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夢一場,夢回繁華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夢一場《夢回繁華》杭州市公益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夢一場,《夢回繁華》杭州市公益中學
夢一場,《夢回繁華》教學設計
有一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杰作。在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是后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它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清明上河圖》。
毛寧以《夢回繁華》為題,介紹了《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通過說明文文本特有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以及“語言特色”等不同角度,描摹了北宋時期繁華的市井風情,豐富了我們對當時社會風貌的了解,激發了我們對古代生活豐富的想象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之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運用瀏覽的閱讀方法,通過抓關鍵句來梳理主要內容,理清說明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細讀品味抓住事物特征、語言生動典雅、思維條理嚴密的文本特點,體味濃厚的歷史懷傷之感,讀寫結合,提升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書畫作品的藝術魅力,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提升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征、順序清晰、生動準確的方法。 難點:理解文章深層的含義,理解真實的作品價值。
【教學設想】
針對自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立足于指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以把握事物特征,抓關鍵內容為主線,在訓練過程中達成教學目標,關注學生方法的積累,關注課堂教學內容的生成。
【教學過程】
課前下發“學習單”,分為三個部分:自讀整理文本;細讀小組合作探究;
練筆課堂實踐。
(一)導入新課——名畫引繁華(《蒙娜麗莎》的圖片)
利用名畫《蒙娜麗莎》、學生作品的圖片,導入疑問:如何介紹畫作,讓學生快速感知如何介紹畫作,同時在導語中明確本文的說明文的體裁,讓學生清楚本文是基于說明事物寫成的。
課前小提問:班里有多少同學曾去過美術館或是畫館呢?
師:假如你今天是名畫館的志愿者,今天展出了《蒙娜麗莎》你如何介紹名畫中的內容呢?
生:從人物的頭發開始介紹,到她的服飾。可以找到人物最特別的地方——嘴巴,似笑非笑。
師:哦!非常厲害,一位同學邏輯性強,另一位一眼瞄準了人物的特色之處,眼光不錯哦!
師:我們今天也要學習一篇介紹畫作的文章,它被成為中國的國寶,記載了578位人物,一位人物尚且只能這樣畫,那以后578位人物聚集了這一塊兒怎么班先來欣賞一段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蒙娜麗莎》的圖片展示,讓學生快速進入到“介紹畫作特點”的情境當中,奠定本堂課的基調。
(二)瀏覽課文——自讀理繁華
在課前預習時,在預學單上學生已經品讀了能夠打動自己的句子。在本環節,學生需要完成一個學習任務。
學生活動:
1、瀏覽文章,抓取關鍵語句,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一。 2、教師組織學習任務一進行個別同學匯報,同屏展示。
●預設二:說明順序——空間順序都可見,唯獨不同是邏輯
《夢回繁華》說明順序層層清晰,由遠及近,由左到右“在進入大道的岔道上……近處小路上騎驢而行的……”無不體現空間順序。《中國畫的驕傲》中也從“畫卷開端……再展……”從畫面左端到右端,體現出空間順序。
(教師點撥時抓住不同點仔細推敲,讓學生反復體會,可追問,《夢回繁華》的文章詳略得當,從作家作品到價值特色,與《中國畫的驕傲》不同在哪里?)
