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氨氣的性質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魯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 氮的循環(第二課時)“氨氣的性質”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化學魯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 氮的循環(第二課時)“氨氣的性質”寧夏 - 銀川
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高中新課程提倡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建構知識體系,逐步學會獲得知識的程序和方法,并能夠體驗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依據新課程理念,體現了“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做科學中學科學,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探究科學,在探究中獲得知識與能力,在解決問題中得到情感與價值觀的升華。同時,本節課的設計突出了實驗對化學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實驗改進的探究有助于學生思維方法和能力的形成。
2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高中化學魯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二節(第二課時),本節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本課時主要研究“氨氣的性質”。教材意圖在研究了碳及其化合物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氮及其化合物,由于氮元素為多價態元素,在性質上能夠更好地體現氧化還原的原理,為后面硫的多樣性以及鹵族元素的學習提供思路,因此本節內容不僅自身性質很重要,而且在這一章的學習中還有著承前啟后的意義。同時,學好本節內容可以進一步獲得研究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方法和規律,為后續系統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氨氣作為對人類既有危害又有貢獻的氣體,合理引導學生正確看待事物的利與弊,引導學生通過認識事物的本質解決實際問題,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融入其中,實現新課程標準“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的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3學情分析
我校是自治區一級示范性高中,學生基礎較好,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前面對電解質、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已有一定的掌握,為推測氨氣的性質提供了理論基礎;然而,學生在高中階段并未真正探究過氣體的性質,很少開展探究實驗的設計,沒有形成科學探究的一般思路,這些都為他們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難度。
基于上述情況分析,本節課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方式,以氨氣的性質為目的,實驗探究為手段,在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實現教學過程的自然發展。學生在自然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科學研究的歷程,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4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氨氣基本的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通過對氨氣與水的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結合生活實際設置情境,設計氨氣與水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有序的實驗觀察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2、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氨氣性質的認識,激發學生探索未知的興趣,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
2、通過對氨氣性質實驗的探究,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體驗了化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熱情。
5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氨氣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對探究實驗的設計、分析、觀察和歸納
6教學手段
1、通過多媒體視頻設置問題情境,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通過實驗的設計、分析、操作、觀察和歸納,引導學生獲得氨氣的性質并體驗探究活動的方法和程序。
3、通過PPT與電子白板的交互式應用更好地呈現新課程下以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
7媒體資源的應用與說明
1、Microsoft PowerPoint 97-2003 演示文稿,2007版及WPS Office 2016均可播放
2、EduBoard 2.0 電子白板,EduBoard 2.8兼容
8教學流程
“感恩化學”,引入主題 —— 新聞視頻,總結物理性質 —— 發現問題,探究化學性質 —— 設計方案,進行微型實驗改進 —— “噴泉實驗”,認識氨氣與水的反應 —— 問題深入,總結氨水的成分 —— “趣味實驗”,認識氨氣與酸的反應 —— 理論探究,認識氨的催化氧化 —— 介紹用途,“感恩化學”
9 板書設計
氨氣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氣體,
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
二、化學性質
1、NH3 + H2O≒ NH3·H2O≒ NH4+ + OH-
2、氨氣+酸→銨鹽
3、氨的催化氧化
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歷程: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解決問題
10教學過程
10.1《氨氣的性質》(第一學時)
10.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感恩化學“,引入主題
【引入】前幾天,中央電視臺一則化妝品廣告喊出“我們恨化學”的口號,引起軒然大波。各專家學者紛紛表示抗議,大家認為,世界萬物瞬息萬變,無不彰顯著化學的魅力,化學為人類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論其功與過,更應該說我們要感恩化學。
說到感恩化學,讓我想到德國著名的化學家弗里茨·哈伯,他在1909年成功地利用氮氣和氫氣制得了氨氣,氨氣能夠制造氮肥,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解決了全球糧食危機的問題。他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說到氨氣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人都接觸過它。廁所里就有氨氣。那么它具有怎樣的性質呢?對于任何一種物質,我們只有了解了它的性質,才能更好地控制它、利用它。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氨氣的性質。
活動2【活動】新聞視頻,總結物理性質
【過渡】化學源于生活,讓我們從一段新聞視頻中來獲取氨氣的性質。
【新聞視頻】簡介:陜西省大荔縣一冷庫發生氨氣泄露事件,消防人員先用水槍噴射吸收氨氣,后將氨氣管道導入蓄水池,經過三個小時的處理,氨氣終于消除完畢,排除了安全隱患。
【總結】氨氣的物理性質:無色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氣,易液化(液氨)
活動3【活動】 發現問題,探究化學性質
【發現問題】氨氣遇到水究竟會怎樣?
