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水調歌頭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水調歌頭》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感知詞意、詞境,能有感情的吟唱(重點) 梳理作者情感變化軌跡(重點)
理解作者借月抒懷時所表達的對人生的思考(難點)
學習作者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析法、創設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問學生是否喜歡月亮?---理由:澄澈、明凈、寄托思念
作為中國古典詩詞中不可或缺的意象,月亮似乎是所有遷客騷人心頭的朱砂痣。白月光總是能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李白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張九齡說: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王健說: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眾所周知,蘇軾宋代-豪放詞派代表,其豁達樂觀常人難及,就是這樣一個千古風流人物在某年的一個中秋居然憂郁失眠了,于是舉杯問月,狂飲大醉思如泉水,終成絕唱。那年那夜那人到底經歷了什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PPT2展示課題 二、胸有點墨
Ppt3展示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師:從體裁上看本文的體裁是什么?,水調歌頭屬于?這首詞與以往所學的詞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一個開頭。 師生探討開頭一段內容 Ppt4展示文體知識
1、詞序:放在詞前主要交代作者寫作時間、背景、緣由等說明性文字。 2、作者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和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并稱為“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詞開豪放一派。
Ppt5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
三、初讀炫功底
(一)一讀進文本
要求:1、學生自由朗讀詞,注意字音字形和節奏
宮闕 瓊樓 勝 綺戶 嬋娟
Ppt6、Ppt7原文展示朗讀
2、學生個體朗讀:女甲上闕,男乙下闕,其余學生題目和小序(字正腔圓,把握斷句,初步嘗試詩韻,有情有味,注意韻腳,語速稍慢) (二)再讀明內容
學生邊讀邊聽邊思考:詞分為幾個部分,各又講了什么內容?
Ppt8出示整體感知內容
明確
詞序:寫作時間、緣由
上闕:月下飲酒,由幻想超脫世俗轉化為喜愛人間生活 下闋: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為對離人祝福 一句話概括:作者在中秋之夜所見所想所感。 表現手法:情景交融。
四、析讀入詞境
Ppt9這首詞句句緊扣月來寫,情感多次變化,有很強的感染力,結合具體詞句梳
理作者心情變化軌跡。
(提示:從人物活動、所見所想之景入手,揣摩作者心情。劃分好斷句。要求學生分組逐句探討。一句一讀,說意思,找關鍵字分析,體會情感,嘗試讀出作者心聲) 上闕
①示例一句:我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讀出了作者苦悶迷茫的心情。作者中秋之夜把酒問天,陡然發問,心有萬千,想一吐為快,卻無知己交心。只好相邀明月,問話蒼天。
②二句: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青天之上與人間世界有何不同呢?好奇、期待和向往。他向往明月相伴,說明對現實不滿想逃脫。
③三句:“歸(回去。本是仙界中來自往仙界歸去)”;“瓊樓玉宇”--富麗堂皇,美;“不勝”,美中不足(幻想離開,使精神有所寄托卻又顧慮現實)---矛盾
④四句:月夜起舞。乘酒興翩翩起舞,陶醉,“弄”“何似”——流露出對人間生活的贊美熱愛。回到現實 下闋
①一句:月光轉移,夜色漸深。“無眠”離情正濃---思念,無眠的何止蘇軾一人,這是萬千離人的真實寫照。
②二句:不應有恨,何事(為什么)長(總是,情感推向極端)向別時圓?--質問,雖明月在天然知己天涯,那令人心生神往的月亮似乎也讓人埋怨了,怨念越深思念越深---悵恨,埋怨,看似無理,卻加重愁苦。
③三句:人生永遠無法解決的遺憾,亙古不變的事實讓詞人也無言以對,也讓他情緒舒緩平靜---領悟,完成了自我心靈超越和寬慰,郁結疏散豁達。
④四句:突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只希望人們能夠永遠健康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中秋之夜共同欣賞天上的明月。這里是對遠方親人的懷念,也是對一切離人的祝福。到此作者行完了一段月夜的心里路程。思起于月又歸于月。 小結:
Ppt10上闕:對月飲酒---幻境仙宮---情歸人間
下闕:睹月思人---以理遣傷---托月祈福
五、鏈讀明詩心
整首詞作者在對明月的追問和對兄弟的懷念中,天上人間自由切換,詞人完成了一次情懷的宣泄與心靈超越。那么他為何會有如此豐富的心里路程。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作者創作期間的生活經歷。
Ppt11/12出示寫作背景
作者寫此詞的時候,是為了避開汴京政爭的漩渦。公元1074年作者因與當朝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調任密州知州,雖說出于自愿,實質上仍是處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這首中秋詞,正是此種宦途險惡體驗的升華和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他官場失意貶官,心情抑郁。這時他的弟弟蘇轍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倆已有七年多沒見面了。而他與弟弟曾有“功成身退,夜雨對床”之約。
師小結:因此仕途失意,壯志難酬是他郁結所在,“兼、不勝寒、無眠”。由于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他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但蘇軾就是蘇軾怎可遁世而去,放棄生活。從烏臺詩案起這一生幾乎游歷了中國的整個政治版圖,卻不是因為一生好入名山游。把生活的茍且活成了詩和遠方。以苦難為墨,浮沉作筆,恣意揮毫,做了人間長樂人。讓自己在最卑微的處境里開出最美的花朵。這是大智慧。
師問:每首詩詞都有曠古名句,同學們認為全詞精華指出在哪里?
Ppt1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你們如何理解呢?(人生思考) 學生自由談論
師總結:心存美好,減少缺憾,增加快樂。詞人最終以理遣情,希望共賞明月互致慰藉,離別之憾從兄弟友愛中得到解脫和補償。確實做到了“不應有恨”。全詞結尾境界美好,作者最終戰勝心魔,表達出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宋人胡仔曾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六、馳騁想象,美讀品情
Ppt14賞析到此,總覺意猶未盡,所謂七分詩三分讀,只有在朗讀中才能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下面給同學們1分鐘時間想象詞種畫面:正值中秋,皓月當空,詞人、、、
集體朗誦: 要求一生領讀詞序,女生讀上闕,男生讀下闕。合讀全詩精華
部分。
師評:從你們天籟之音中我們仿佛穿越千年,與蘇子把酒言歡,淺斟低唱,掬水月在手,弄墨香滿衣。這首歌應該能唱吧?要不把書本合上我們一起嘗試下。
活動師生吟唱《水調歌頭》
師評:在清麗婉轉的歌聲里我們又一次輕扣詞心,領略了它如行云流水般的浪漫情韻。至此本節課已接近尾聲,同學們覺得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總結本節重難點:如何賞析詩詞,把握內容和感情;詞人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
七、教師寄語
Ppt15生活吻我以痛,我卻抱之以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
生。這就是蘇軾,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是此心安處,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后的柳暗花明。愿我們能領略他一份釋然三分灑脫,漫漫人生路與這世間一切握手言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