泣如訴;表現悲傷憤懣的情緒;(第三次愛情對話)。大、小提琴的對答,纏綿凄苦,如泣如訴的音調,把梁祝相會樓臺時百感交集的情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3).“哭靈、控訴、投墳”:
問:交響樂齊奏渲染了什么音樂情緒?表現了什么形象?
師:猶如祝英臺撕心裂肺的哭喊;表現出祝英臺以年輕的生命向蒼天發出最后控訴的悲愴形象,樂曲達到最高潮。小提琴的散板獨奏與樂隊的快板齊奏交替出現,變化運用了京劇導板與越劇緊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現了英臺在墳前對封建禮教的血淚控訴的情景。 再現部 化蝶
問:音樂再現了哪個部分情景?根據標題這段音樂能讓你聯想到了什么情景?作者有什么蘊意?
師: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再現了引子的部分旋律。長笛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豎琴的滑奏相互映襯,把人們引向神話般的仙境,聯想到雖然梁祝在
封建勢力的壓迫下死去,但化為一對彩蝶比翼雙飛,仍舊活在人們心中,他們的反抗精神得到人們的同情和支持,他們的故事永遠被傳頌。(第四次愛情對話) 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曲子以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唱腔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西方交響樂與中國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读荷讲c祝英臺》深入而細膩地描述了梁、祝二人相愛,抗婚,化蝶的情感和意境,塑造了鮮明,感人的音樂形象。不僅對他們堅貞愛情的高度頌揚,也對封建社會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既寄托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深切同情,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這節課中,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要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在音樂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同時,這部絢麗多彩,抒情動人并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交響樂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拓展延伸
作品中兩位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學生討論)
這一民間傳說與歷史事實有很大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清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再挖墓穴地時,發現一墓穴,墓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期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被貪官馬文才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在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民間便有了關于梁祝各種各樣感人至深的故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