【提出假設】1、NH3只是溶解于水
2、NH3全部與水發生了反應
3、NH3部分溶解于水,部分與水發生了反應
【討論】1、如果氨氣溶解于水,少量氨氣就會從水中溢出,可以聞到氨氣的刺激性氣味;
2、如果氨氣與水發生反應,會生成一水合氨,部分一水合氨會電離出OH-,可以檢驗OH- 的存在。
活動4【活動】設計方案,進行微型實驗改進
【設計方案】1、檢驗NH3:聞氣味
2、檢驗OH-:酚酞、石蕊、pH試紙、MgCl2 ……
【模擬實驗】1、“噴泉實驗”的構造:圓底燒瓶、雙孔塞、導管、膠頭滴管、止水夾、小燒杯
2、“噴泉實驗”的原理:不論氨氣是溶解還是反應,遇水都會被迅速吸收,用圓底燒瓶收集一瓶氨氣,將導管插入到酚酞溶液中,先關閉止水夾,擠壓膠頭滴管,將少量的水擠壓到燒瓶中,大量的氨氣被水吸收,使燒瓶內氣壓迅速減小,這時打開止水夾,外界大氣壓會將酚酞溶液壓至燒瓶,形成噴泉。(如果酚酞變紅,說明有氨氣與水發生了反應;打開活塞,如果聞到刺激性氣味,說明有氨氣溶解于水。)
3、形成噴泉的條件:形成內外氣壓差
【問題】氨氣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實驗時不宜太多,怎么辦?
【結論】若要檢驗少量氣體,需用較小的反應容器
【實驗改進】微型反應器:由廢舊的青霉素小瓶、小塑料藥瓶、一次性針管和一次性采血器組成,體積小易于操作,氨氣在可控的范圍內。
【探究】“微型噴泉”如何引發?
【結論】1、用一次性針管向青霉素小瓶中打入少量水,使瓶中氣壓減小,將采血器的一頭插入小瓶,另一頭插入酚酞試液,外界大氣壓會將酚酞溶液壓至小瓶
2、將采血器的一頭插入小塑料瓶,另一頭插入酚酞試液,擠捏瓶身,將氣體與酚酞試液接觸,被迅速吸收,外界大氣壓會將酚酞溶液壓至小瓶
【演示實驗】學生分別演示兩組“微型噴泉”實驗
總結注意點:保證氣體密閉!
活動5【活動】“噴泉實驗”,認識氨氣與水的反應
【實驗驗證】學生小組實驗:氨氣與水的反應
1、滴加酚酞 2、引發噴泉 3、聞氣味
【展示】生活中的噴泉
(理論聯系實際,利用氣壓差的原理將管中的水壓至空中)
【得出結論】氨氣遇水部分溶解,部分發生了反應!
1、溶解:常溫常壓下,氨氣極易溶于水,1體積水溶解700體積氨氣
2、反應:NH3 + H2O≒ NH3·H2O ≒ NH4+ + OH-
活動6【活動】問題深入,總結氨水的成分
【討論】氨水中的成分都有哪些?
【結論】NH3、H2O、NH3·H2O、NH4+、OH-、H+
活動7【活動】 “趣味實驗”,認識氨氣與酸的反應
【過渡】既然氨氣溶于水呈堿性,那么消除氨氣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答案】用酸!
【趣味實驗】“魔術生煙”: NH3+HCl=NH4Cl(白煙)
【分析】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濃鹽酸也具有揮發性,將瓶口靠近,氨氣與氯化氫氣體接觸產生氯化銨白煙(固體小顆粒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煙)
【鞏固】書寫化學方程式:1、氨氣與硝酸 2、氨氣與硫酸
分析能否形成白煙
活動8【活動】理論探究,認識氨的催化氧化
【過渡】剛才我們通過實踐探究了氨氣的性質,下面我們再從理論上來探究氨氣還有什么性質?
【分析】根據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可知氨氣具有還原性,可以跟氧化劑發生反應,如氧氣、氯氣等。
【介紹】氨的催化氧化反應,是工業制硝酸的關鍵反應。
【分析】書寫化學方程式,并用氧化還原的原理進行分析
活動9【講授】介紹用途,“感恩化學”
【過渡】性質決定用途,小小的氨氣卻為人類做著大貢獻
【介紹】氨氣的用途:做制冷劑、制硝酸、制氮肥、做火箭液體燃料、制醫藥、火藥等等
【結束語】今天,我們共同探究了氨氣的性質,感受了科學研究的歷程,也感受了化學帶給我們的奇妙與精彩,還是那句話,感恩化學,因為世界萬物離不開它,人類的發展更離不開它,讓我們從生活中學化學,在生活中用化學!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