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赤壁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赤壁》黑龍江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赤壁》黑龍江省級優課
《赤壁》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有關杜牧的文學常識,背誦并默寫全詩;理解詩的含義;
2.能力目標:學會賞析詩歌的方法,提高自主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培養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有關杜牧的文學常識,背誦并默寫全詩;理解詩的含義;
2.教學難點:賞析詩歌反面落筆、以小見大的精妙構思。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講授 四、教學課時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導入。詢問同學們看到今天的課題后,頭腦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事情?請同學們來完成自主預習單第一項,簡介“赤壁之戰”。 教師明確:赤壁,地名,東漢獻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敗曹處,現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長江南岸。
在唐朝,有一位人,路過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作者借相同的地名抒發感慨。這個人就是杜牧,今天我們將要一起來學習他的《赤壁》。 2.作者及作品簡介
請同學們完成自主學習單第二項——作者簡介
教師明確: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晚唐杰出詩人,其詩、賦、古文都負盛名。他喜歡兵法,注釋過《孫子》,他的詩文亦受兵法影響,意氣縱橫,抑揚跌宕,尤以七言絕句著稱,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飄逸,個性張揚,杜牧確實有才華,而且政治才華出眾,但杜牧生活在江河日下的晚唐 ,政治腐敗,杜牧懷才不遇,杜牧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是詠史與寫景抒情的七絕。杜牧的詠史,充滿著幽默與調侃,飽含借古鑒今之意。 有《樊川文集》
這首詩是詠史詩。特點是詠史抒懷或借史實抒發作者情感。詩中所寫的赤壁,實為黃州(即今湖北黃岡)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這是詩人杜牧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自己的議論,是一首明顯帶有史論特色的詠史作品。 3.誦讀詩歌
聆聽音頻,聽清字音和朗讀節奏;教師范讀;同學自由讀書;同
4.解釋詩詞大意
同學們個體展示預習成果,完成自主學習單第三項。 教師明確;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完全銹蝕,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那時假如不是強勁的東風幫助周瑜實行火攻,打敗了曹軍,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就要被擄去,關在銅雀臺上為曹操所霸占。 5.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①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 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東西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②“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③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的?又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哲理思考呢?(歷史觀)
(學生討論探究,組內發言,組外評價。教師明確答案。) 6.
本首詩是一首“詠史抒懷詩“,那么抒發的作者什么樣的”懷
“呢?(教師引導同學們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表現了詩人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7.詩人在《赤壁》一詩中說周瑜的勝利只是因為偶然借助的東風,對此你有何看法?(同學們自主分析,暢談觀點) 8.總結全詩,淺談啟示。
從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憑空地創造歷史,都是要受著時代的制約的。人和事業的成功是離不開條件,離不開機遇的。所以我們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學會把握機遇,爭取成功。 9.背誦詩歌
10.作業:1.背誦《赤壁》
2.將知識點整理到積累本上。 11.板書設計
赤壁
杜牧 興感之由:折戟赤壁之戰(以小見大) 議論感慨:東風不與便,銅雀鎖二喬
表現了詩人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周瑜:雄姿英發
東風
機遇
客觀條件好
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偉大勝利 杜牧:英姿勃發
無東風 無機遇
無法贏得像赤壁之戰這樣的偉大勝利
六、教學反思
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理解得較為透徹,但自主探究時,有少部分同學未參與進來。同學們對“赤壁之戰”的見解頗受《三國演義》的影響,有一部分同學忽略了歷史史料,在暢談“對此次戰爭的結果評析”時分析得不夠透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