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夢回繁華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夢回繁華》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夢回繁華》廣東省優課
課題
夢回繁華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整體設計思路:
抓住說明文的重點,即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和說明語言展開教學。但一堂課的容量有限,此課的講解重點突出文藝性的說明語言。在研討的過程中主要以四次讀帶動,輔之以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古代優秀的文化藝術和現代的繁華中陶冶情操。
指導依據:
全面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構建高效課堂。 一、兩個改變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發生改變。教師要從滿堂灌的主講者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要從被動聽課變成主動學習、合作共進。
二、三種意識
構建高效課堂,要培養和強化學生的“聚焦”“傾聽”“賞識”三種意識,這是實施高效課堂的基本保障。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位于第五單元的第四篇文章,本單元所選的四篇文章都是說明文,前兩篇分別介紹的是中國石拱橋和蘇州的園林,屬于事物性說明文。后面兩篇分別介紹的是昆蟲蟬和中國傳統繪畫《清明上河圖》,屬于文藝性說明文。學習此單元的文章,要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了解文章是如何使用恰當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同時還要體會說明文語言嚴謹、準確的特點,增加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對于文藝性說明文,更是要引導學生體會文字的科學性和文學性是如何有機結合的。因此,《夢回繁華》此篇文章的說明語言就是一個重點。
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小學時接觸過淺顯的說明文,七年級的教材里沒有說明文。因此,在學習這個單元的說明文時,需要總體先梳理下基本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有備后面的教學。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問題,適當朗讀,帶動他們的思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逐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梳理本文的說明順序,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能夠運用所學的方法去賞
析一幅畫。
過程與方法:品析文中重點段落,理解作者是如何恰當地選擇和使用說明方法的,除
此之外,品味文章的語言,把握其既有科學性又富有文學色彩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我們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敬仰之情,生發民族自豪感。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1)說明順序;(2)說明方法;(3)融科學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文藝性的說明語言;理解標題“夢回繁華”背后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5.教學過程設計
(中文為主 + 所教學科目標語言)
步驟1:教師富有詩意的導入語。(親愛的同學們,歷史的風呼呼的刮過,刮走了秦皇漢武,刮走了唐宗宋祖,卻刮不走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的河床中遺落著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清明上河圖》便是這滄海一珠,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毛寧教授的《夢回繁華》,去感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設計意圖:營造氛圍,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步驟2:觀看視頻剪輯《清明上河圖》的介紹。
設計意圖:視聽結合,讓學生對說明對象——清明上河圖,有進一步的了解。 步驟3:幻燈片呈現清明上河圖的簡介,力求文字簡潔,并輔以圖表。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國寶級的畫作心生敬畏,為后文了解“夢回繁華”背后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蓄勢。
步驟4:快速瀏覽全文,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梳理全文的脈絡。
設計意圖:思維導圖是一個強有力的抓手,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步驟5:六人為一小組,合作交流,推出一份最佳的思維導圖展示。 設計意圖:合作探究能夠產生思維的火花,集思廣益,共同進步。 步驟6:老師呈現自己設計的思維導圖,緊扣“繁華”二字提煉概括。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導圖絕大部分只是呈現各段的大意,不能用凝練精美的語言概述,站位不夠高,必要時,教師需要引導示范。
步驟7:讓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第4段已經能夠盡展宋朝汴京的繁華,那么課文的其它段落是不是可以刪除不用呢?能否把第4段提前,為什么?
