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鹵代烴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人教版有機化學第三節第二章第三節《鹵代烴》(第一課時)天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二章第三節《鹵代烴》(第一課時)天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質并掌握其化學性質;
②. 學會操作溴乙烷的水解實驗;
③.掌握溴乙烷的水解反應、消去反應;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溴乙烷的水解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②.通過學習溴乙烷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試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辨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的訓練;
③.通過學習消去反應,培養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間比較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溴乙烷的水解實驗,使學生建立起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思想;
②.從溴乙烷水解實驗的設計體會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樂趣。
2學情分析
必修二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一些具體的有機物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在本模塊第一章中又學習了有機物的結構、分類、命名等一些概念,所以學生對鹵代烴的學習有了必備的基礎知識。對于官能團與有機物性質的相互推斷已具有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對于本課學習,學生的主要困惑在于,鹵代烴在不同反應條件下,斷鍵位置不同,產物不同的理解和分析。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溴乙烷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質并掌握其化學性質;
②. 學會操作溴乙烷的水解實驗;
③.掌握溴乙烷的水解反應、消去反應;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溴乙烷的水解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②.通過學習溴乙烷的化學性質,培養學生試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辨證唯物主義思維方法的訓練;
③.通過學習消去反應,培養學生對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概念之間比較的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溴乙烷的水解實驗,使學生建立起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的思想;
②.從溴乙烷水解實驗的設計體會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樂趣。
4.1.2教學重點
溴乙烷的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
4.1.3學時難點
溴乙烷發生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4.1.4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教學反思
鹵代烴是一類重要的烴的衍生物,是聯系烴和其它衍生物之間的橋梁, 是許多有機合成的起始原料,鹵代烴的轉化關系及反應類型是歷年高考的重要內容。鹵代烴結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化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生活實際、自然現象、圖片展示為情景素材,以實驗探究為過程方法,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問題為導向,實驗為基礎,探究為方法,多媒體為手段,不斷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為充分給予學生空間,我采取學生小組的活動形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來完成。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獲取感性認識,通過對比分析、理論聯系實際,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做中學,使“學會”變成“會學”“樂學”。
本節課的重點是溴乙烷的結構及物理化學性質。在講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質時,基于學生已有的認識物質物理性質的幾個方面,我采用了讓學生直接觀察溴乙烷的顏色、狀態,并通過實驗探究溴乙烷在水及有機溶劑乙醇中的溶解性,由學生親自歸納出溴乙烷物理性質的方法。再對比乙烷的物理性質,確定出本節課的學習總思路:與乙烷比較學習,突出溴乙烷中的官能團溴原子的作用。通過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質上的差異引出溴乙烷與乙烷結構差異,體現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在這里我準備了球棍模型的材料,讓學生拼插出溴乙烷的球棍模型,改變了多媒體展示溴乙烷球棍和比例模型,那樣只是讓學生看模型,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被動的接受知識。讓學生自己動手拼插模型的優勢,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記住溴乙烷的結構,還可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情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溴乙烷的化學性質既是本節課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我采用的突破方法是假設--驗證法。引導學生從溴乙烷的結構中假設溴乙烷的化學性質,讓學生通過實驗檢驗溴的存在。讓學生加強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要檢驗探究設想是否正確,必須要通過實驗來論證。通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親自實驗,實驗現象,重點講解溴乙烷的水解和消去反應,通過動畫模擬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來講解和讓學生更為直觀的理解水解消去反應的反應歷程。由于消去反應耗時比較長,我在學生設計出實驗方案后,播放了我在實驗室做消去反應實驗的一段視頻,既提高課堂效率,又真實有效增強對學生的說服力。最后討論、比較、總結:①根據反應條件的不同,溴乙烷斷鍵情況不同,發生的反應不同;②比較乙烷和溴乙烷的性質,可知溴乙烷的化學性質比乙烷活潑,且這種不同是溴原子取代了氫造成造成的,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的思想。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較好的掌握溴乙烷的化學性質,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圍繞著學生的活動,緊緊抓住了研究有機物方法(知識線)和科學學習方法(方法線)這兩條主線,層層推進展開教學,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材料,結構、實驗及反應類型的對比分析,使學生再次體會到了對比的學習方法的廣泛應用。
不足之處:(1)本節課在突破重難點時采用的是理論假設、探究實驗的方式,在實驗方案的設計上需要老師不斷設置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如果學生能自己獨立設計出實驗方案,再當堂畫出實驗裝置圖效果會更好。(2)由于學校實驗條件有限,學生在動手做實驗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3)由于本節課學生活動很豐富,時間很緊張,所以課上沒有鞏固練習的時間。
針對這幾點不足,我打算在將來的教學中,加強實驗基礎知識的講解,增加實驗題的練習,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盡量創造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課堂盡量擠出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鞏固練習,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
總體上本節課教學緊湊連貫,導學案設計環節齊全,使教與學之間架起橋梁,以學生為主體,討論、解析、糾錯,課堂形式靈活多樣。采用問題組教學,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維,展示學生學習成果,學生分組合作,相互討論,課堂互動學生活動形式多樣,學生參與度高,小組討論氣氛熱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