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七彩的管弦,如歌的行板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湘文藝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1、欣賞七彩的管弦 如歌的行板_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對充滿詩意、深情、寧靜和略帶憂傷的俄羅斯風格的音樂感興趣,并樂意了解柴科夫斯基相關的音樂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用心靈感受音樂,引起共鳴與聯想,通過聆聽、哼唱、感受、體驗樂曲的情緒;探討弦樂四重奏的樂器組合所帶來的和諧音色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用輕柔暗淡的聲音、徐緩的速度表現憂傷與思念故鄉的情感演唱俄羅斯民歌《夜歌》。
2學情分析
《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調第一弦樂四重奏》的第二樂章,很多人把它稱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詞。樂曲的素材是一首叫做《凡尼亞坐在沙發上 》的民歌。全曲采用復三部曲式寫成。《如歌的行板》宛如一副美麗、憂傷的風景畫,可從多角度、多側面豐富學生對作品的認識,并通過在反復的聆聽中熟悉旋 律,充分挖掘學生的情感世界。我所帶的這屆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欣賞和演唱的能力,對這節課的重難點接受的較好。學生通過欣賞、學唱、創作能夠大膽的表現對音 樂作品的理解,對弦樂四重奏的表演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哼唱兩個音樂主題,理解樂曲的情緒。能夠大膽的創作表演,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
3重點難點
1.感受《如歌的行板》的情感色彩,調動學生一切能調動的感官,來挖掘學生對作品理解的情感深度。
2.在《夜歌》的演唱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大膽填詞創作。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新課導入
1.播放音樂片段,讓學生回答所對應的演奏樂器,復習鞏固《七彩管弦》(二)中的內容。
2.配合圖片播放《伏爾加河纖夫曲》,讓學生討論交流俄羅斯的相關文化,營造氣氛創造意境。
活動2【講授】欣賞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介紹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俄國作曲家,生于貴族家庭。他是一個善良、憂郁的音樂詩人,被奉為世界級音樂旋律大師,也是浪漫樂派代表之一。他動人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了全世界人民,提到俄國音樂家,往往第一個就會想到他,可以說他是俄國民族音樂繼承者與西方音樂的汲取發揚者。
他創作的作品中,有大家所熟悉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和交響詩《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愴》等。他的音樂充滿內心情感和戲劇力量,不僅深為專業音樂工作者喜愛,而且也為廣大群眾所贊賞。要求同學們重點記住他的三部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
2. 聆聽音樂《如歌的行板》并作背景介紹
1869年,青年柴科夫斯基住在他妹妹的家里。一天忽然聽到窗外粉刷墻壁的泥水匠在哼唱一支動人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這支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唱歌的匠人,把民歌記錄下來,配上和聲,收進了他在這一年中編成的《俄羅斯民歌五十首》。兩年以后,他在寫作《D大調弦樂四重奏》的時候,又用這首民歌作為第二樂章的主題,這第二樂章就叫《如歌的行板》。
3. 分段聆聽音樂,分析主題
全曲由兩個主題交替反復而成。
樂曲的第一部分由三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的旋律用變奏的手法重復了一遍,這就是第一主題,也就是《凡尼亞坐在沙發上》的民歌曲調,由四二拍與四三拍混合組成,但是過渡卻很自然、流暢。(片段1)
問題一:同學們,這段旋律給你怎樣的感覺?(旋律委婉,給人憂郁、沉思的印象,情緒十分壓抑。)
樂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第二主題,由兩段旋律構成。(片段2)
問題二:同學們,從這兩段旋律中,你感受了什么樣的音樂情緒?特別注意大提琴的固定音型,制造了怎樣的氣氛?
(前一段帶有憂郁的情調,好像在祈求什么;后一段的情緒則悲傷而不安。特別是大提琴撥奏的固定音型伴奏,猶如沉重的腳步聲和不斷的喘息聲,從而使憂郁不安的情緒更為鮮明地突顯出來。)
樂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它好像有說不完的痛苦,又好像在千方百計地尋找解脫痛苦的方法。
4.完整的聆聽并用肢體語言表現樂曲進行情感升華。
全班討論此曲的音樂特征和給大家心靈上的震撼。
作品色彩憂郁、朦朧、暗淡,旋律淳樸優美而又婉轉凄惻,似訴說、似哭泣、似嘆息。這首《如歌的行板》,以輕吟低回、如泣如訴的琴聲傳達了沙俄時代專制統治下人民的悲慘生活與難言的苦楚,這就是讓列夫·托爾斯泰老淚縱橫,并說:“我已經接觸到忍受苦難的人民的靈魂深處”的原因。
5.介紹弦樂四重奏其相關音樂知識
弦樂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個聲部組成。
活動3【活動】學習歌曲《夜歌》,并進行模唱和創作
聆聽幾支有代表性的俄羅斯民歌,創設充滿詩意的意境。
剛才大家欣賞和演唱了部分俄羅斯民歌,那你們聽過這首歌曲嗎?(播放歌曲《夜歌》)。
有感情的學唱歌曲《夜歌》,鼓勵學生大膽的填詞創作。
活動4【活動】課堂小結
《如歌的行板》旋律深沉、婉轉、凄美,體現了作者對人生艱辛的感悟,對勞動人民苦難生活的深切同情和無可奈何,一首音樂能讓我們感受如此深刻,帶給我們這么多震撼,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