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己亥雜詩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20古代詩歌《己亥雜詩(其五)》云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己亥雜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中的重點字詞及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品味語言,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誦讀并背誦詩歌。 3、情感目標: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的拳拳愛國之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古詩
課件出示龔自珍頭像。
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猜一猜這是誰?他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詩(課件出示詩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龔自珍《己亥雜詩 其五》。 二、作者簡介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是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則徐禁除鴉片。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代表作有《定庵全集》、《龔自珍全集》。
三、文題解說
《己亥雜詩》:“己亥”是我國古代干支紀年法中己亥年,即清道光十九年(1839)。這一年,作者憤然辭官南歸后,后又北上接迎眷屬,往返途中將見聞感受寫成315首雜詩,多詠懷和諷喻之作,寫于己亥年,統名曰《己亥雜詩》,此選其一。 四、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前一年,英國利用鴉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戰和主和兩派。龔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戰,因而“忤(wǔ)其長官,賦歸來”。他辭官南歸,在歸途中寫了大型組詩《己亥雜詩》。
五、誦讀經典,理解詩句意思
1、學生自由朗讀,至少三遍。
2、請同學們起來讀,要求讀音正確無誤。教師點撥“斜(xiá)”、“吟(yín)”后,同桌間再讀一遍。
3、請同學們認真聽詩歌朗誦錄音,聽的時候注意劃分詩歌的朗讀節奏。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4、全班齊讀,要求放慢語速,讀出節奏和韻味。 5、朗讀詩歌,小組討論古詩意思。
6、師生交流,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的意思。
譯文:滿懷離愁而對夕陽西下,鳴鞭東指從此浪跡天涯。 凋落的花
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鮮花。 六、理解感悟
同學們讀詩句,理解“離愁”包含了哪些愁。 七、知人論世,體會詩歌的意境
請同學們反復誦讀這首詩,結合作者的寫作背景,理解詩人的心境。
1、請同學起來描繪第一、二句詩的意境。
第一、第二句用了“環境描寫”點明了時間,寫出了夕陽西下,黃昏將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窮途的氛圍,烘托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愁緒。這兩句詩寫出了龔自珍報國無門, 告別京城的苦悶心情。展現了詩人離京時的眷戀、悵惘、失落、孤獨的情懷。
2、請同學起來描繪第三、四句詩的意境。
第三、第四句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落紅”比喻為“辭官后的自己”,“春泥”比為“平民百姓”, “花”比為“國家和朝廷”。言外之意,雖然辭官,但在國家需要時,也愿意效力,抒發自己愿為朝廷效力的決心。
3、說一說,你喜歡哪句詩,并說一說原因。 八、升華提升
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哪些人具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種精神? 九、課堂總結
這首詩寫作者辭官離京,遠去天涯的無邊愁思,表達了詩人政
治理想至死不變的執著態度。對國家民族的那份執著的忠誠。不甘于沉淪,為國家民族貢獻力量犧牲自己,培養后人的無私奉獻精神。 十、作業布置
請同學們,在課后搜集己亥雜詩的其他詩詞,讀一讀,感受龔自珍的情懷。 十一、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滿載離愁,遠歸故里。 雖辭官歸鄉, 自比落紅,仍可護花。 仍心系報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