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無機化工,流程題,專題復習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2化學與技術第一單元模型認知視角下《無機化工流程題》專題復習-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模型認知視角下《無機化工流程題》專題復習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理念
一般在復習課的教學中老師常常偏重于要求學生記憶和理解,立足于被動,
接受單方性的知識傳播,這是傳輸的學習方式,但是要提升學習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幫助他形成一種主動探求知識的習慣,就是新型積極的學習方式,才能滿足學生迫切提升,具體能力的要求和終身可持續發展的學習的需要,構建主義理論,認為人腦并不是被動的學習和記錄輸入的信息,他總是主動的選擇一些信息,忽視一些信息,并從中得出結論,對于新知識的理解,是通過運用已有的經驗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構的,這對新知識的意義的建構。
在工業流程專題復習中如何把學生已有的化學物質線,實驗線上升為工業生產線是本節課的設計初衷本節課從學生發現問題,抓住核心問題,建立分析思路,采用模型建構與應用描述的方法,從初建模型元素,到初見模型,到應用模型最后深化模型與描述模型。
二.學情分析
無機化工流程題的教學對象是高三理科學生,學生已經初步完成了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原理等知識的復習,初步具備了解決無機化工流程題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學生解決無機化工流程題的困難現狀是: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但對知識的情景化應用能力還有所缺失;知道此類題目分析的一般步驟,但整體性把握較弱,分析題目的思維方法不夠優化,解題耗時較長;具備一定的做題經驗,但不能處理新情景新信息,解題方法不熟練,答題不規范。學生解決無機化工流程題的總體表現是:對無機化工流程題分析和回答問題的能力較弱,對化學知識情景化的應用反映出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有所缺失。學生對待無機化工流程題的心理狀況:表現為不熟悉解題方法,解題信心不足。時間不夠,有緊張情緒,不能靜心閱讀,有放棄念頭,所以本題對學生的應試心理要求較高。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復習常見物質的性質和轉化關系。知道工業生產流程圖的一般分析思路。初步整合學生對于化學實驗的宏觀認識,是從物質線,雜質線,工業生產線三個層次,提升對化學學科的認識。主要深化從原料通過核心反應到目標產物問題的解決。
2. 能力要求
無機化工流程題重在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學反應原理、基本化學實驗操作等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而言,無機化工流程題陌生度較大,綜合能力要求高,要求學生既要熟知化工生產原理,又要對流程圖中所給的信息進行提取、篩選,對學生能力要求相當高。
四 .重難點突破
1. 通過對比實驗室提溴和工業提溴兩個過程的異同點,體會工業生產的需要關注的問題,從而提取有關流程題的關鍵詞,找到建模元素。通過在具體的流程題當中體會關鍵詞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建立初步的模型。
2.通過“小試牛刀”“庖丁解牛”的兩個環節深化模型中原料通過核心反應到產品的部分。學會化學方程式和陌生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包括氧化還原和非氧化還原方程式,優化解題方法,培養對無機化工流程題的基本解題方法技巧和歸納能力。
3.利用分解任務,抓住核心問題,建立分析思路,采用整體與局部相結合的方法應用模型。最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對模型進行描述。從而達到知識的遷移。增強無機化工流程題新情景的適應與新信息的提取,解題應變能力
五.教學設計流程:
化學工藝流程題是最近幾年出現的并逐步取代無機框圖推斷題的一種新題型,
它以工業生產實際和化學實驗密切相關的物質制備、分離和提純為中心,以流程圖為信息背景,以物質的性質和轉化為考查點,將實驗、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理論等內容有機結合,具有直觀、形象、一目了然的特點。
第一環節:尋找建模關鍵詞
學生活動1:游戲環節(請大家來找茬)
問題 :請大家從原料選取,物質轉化,分離提純三個方面對比實驗室提溴與工
業生產提溴過程的異同點,討論一下工業生產更注重哪些方面的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所學知識和生活出發去自己尋找答案,得出無機流程題的
建模元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思維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學生能答出工業生產要充分考慮成本低,原料來源廣,循環使用,環保等角度。從而歸納出工業流程題模型構建的基本關鍵詞。
第二環節:初步建立模型
學生活動2:牛刀小試環節
問題:請大家找出流程題中的關鍵詞:原料,產品的分離提純,核心反應,原料
的預處理,反應條件的控制所在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高考原題采用尋找關鍵詞的方法,得出工業流程題的一般模型,讓學生從中體會找模型的一般方法是;找具體的例子進行總結,再推廣到其他例子,歸納總結出此類問題的一般模型,應用這種方法可以化繁為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問題的理解深化,容易突破難點。
第三環節:尋找模型的應用方法
這節課主要來學習最終要的原料到目標產物的“1”部分
任務分解:任務1(整體法)
產品線:尋找原料和產品是什么?
原料中的雜質成分是在什么地方下車的?
設計意圖:利用產品線與雜質線來整體了解該題的流程,此題為2107年的高考真題,讓學生感知出題思路,在學生回答鎂離子下車的位置時出錯率高,先不解答,需要知道此流程題的細節,將需要學習變為我要學習,我想知道,順利引出任務2,從細節上學習此流程題。
任務2(局部法)
原料中的有效成分通過什么反應生成產品的。(關注化合價)
設計意圖:從局部的細節找出主要發生的化學反應,此時鎂離子的下車位置也容易找到了,學生不難理解用物質與物質的狀態的不同而易分離。當反應物與生成物到找到后,高考26題的主要考點,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也易找到,降低了任務3的難度。
任務3:高溫煅燒反應②方程式的書寫?
設計意圖:此題在任務1,2完成的基礎上提出,無形中降低了難度,學生容易找出反應物與生成物,同時又關注了化合價,寫出方程式的方法是:1.判斷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2.采用“瞻前顧后”的方法寫出方程式,再配平就可以了。
第四環節:應用模型所總結的方法來“庖丁解牛”,并描述模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