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鳳陽花鼓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鳳陽花鼓》福建省 - 福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音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 鳳陽花鼓》福建省 - 福州
教學目標
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鳳陽花鼓》,并能準確表達民歌風格。
能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節奏、調式等音樂要素,感受、體驗民歌的音樂風格。
認識民族五聲調式和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并能進行樂曲創編。
2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完整演唱《鳳陽花鼓》。
認識民族五聲調式和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難點:能準確把握歌曲的民族風格。
能運用所學的創作手法進行創編,并能大膽展示。
3教學過程
3.1第一學時
3.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
導入
創設情境:課前播放民樂演奏《鳳陽花鼓》。
教師展示鳳陽花鼓,學生傳看花鼓,提問:這是什么樂器?
學生猜測,教師揭示答案。
介紹鳳陽花鼓:鳳陽是安徽的一個縣,它有兩層意義,一是樂器名,也叫“雙條鼓”,鼓面直徑3寸左右,小巧玲瓏,鼓條為兩根1.5尺左右的細竹棍。表演者一手持鼓,一手持鼓條敲擊鼓面,由此而得名。二是流行于安徽鳳陽縣一帶的花鼓類民間歌舞藝術。鳳陽花鼓在各地的花鼓中最有名。歷史上,由于水災,百姓四處逃荒。他們身背花鼓,口唱小曲,邊舞邊唱游走四方,將花鼓樂傳遍全國。
導語:在藝人們口唱的小曲中有一首就是以鳳陽花鼓為名的,下面我們就來學唱這首歌曲。
活動2【講授】學唱歌曲
1.聆聽歌曲,提問:歌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
2.介紹稱詞部分:“得兒另當飄一飄”是模擬鑼鼓敲擊的聲音。提問:用稱詞有什么作用呢?(渲染氣氛)
3.學唱稱詞,用甩頭的動作引導學生唱出俏皮、活潑的感覺。并唱出稱詞的力度對比。
4.視唱歌曲旋律,教師鋼琴伴奏。
5.解決演唱難點:切分節奏型——強調重音位置
6.完整演唱歌詞,教師鋼琴伴奏。要求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唱準節奏,唱出稱詞部分的力度變化。
7.分男女聲部演唱。
8.加入打擊樂器演唱
學節奏
× × ×× × ∣
9.出示配有打擊樂節奏的樂譜,部分學生演唱,部分學生伴奏。伴奏學生用鳳陽花鼓、鑼和手指敲擊桌面的方式伴奏。
10.教師跟隨錄音示范鼓的節奏
11.學生跟隨錄音敲擊鼓的節奏
12.學生跟隨錄音邊唱邊用鑼、鼓伴奏,教師指揮。
13.完整演唱歌曲兩遍:第一遍分男女聲部演唱;第二遍加入打擊樂演唱。
活動3【活動】創編樂曲
教師提問:請找出歌曲由哪幾個音構成?
介紹五聲調式:1 2 3 5 6
宮 商 角 徵 羽
結束音常常是確定調式名稱的重要標志,如落在do上,稱為宮調式。
請學生用五聲調式中的音進行旋律創編,并唱給大家聽。(如有會樂器的學生可用樂器演奏)
1=C 4/4
6 1 5 ( ) - ∣ 1 6 5 ( )—∣ 3. 5( )( )∣5 6 5 3 ( )-∣
教師點評學生的創編。
認識魚咬尾創作手法:
通過詩詞《詠春》中頂真的手法了解什么是魚咬尾。
春風裁剪萬千花,花艷香聞百姓家。家有后園恩賞月,月羞何敢對奇葩。
請學生找出歌曲中魚咬尾的創作手法。
請學生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創編樂曲,并唱給大家聽。
1=C 4/4
6 6 1 6 5 - ∣( )( ) ( )( ) ( ) - ∣
3 3 5 3 6 1 2 ∣ 2 3 1 6 5 - ∣
教師點評學生的創編。
活動4【活動】拓展
導語:民歌是我們民族的魂,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它延續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內涵。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傳統的民族音樂文化不僅需要我們傳承,更需要我們繼續發揚光大。下面我們來欣賞由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件樂器合奏的《鳳陽花鼓》。相信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更多優秀的中國民間音樂走向世界。
欣賞三重奏《鳳陽花鼓》
活動5【活動】課堂總結
《鳳陽花鼓》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樸實的像山間的一縷清風,記錄著人們生活的喜怒哀樂。這些民間音樂需要我們的傳承和發展,希望同學們能用你們的方式讓它們煥發出新的光彩!
播放視頻,在《鳳陽花鼓》的歌聲中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