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蟬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蟬》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蟬》福建省連江文筆中學
《蟬》教學設計
課題
《蟬》
學科(版本) 語文(人教版2017統編版)
章節
第十九課
學時 1課時
教學輔助
白板課件
年級
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 了解蟬的特點,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重點) 2. 品析作者嚴謹準確、生動有趣的語言(重點)
3. 理解作者對小生靈的情感,感受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難點)
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理念
1. 先學后教的理念激活學生的思維,實現課堂的自主與高效; 2. 守正出新,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實現思維的發展與提升; 3. 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實現課程的創新和實踐。 (一)1.教學重點分析
《蟬》一文主要從“蟬的地穴”和“蟬的卵”這兩部分來介紹蟬的特點,其中,重點突出的是蟬“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同時,作為一篇科學小品文,本文的語言既準確嚴謹,又生動有趣,富有感情色彩,因此,把了解蟬的特點,理清寫作順序以及品析語言作為教學重點。
2. 解決措施
①由質疑“蟬的一生都有哪些經歷呢?”引導學生速讀全文,自主學習,找關鍵詞,了解蟬的特點;
②借助白板中的趣味分類活動,引導學生疏理文章內容,關注文章說明的重點,理清本文的寫作順序;
③通過朗讀文章描寫“金蟬脫殼”的段落,再與“金蟬脫殼”的成語解釋進行對比,接著引導學生給課文寫批注,再借助白板中的手機同步功能,讓學生上臺當小老師分析批注,得以突破品析語言這一重點。
(二)1.教學難點分析
本文是作者長年科學觀察與研究的結晶,表現了作者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世間萬物的關愛,這種情感與科學精神若非親身體驗是很難理解的。八年級的中學生心智還未成熟,思想比較單純,社會實踐能力還較弱,因此,把理解作者對小生靈的情感,感受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作為本文的教學難點。
2.解決措施
①由“語言可以傳遞情感”引導學生朗讀相關語句,采用個人讀、齊讀等多種方式來感悟; ②拓展閱讀,借助白板出示《綠色蟈蟈》中有關蟬的描寫,再結合本文內容引導學生思考與交流,理解作者對蟬的尊重與贊美其實是對生命的敬畏,從而自然突破了難點。
2
學習者分析
1. 知識儲備:小學已接觸說明文,加上本單元前兩篇說明文教讀課的學習,學生已基本了解說明文的知識;
2. 能力水平:八年級的學生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自主閱讀的水平,具有篩選、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 3. 個性特點:求知欲強,思維活躍,喜歡探究、質疑,有創新精神。
課堂環節
教師帶學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媒體應用
課后反思
一、(00′25″—02′46″)
視頻導入、巧妙切題
1. (00′25″) 播視頻 2. (02′28″) 過渡:“這是蟬從幼蟲到成蟲的蛻變過程” 1. (00′25″)觀看視頻
2. (01′36″)思考與視頻內容相關的成語 3. 交流 金蟬脫殼的過程絕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沒見過,通過視頻讓學生直觀地了解這一現象,激發他們探究知識的積極性,自然導入新課 白板: 視頻 漢字
視覺的沖擊,快速激活學生的思維,猜成語,有趣又有挑戰,能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本文的學習情境
二、(02′47″—14′25″)
速讀文章、理清順序
1. (02′47″)由質疑“蟬的一生都有哪些經歷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速讀全文,自主學習,并作圈點勾畫
2. (04′54″)展示板中板,板書生字詞
3. (07′32″)設置趣味活動,指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類
4. (10′25″)由文章的兩部分內容引導學生思考本文安排順序的特點
1. (03′20″)
速讀全文,找關鍵詞,了解蟬的特點
2. (06′45″)生詞注音(請三位學生上臺板書
3. (07′43″)上臺進行趣味分類,接著從文中找出相對應的內容
4. (10′25″)回憶知識儲備,自讀此文,思考、探究、交流
1.以學生自學為主,帶著任務自讀課文,目的明確,也提高課堂效率 2.順應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心強、好勝心強,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同時又能使他們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白板: 倒計時 板中板 趣味分類 拖曳
1.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同時強調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以及提示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些細節都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2. 趣味分類這一活動有效地活躍了學生的思維,調節了課堂的氣氛,也能引導學生快速把握文章的重點內容
三、(14′26″—26′40″)
研讀文段、品析語言
1. (14′46″)出示成語的釋義,并朗讀,畫出重點句,再請學生與文中的相關描寫進行對比閱讀
2. (20′22″)引出本文的文體特點,引導學生模
1. (15′55″)齊讀課文第十段 2. (16′50″)圈出文段中的動詞,接著兩位學生上臺完成選詞填空
3. (21′25″)自主挑選認為作
1. 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再輔以圈點勾畫,批注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讀寫能力 2. 這一環節有兩次提供給學生上臺展示的機會,既可以使他們獲得
白板: 蒙層 選詞填空 手機同步
1. 老師的范讀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接著學生的朗讀自然也認真、投入 2. 重視學生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順應學生的成長,維持語
3
仿文章的旁批,給課文寫批注
3. (23′42″)把學生的批注拍照上傳
者寫得生動的語言細讀,寫批注 4. (24′27″)兩位學生上臺當小老師分析批注 的知識內化為能力,又能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文教學的效果
四、(26′41″—38′52″)
悟讀文本、體察情感
1. (26′50″)由“語言可以傳遞情感”引導學生關注文中能流露作者情感的語句 2. (29′23″)板書關鍵詞
3. (33′55″)拓展閱讀,出示課外相關片段,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突破難點
4. (36′42″)水到渠成,引出對作者、作品的介紹 1. (27′05″)思考、解答
2. (29′41″)朗讀相關語句,交流自己的閱讀體驗
3. (31′25″)傾聽、交流、寫筆記
1. 繼續關注文本,由“言”入“情”,引導學生朗讀、品味、思考,不但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夠發展與提升學生的思維 2. 課外文段的輔助引入,進一步拓寬了知識面,也符合自讀課文的要求
白板: 拖曳 筆 圖片
1. 對于難點的突破,釆用個人讀、齊讀等方式來品味,讀中悟,悟后讀
2. 課外文段的引入能更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體悟情感,再引出作者、作品的介紹,為引導學生閱讀《昆蟲記》設下伏筆
五、(38′53″—42′53″)
總結全文、鞏固所學
1. (38′53″)引導學生從作者、文章兩方面談啟發,歸納、總結全文
2. (40′42″)與學生一起展開思維導圖,再次強調文中蘊含的科學精神
1. (39′19″) 思考、同桌交流
2.寫筆記
1.適時的歸納、總結,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系統地掌握所學的知識 2.思維導圖的運用能非常直觀地呈現知識點
白板: 思維導圖 放大鏡
思維導圖的運用更直觀地總結了全文的知識,特別是放大鏡的使用,強調了文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42′54″—45′08″)
布置作業、整理筆記
1. (43′00″)出示課外相關文段的一部分內容,激發學生課后閱讀《昆蟲記》的興趣
2. (44′25″)余留一點時間給學生整理課堂筆記
1. (43′00″)閱讀出示的文段,拓展知識面
2. (44′25″)整理課堂筆記,鞏固所學 1.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愛上一本書,愛上閱讀
2. 通過整理筆記,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白板: 幕布 幕布的使用,吊足學生的胃口,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