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安徽省思政課教師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安徽省思政課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道德與法治》九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九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 合肥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 |||
學段 | 初中 | 展示單元 |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
單元教學設計 | |||||||
單元名稱 | 《文明與家園》 | ||||||
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1.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 本單元從文明與家園兩個角度,以不同主題呈現中華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時代圖景,以問題為導向分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歷史成就、面臨的現實挑戰和做出的積極應對,將對文明進步與發展的殷殷追求化做守望和建設美好家園的實際行動。通過單元學習,著力將學生培養成中華文明的弘揚者、傳統美德的發揚者、生命家園的守護者和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2.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①本單元教學設計既應落實學科課標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治國理念中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指示,引入具有突出時代特點和地方區域特色的新視角、新觀點、新問題、新例證,將本單元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的一部分,引導學生理解、接受、認同守望精神家園、共筑生命家園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②從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系統論和傳播理論角度進行教學設計和實踐,遵循行為主義、構建主義和人本主義的理論,創設視頻觀看、圖片展示、學生活動等情境,利于學習者做出恰當的反應,并對其進行強化;遵循斯金納的程序教學理論,布魯納的結構教學理論,奧蘇泊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開展主題探究式教學;遵循教育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論對教材進行單元整合。 |
|||||||
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 1.單元學習目標:
②培養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關愛自然的意識和品質,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理念;樹立憂患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素養,增強建設美麗中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態度認同,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能力目標: ①提高對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的認知和運用能力,立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辯證認識文化現象的能力,并能作出符合要求的判斷和選擇;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學會理性愛國;提高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能力。 ②正確看待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用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生活理念;積極宣傳計劃生育、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及有關知識,既能認清當前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又能闡明科學的應對策略;辯證的看待人口政策的變化與調整。 (3)知識目標: ①了解中華文化的特點,知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自信的意義,明確文化自信的途徑;知道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懂得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理解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知道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價值;知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其重要意義。 ②了解我國當前的人口狀況,知道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和呈現出的新特點;理解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意義,明確我國人口政策調整的必要性。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隨著人口結構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而不斷完善;了解當前我國資源、環境的基本國情,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創造巨大社會財富的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理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理解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相處的關系,理解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知道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2.教學重點: 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對于中華民族發展的價值和作用; 發展中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3.教學難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本質;走綠色發展道路。 |
|||||||
單元整體教學思路 1.課時安排:5課時 2.本單元以主題探究式和知識生活化式教學為主要方式,具體結構圖如下:
文明與家園
|
課時教學設計 | |||||||||||||||||||||||||||||||||||||||||||||||||||||||||||||||||||||||||||||||||||||||||||||||||||||||||||||||||||||||||||||||||||||
課題 | 《“皖”美家園新“徽”煌 學習精神爭先鋒》 | ||||||||||||||||||||||||||||||||||||||||||||||||||||||||||||||||||||||||||||||||||||||||||||||||||||||||||||||||||||||||||||||||||||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道德與法治》九上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起始課,由我的家——聆聽小鎮故事,我們的家——編織錦繡安徽,我們的國家——立志強國有我三個篇章構成。第一篇章通過介紹小鎮的歷史變化,引導學生感知第四課的內容即發展中出現的人口、資源和環境問題。第二篇章通過總結生態密碼和介紹徽風皖韻兩個探究活動引出第五課內容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道路以及第二課內容延續文化血脈和第三課內容凝聚價值追求。讓學生在對本單元內容的認知基礎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為更好的構筑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和生命家園而努力奮斗。 |
|||||||||||||||||||||||||||||||||||||||||||||||||||||||||||||||||||||||||||||||||||||||||||||||||||||||||||||||||||||||||||||||||||||
2.學情分析 本課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幫助學生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引導學生從精神家園和生態家園兩個層面去理解文明家園的內涵。 精神文明方面,九年級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僅停留在認知、記憶層面,對其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思考不多,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統、不深入。 生態文明方面,九年級學生對綠色生活方式有所認識,對生態文明建設有所了解。但總體來說,學生對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本質認識深度不夠,對解決這些問題的歷史必然性、必要性、迫切性認識不足。 |
|||||||||||||||||||||||||||||||||||||||||||||||||||||||||||||||||||||||||||||||||||||||||||||||||||||||||||||||||||||||||||||||||||||
3.目標確定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①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體會中華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樹立憂患意識,提升生態文明素養,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能力目標: ①用實際行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②正確看待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既能認清當前面臨的危機與挑戰,又能闡明科學的應對策略。 知識目標: ①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理解傳統美德,體會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懂得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綠色發展道路。 |
|||||||||||||||||||||||||||||||||||||||||||||||||||||||||||||||||||||||||||||||||||||||||||||||||||||||||||||||||||||||||||||||||||||
4.學習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