此處一生產生疑問大致分為兩類。
1. 邏輯順序在《夢回繁華》中何處可見?這一處學生的問題主要在于沒有深刻理解“邏輯順序”的含義,當遇到真實文本時無從下手。
明確存在邏輯順序,但對邏輯順序只達到辨識的程度,未能了解其本質。(轉化為教學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清明上河圖》表象介紹與繁華盛世背后揭示的本質之間的關系)
(教師先讓學生自己爭論,最后適時介入,明確全文由表及里——邏輯順序,《清明上河圖》全文從作者到作品再到價值與意義,深刻展現了它背后的盛世的落幕,并補充歷史知識,
1. 從汴河上的舟楫往來,我們可以想見宋代汴河漕運的繁華——這里暗示了嚴峻的商賈囤糧問題;2. 從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們也可以想象北宋東京酒樓業的發達——借此反映泛濫的酒患;3. 《清明上河圖》畫出的毛驢與騾子比馬匹多得多(圖中馬只有20匹,毛驢與騾子則有46頭)——是宋朝缺乏馬匹的真實寫照……由歷史的補充,深刻回歸到教學重點)
●預設三:說明方法——介紹畫作常用摹狀貌
《夢回繁華》內容詳盡,運用說明方法恰當,比如“摹狀貌”,從畫面左端到右端,具體描繪介紹畫面內容,讓人猶如穿越一般領會當時社會的景象。
●預設四:語言特色——四字短語的妙處
《清明上河圖》四字短語運用居多,“疏林薄霧,農舍田疇,春寒料峭……”語言凝練生動,讀來與《清明上河圖》的藝術特色互相映襯,身臨其境。
●預設五:語言特色——動靜結合,張弛有度
“船正在放倒桅桿準備過橋,船夫們呼喚叫喊,握篙盤索,橋上呼應相接,岸邊揮臂助陣,過往行人聚集在橋頭圍觀。”動靜結合,將宛如飛虹的橋之精美與熱絡非凡的人物之行動結合起來,文章張弛有度,錯落有致。
設計意圖:
1、獨學成果是學生的個人思考感受,基于這些個性解讀的基礎上,學生們在交流中能夠發現理解的偏差,教師可在適當時機無痕切入預設內容,解決學生獨學時的難題。
2、助學設計,能夠促動學生參與組內發言,確立號發言人與記錄員,將個人成果匯聚成為小組成果。
3、群學設計,匯報展示可以讓學生走向講臺,成為課堂主人,同時訓練了學生溝通合作的能力,在制作展示牌的過程中,不斷選擇文中富有韻味、方法、順序的句子,解讀出《夢回繁華》的“繁華”與“本質”。
(四)深入本質——穿越悟繁華
教師結合學生回答小結:作者條理分明,語言生動將《清明上河圖》這一個國寶級畫作介紹得精妙絕倫,讓人回味無窮,而作者卻發出了夢回的感慨,那么究竟是誰夢回? 學生活動:
1、在群學展示環節完成任務后就此問題進行思考。 2、抒發自己觀點,并闡明理由。 教師活動: 1、總結明確:
·北宋遺民的夢回,對繁華時代的懷念; ·畫家張擇端的夢回,對統治者的警示,對富華時代的懷念; ·現代人的夢回:追想千百年前的繁華時代,追憶文化的傳承。
設計意圖:
1、基于說明文的文本特質,拓展主題與情感,以學為中心,深入激發學生
的邏輯思維。教師適度增加問題難度,讓學生在課堂上達到訓練能力之上的思維能力高度;
2、在思考“誰夢回?”這一問題的背后,讓學生深刻理解歷史的變遷、文化的珍貴,這樣使得《清明上河圖》與學生的距離拉近,越發展現文化背后的魅力!
(五)提升能力——回歸續繁華
《夢回繁華》文章條理分明,語言生動將《清明上河圖》這一國寶級畫作介紹得精美絕倫,讓人回味無窮,又發出了回憶古文明的燦爛,繼承并弘揚繁華的呼喚。合上書頁,回望繁華,它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本節課學到的方法遷移能力,介紹這幅西湖斷橋圖。 學生活動:
1、思考本堂課的收獲,運用所學介紹畫作;
2、當堂寫作,當堂展示,當堂互評,為課后修改做鋪墊。 教師活動:
1、引導學生在唯美音樂聲中寫作;
2、鼓勵學生對同伴習作進行三方面的點評,相機提升。
3、有意識提示學生“語文回歸生活”,生活中的繁華就在我們筆下!
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我們一定會記得這繁華。愿回憶依舊,愿繁華永存。 設計意圖:
1、扎實落實自讀課“遷移運用”的核心特質,當堂激發學生將所學運用至生活,體現新教材“語文回歸生活”的特點。;
2、學生當堂習作目的在于遷移知識,當堂展示與當堂互評,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點評能力的提升,在課堂以外對本次習作進行細致修改,從自讀走向習作,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