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塞腰鼓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安塞腰鼓》甘肅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安塞腰鼓》甘肅省
課題 : 《安塞腰鼓》
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體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知識目標 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運用,體會文章的節奏美、詩意美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形式美與內在美。 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1.理解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2.練習朗誦技巧
難點:理解文章中的“厚重”和“追求” 感受高原人民的精神
教學方法
朗誦指導、啟發講授、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課前認字 ,介紹陜西厚重的文化
二、
強調標題
今天我們學習新課,齊讀標題 強調多音字“塞”
三、課內生字詞 ppt展示書下有注釋的詞語,齊讀兩遍
補充流蘇、瞳仁的解釋 四、欣賞安塞腰鼓片段 (一)邊看邊介紹安塞腰鼓
強調美譽:天下第一鼓 (二)展示黃土高原的圖片
這里最多的是什么?黃土,這里是全世界黃土堆積最厚的地方,這里的土層厚度能達到60甚至70米,而黃土上是不容易長出莊稼的,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我們的高原人民不僅在這里生存下來了,而且世代繁衍,生生不息,本文的作者便是生于此長于此的陜北人,他的名字是劉成章。
五、作者簡介
劉成章,陜西延安人,他最擅長寫的便是以他的故鄉黃土高原為題材的散文,他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今天我們就隨著他的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一下黃土高原上的風土民情。 六、 正文講解
(一)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章中直接體現安塞腰鼓特點的那一句話。
“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找出重點詞語:壯闊、豪放、火烈
這些特點為接下來誦讀課文做了一個提示,誦讀語氣應該是:壯闊、豪放、火烈 1. 學生示范朗讀此句(鼓勵性評價) 2. 齊讀
3.(強調重讀壯闊、豪放、火烈)再齊讀,老師跟讀 (二)找出作者反復吟詠贊嘆安塞腰鼓的那句話 “好一個安塞腰鼓!”
再一次整齊的、大聲的、響亮的讀一遍
作者反復贊美安塞腰鼓“好”,他到底好在哪里? (三)品讀安塞腰鼓的“好”
第一個“好一個安塞腰鼓” 13段
1. 讀出一種精彩,找出你認為寫的最精彩的一句,讀出來并說說精彩的理由 (1)“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排比:句式工整,讀起來鏗鏘有力 比喻:生動形象
遣詞用字:小組合作(老師先示范講亂蛙句,討論2分鐘) “驟”:有力量、急促、節奏分明、自由 “旋”:飄逸、雄渾有力
“亂”:亂與蹦跳的腳步聯系在一起,腦海中立馬聯想到者腳步的自由奔放和無拘無束,所以讀起來是:示范朗讀此句
“火”:熱烈、奔放、有感染力、眼神中的熾熱和沖擊力
“斗”:磅礴、壯闊、身姿強健威猛 (每組代表發言后要求把那一句朗讀出來) 2. 師生合作朗讀這五句
(1) 選出四名同學與老師一人一句朗讀 (2) 全班齊讀
3.聽教師范讀8——13段,你還能感受到這腰鼓里鮮明的什么特點?“勁”
課外鏈接——打腰鼓的一套口訣:表演有股猛勁,揮槌有股狠勁,踢腿有股蠻勁,轉身有股猛勁,跳躍有股虎勁,全身使出一股牛勁,看了叫人帶勁,聽了給人鼓勁。
4.讀出一種力量,齊讀12段
5.小結:第一個“好”好在哪里?“勁”,好在一股力量
第二個“好一個安塞腰鼓” 17段
1. 中間三段(14—16)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安塞腰鼓的聲音
2. 思考觀眾的心為什么會 “驀然變成牛皮鼓面”?哪個詞能給你強烈的震撼感? 鼓聲與觀眾產生了共鳴 “隆隆” 3. 讀好“隆隆”,讀出一種震撼(14、15段)
朗誦時要讀出感情,最好是讀出表情,要讀出震撼,今天就嘗試一下帶著動作去讀。有力的拳頭當做鼓錘,桌面當做牛皮鼓面,每讀到一個“隆”字,就整齊的錘擊一次桌面。 4.全班帶動作朗讀
5.這第二個“好”,好在哪里? 激昂、震撼 第三個“好一個安塞腰鼓” 22段
1. 分析語句“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多水的江南孕育的是多水的文化,只有黃土高原上才有這么壯闊的舞蹈。是呀,“除了黃土高原,哪里再有這么厚這么厚的土層啊!”
2. 一個簡單的“厚”字,作者卻強調了兩遍,究竟有何用意?(看完圖片再回答,播放圖片時解說)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這片土地因何而厚重?
(因為文明、文化的深厚)
3. 大聲贊美這厚重的土地,全班齊讀20—22段, 讀出一種厚重
4.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在這樣一片厚重的土地上有著一群怎樣的后生呢?快速閱讀18、19段,找出這個詞語?
“元氣淋漓”:生命力旺盛 (讓學生根據上下文推斷這個詞的意思) 5. 通過上面的閱讀,大家思考這群后生生活的環境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比較起來如何?
“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 他們吃的穿的都很普通,住的是土房窯洞,他們生活在黃土高原上。 6.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這群后生怎么還能如此的元氣淋漓呢? 18段中有一個詞提示了大家 “搏擊”:搏斗
這里在打鼓,作者卻用了“搏擊”,他們在與什么搏擊?
聯系12段“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在與貧窮、落后搏擊 第四個“好一個安塞腰鼓” 24段
1. 齊讀24段
在最后一聲好中,作者對安塞腰鼓所有的贊美,對過去的嚴峻的思索,對未來的美好的追求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升華了
2. 如果你理解了本文,請說出在課文最后的雞啼聲中,你聽出了什么? 新的開始、新的希望 讀出一種追求
3. 齊讀24—30段,教師跟讀
總結: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與挫折,耳畔都能想起這振奮人心的隆隆隆隆的鼓聲!
課后作業 請大家結合體悟,展開聯想,以排比句的形式用“好一個安塞腰鼓,
你打出了 ,打出了 ,打出了 ”的句式寫出
來。(主旨的體現)
板書設計
安塞腰鼓 好在一股力量
好在一份震撼 好在一份厚重 好在一份追求 教學后記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
這節課,抓住課文的關鍵句“好一個安塞腰鼓!”設定話題,將文章分為四部分,每一部分以朗誦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引導、激發,最終使學生由淺及深的理解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里!
在整堂課中,個人認為有以下幾處亮點:
1. 導入環節的講解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氛圍,為整節課奠定了比較好的感情基礎; 2. 課堂中的朗誦指導相對比較到位,帶動作的朗讀(“隆隆”)效果不錯,學生理解到位,因此朗讀效果較佳,較好的達到了預設效果;
3. 文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好在一份厚重”,設計了黃土高原文化簡介的視頻,學生看完后就已經理解了,無需多講,給學生提供了自己思考、聯想的機會;
當然課后反思時也發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1. 板書設計不盡人意;
2. 師生之間個性化閱讀體驗的交流落實得不夠理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將讓學生交流一下他們從課文中讀到的體驗,這最能檢驗課堂對話的效果。 3. 教師的評點由于是即興的,不是很準確、全面、到位,也應適當讓學生參與評價,進行生生間互評,肯定成績,指出不足,這樣會更加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