設計意圖: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順勢推出這個問題,自然落腳到說明順序這一重點。此篇課文運用了邏輯順序,這個問題的設計,剛好回答了邏輯順序的本質。
步驟8:跳讀第四段,梳理此段介紹畫作的順序。
設計意圖:跳讀可以節省時間,有的放矢,效率高。此段是本文的重點,說明順序上采用了空間順序,將以此順序帶動全段的學習。
步驟9:請說出說明對象的特征。
設計意圖:說明對象的特征是“繁華”,在課文的標題上已經凸顯出來。讓學生以此為核心,重點學習第四段,進而感知課文的深意。
步驟10:精讀第四段,圈畫出你感知到的能體現繁華場景的語句。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一個重點。精讀就需要細化,給學生一個方向,讓他們通過圈畫,能夠梳理出此段行文的思路以及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的獨特性。能歸納出此段的寫作特色,有點有面、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景有情,盡顯繁華。
步驟11:搶答。說出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給出例句,學生搶答說明方法)。 設計意圖:課堂學習進行到一半,學生易產生疲勞情緒,需要進行一些強化、刺激,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研究此段獨特的說明方法“打比方”“摹狀貌”概述全文其他的說明方法,通過給到范例,搶答的形式,能夠快速梳理清整篇文章的說明方法。
步驟12:朗讀第四段,探究語言的特色美。結合第三段所述,出示音樂中慢板、快板的拍子圖,讓學生拍手體驗感知。
設計意圖:通過對第四段進行“跳讀”“精讀” “朗讀”,進一步理解說明對象的特征“繁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朗讀能夠把美感深層次傳達,直達內心。又結合了第三段闡釋畫面前段、中斷、后段的那個比喻句。
步驟13:把課文第四段具有文藝性說明文語言特征的四字句進行改寫,比較這兩種表述,哪種更好。
示例一: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趕集的鄉人驅趕著往城內送炭的毛驢馱隊。(原文)
早春,微帶著寒意,稀疏的樹林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遠遠望去,農民的房屋和田地若隱若現,趕集的鄉下人驅趕著往城內送炭的一長隊毛驢。(改文)
示例二:街上行人 ,摩肩接踵, 絡繹不絕, 士農工商, 男女老少, 各行各業,
無所不備。(原文)
街上行人非常多,很擁擠,川流其間的有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商的,男的、女的、年老的、年少的,從事各個行業的人都有,沒有什么不具備的。(改文)
設計意圖:改寫對照是闡釋語言美的利器。通過改寫對比,來體味毛寧語言的高超藝術,因為有對比,就有優劣。
步驟14:歸納四字詞的妙處。
精練有力的概括性
錯落有致的節奏感 過目難忘的畫面感 典雅韻味 古典風韻的文言范
設計意圖:由形到理論的概括,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步驟15:回顧課題,領悟主旨 。畫家張擇端的“夢回繁華”和作者毛寧的“夢回繁華”有什么區別嗎?
設計意圖:有區別。張擇端的夢回繁華,只能成為一場夢;而毛寧身處現代,繁華已不再是夢,我國經濟騰飛,人民安康,十九大號召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美麗的新中國。此問題讓學生了解《清明上河圖》背后的社會歷史內涵,激發我們對優秀傳統藝術的熱愛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步驟16:展示2017年廣州國際燈光節盡顯繁華的圖片。
設計意圖:讓身處廣州的學生能夠實在感受到身邊的繁華,進而感知到國家的繁榮,進一步了解“妙筆繪繁華,富強不是夢”的深意。
步驟17:展示柴宗慶的詩句作為對清明上河圖畫作的總結,“曾觀滄海難為水,除去梁園總是村。” 清明上河圖就是遺留在歷史河床的一顆明珠。然后展示老師自己創作的一首詩:
一紙江山故人遠, 半生煙火世情闌。 虹橋影落繁華盡, 夢回汴京看歸帆。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文藝性的說明文,通過高度濃縮的詩的語言去表達我們的閱讀體驗是再恰當不過的,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作情趣。
步驟18:展示“秦跪射俑”的圖片,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來描述圖片內容,即“身穿戰袍,外披鎧甲,頭頂右側綰一發髻,左腿曲蹲,右膝著地,雙手置于身體右側作握弓弩待發狀。”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鞏固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先拿一副簡單的畫作來掌握說明順序及說明語言。
步驟19:課后行動。 讀——冶文彪推理小說 《清明上河圖密碼》
聽——蘇升乾百家講堂 《清明上河看宋朝》 賞——我國十大傳世名畫
寫——韓熙載夜宴圖 【用本文所學的知識來解讀這幅畫】
設計意圖: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需要課后通過閱讀推薦書目以及寫作練習來鞏固課堂的成果,加深對文章所學說明順序和說明語言的理解。
6.作業與板書
布置作業:
1. 讀——冶文彪推理小說
《清明上河圖密碼》 聽——蘇升乾百家講堂 《清明上河看宋朝》 賞——我國十大傳世名畫
2.模仿《夢回繁華》第四段,寫一段文字,介紹《韓熙載夜宴圖》。
板書設計: 夢 回
汴河 有點有面 漕船 有聲有色 繁華 虹橋 有動有靜 街市 有景有情
妙筆繪繁榮 富強不是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