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走一步,再走一步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重慶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重慶市優課
第15課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教學目標
1.能速讀課文,概括故事情節。理解并積累“聳.
立”等詞語。 2.學會精讀細節,感悟哲理,激勵戰勝艱難險阻的勇敢精神。 3.領略父親獨特的教育方式,有意培養自己獨立、自強的能力。 4.能多角度閱讀課文,體會課文多方面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能精讀細節,去揣摩作者遇險的恐懼和脫險的心理變化。 2.能多角度閱讀課文,體會課文多方面的含義。 【難點】
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蘊含的人生哲理,激勵戰勝艱難險阻的勇敢精神。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檢查(備有“導學案”)。
1.初讀課文,弄清字詞讀音,把握字形。 聳.立(sǒng) 哭泣.(qì) 怦.怦(pēnɡ) 凌.亂(línɡ) 恍惚.(hū) 酷.熱(kù) 暈眩.(xuàn) 呻.吟(shēn) 小心翼.翼(yì) 2.解釋詞語。 (1)灼:燒、燙。
(2)哄堂大笑:形容眾人一起大笑的樣子。 (3)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4)抽噎:一吸一頓地哭泣。
(5)小心翼翼: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疏忽。 (6)酷熱:(天氣)極熱。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登山的經歷嗎?能不能給大家談談你們登山的感受?(生七嘴八舌說)每個人登山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寫的《走 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是關于他小時候登山的故事。 二、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復述要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課件出示六要素) 學生討論、交流、評論。教師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時,要突出“脫險”的過程這個重點。
【學生搶答】
(1)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費城)
(2)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3)爬懸崖的一共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內德、杰里)
(4)那座懸崖有多高?(60英尺左右。)長有什么?(參差不齊的矮樹叢和臭椿樹苗)(讓一學生到黑板上畫懸崖)
(5概述情節:身體瘦弱、膽小的“我”,禁不住伙伴的鼓動,去爬懸崖,遇到危險,在父親的幫助下終于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經歷和收獲。(齊讀) 三、合作交流,感悟哲理
提問:“我”陷入怎樣的險境?又是怎樣脫險的? 1、遇險
師提問:作者遇到危險是什么心理?(恐懼) (1) 劃出描寫“我”恐懼的詞語或句子。 【主要集中在7、8自然段和16、17自然段,學生勾畫,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班內展示!
〔明確〕 渾身發抖、滿頭大汗、心在瘦弱的胸腔怦怦地跳動、暈眩、哭泣、呻吟、神情恍惚、害怕、疲勞、麻木、動也不動! 學生齊讀相關語句】
(2)這些詞語是從什么角度寫出“我”恐懼的心理? 〔明確〕 正面描寫(板書)
追問:文章有側面烘托“我”恐懼的心理嗎?
生找,師提示環境描寫的句子,然后齊讀,分析其作用,并板書:側面烘托 2、脫險 過渡:作者如此恐懼,是怎樣爬下懸崖的?“我”爬下懸崖時心理經歷過幾個變化過程?
分角色朗讀“父子見面”時的對話,再齊讀重點語句,感受不同心理。 (明確)
(1) 最初:毫無信心 (我下不去 我會掉下去 我會摔死的) (2) 繼而:信心萌發(這看起來我能辦得到) (3) 隨后:信心大增(我能做到)
(4) 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撲進爸爸臂彎里,抽噎一下。)
“我”爬下懸崖時用了哪些動詞?請找出來。 明確:挪、移、感覺、邁、踩、 撲 板書:動詞精準
3、啟示 過渡:作者從遇險到脫險,悟出了什么道理?文章有現成的句子嗎?(生找,并齊讀29自然段中的主旨句。)
道理: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
學生學習了這篇課文,有什么啟示?可以從不同角度談。
啟示:無論遇到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補充材料:(《導學案》備有,抽學生脫稿講述,檢測學生概述能力)
他的這次經歷幫助了他一生。1945年1月,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作為上尉飛行員的莫頓·亨特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 第二天,莫頓·亨特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莫頓·亨特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 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侯一段經歷的啟示。一步又一步,終會達到自己的目的地。
四、質疑點撥:多角度閱讀(課件出示提問,學生暢所欲言,是課堂高潮部分) 【教師鼓勵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和個人的感受,多角度地提出問題,師生間可互相質疑,討論交流。】
過渡語: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說:“即
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后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對于一些意蘊豐富的文章,我們該不該從多角度閱讀呢? 問題預設:
1、父親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他不怕孩子失足嗎?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參考觀點: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煉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說:“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銹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追問: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參考觀點:天下的母親有時疼愛兒女到了溺愛的地步,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我”的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杰里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 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后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杰 里玩。
2、你如何評價“我”的好朋友杰里? 如果你是杰里會怎么做?
分解困難
教師板書:遇險--------→脫險
參考觀點:我是杰里,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杰里幫“我”,而杰里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 耍的朋友。所以杰里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說明杰里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么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說, 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杰里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杰里雖然有做得 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3、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么做?
參考觀點:四個孩子的做法不是很得當。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 這種做法很不應該,是在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小結:多角度閱讀也是這堂課學習的重點,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讀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閱讀質量,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創造性閱讀能力,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以后在閱讀的 過程中,同學們可學著運用它。 五、感受課外詩歌:集體朗誦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六、總 結:
一句古語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人的一生少不了經受挫折與磨難,當你們今后遇到困難時,就要鼓起勇氣,大聲地對自己說一遍:“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有效訓練
課文是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覺寫的。請你變化視覺,從“我”父親的角度改寫“懸崖脫險”部分,突出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板書設計: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正面描寫 精讀細節 側面烘托 動詞精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