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孟子》三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_北京市 - 密云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 《孟子》三章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_北京市 - 密云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設計
課例基本信息
學科 語文
學段
八年級上冊
課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授課教師 趙永麗
教材版本
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
課程說明(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增強,現代科學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斷出現,給社會語言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對語言文字運用的規范帶來新的挑戰。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對人們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文化選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語文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課題。” 《課程標準》的課程基本理念部分指出:“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出自《孟子》,是歷代傳誦的文言議論文名篇。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運用電子白板和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采用高效課堂模式,小組合作探究,多種形式讓學生展示、交流,結合導學案,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導學,精講點撥,課堂教學直觀、生動,每個學生參與到“互動”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這樣,便于老師教,易于學生學。所有素材以課堂教學應用為目的,反復修改、完善,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背景分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出自《孟子》,是歷代傳誦的文言議論文名篇,編入了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八年級上冊。本課的教學目標是:①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積累重點詞句以及特殊文言詞匯的用法和意義。②過程與方法: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朗讀中體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教學重點是: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意思,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教學難點是: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習閱讀議論文,他們喜歡運用層層推理的方法來增強論證力量,本文恰巧符合這一特點。因此,學生對《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課非常感興趣,他們不僅在課前很好地完成了自主學習任務,還很愿意在課上有感情地朗讀、與組員交流自主學習成果、理解文章意思、積累文言詞匯,更愿意將自己的閱讀感悟分享給同學們。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積累重點詞句以及特殊文言詞匯的用法和意義。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朗讀中體會“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意思,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作者的論證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孟子散文善于運用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來增強論證力量的特色。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 導入新課 明確誦讀經典篇
目《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順勢導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誦讀經典散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誦讀經
典,導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00’13”- 01’53”
檢查預習 檢查預習情況:①文學常識:孟子與《孟子》②字音。 ①學生搶答孟子與《孟子》的知識; ②學生讀準文本中標紅的字的音。 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01’54”- 03’14”
朗讀感知 ①教師播放朗讀
視頻(視頻框可以按照實際需要調整大小等),提醒學生注意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②學生朗讀感知。 ①聽讀、練讀、
個體展示讀、集體展示讀
②學生利用白板的畫筆功能,直接在白板上操作:試標出下邊句子的節奏(句子見課件)。 朗讀課
文,讀準字音,讀準節奏;朗讀中整體感知文言文的大意。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03’15”- 12’50”
疏通文意 ①疏通文意,朗讀
感知作者觀點;②解答學生提出來的疑難詞句,同時強調重點詞句(利
①自主理解、組內交流預習內容(課前預習:自讀、理解文意,將難點詞句記錄下來);
理解文章意思,積累重點詞句、特殊詞匯。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12’51”- 28’26”
用電子白板嵌入功能將PPT上的文言重點詞句嵌入白板課件中,檢測學生),并且引導學生善于積累特殊文言詞匯(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使動用法)。
②回答檢測題(每
個學生都能展示自己預習的成果);
③齊讀感知,回答:本文中哪句話揭示了作者觀點?
④記住教師強調的重點、難點詞句,包括積累特殊文言詞語(如:通假字、古今異義、使動用法)。 品讀文章 引導學生交流感
悟,梳理論證思路,歸納論證方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的畫筆、遮蓋、漫游等功能,引領學生在文本的恰當位置做圈點批注) ①精讀課文,深入思考: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的感受最深?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 ②將自己的感悟分享給同學們(盡量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感悟的機會)。 深入理解主旨,體會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28’27”- 41’50”
課堂小結 小結本課重點內容:朗讀理解,研讀感悟。 認真傾聽,記住重點:層層推理的論證方法。
小結重點內容。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41’51”-44 ’36”
布置作業 ①展延伸思考(舉
出幾個“逆境中成才”的例子,并用一句話概括);②課后實踐作業。
完成課后拓展延伸思考題和課后實踐作業:a.背誦課文(必做);b.自我檢測題(必做);c. 積累重點文言詞語(選做)。
課后思考與實踐。 多媒體課件、交互式白板
44’37”-45 ’23”
教學反思
使用新媒體和新技術教學后,我思考了如下幾個問題,與大家交流: (一)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教師經過精心準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白板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于教學,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在本課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了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強大功能:如PPT 標注,視頻的插入、播放,各種畫筆的繪畫,屏幕批注,文字的書寫以及文字的改
正等功能。交互式白板使我能夠在白板上操作,離開了計算機控制臺,使白板的交互作用得以充分的發揮。利用白板課件,使學生參與到其中,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彌補了很多課件交互性較差的缺陷。
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借助電腦、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松、愉快地學習氛圍,提高了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引起了那些反思?
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他們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只能跟著老師的演示而被動地進行學習。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多方位多形式地展示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更好地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協作。比如“朗讀感知”環節(教學實錄中03’37”- 12’50”),即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大意。教師先播放名師朗讀視頻(插入視頻),給學生示范,提醒學生注意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接著學生引領學生模仿名師朗讀,尤其注意讀出節奏,這時候出示“試標出下邊句子的節奏”課件頁面,讓幾名學生到白板上直接標注,其他學生或者老師還可以在此頁面上繼續修改,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自然能加深師生教與學的互動。
(三)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如何(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促進了課堂教學中的操作性。傳統的多媒體課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課件在演示過程中學生無法參與,因為課件的內容無法更改。電子白板可隨意放大縮小、拖動、復制、粘貼、即寫、即畫等多種教學功能,不僅讓學生的目光始終集中在白板上,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有助于我們的教學變得易操作,可觀察, 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提高了課堂教學中的互動性。以往的課堂,因為受所用媒體的限制,有些環節中的互動性受到了很大的約束。而現在有了電子白板的引進,學生有很多操作活動可以在白板上清楚地展示出來,提高了老師與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