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羧酸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化學選修5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化學選修5第三章第三節《羧酸 酯》武漢市第二中學
化學選修5第三章 烴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節 羧酸 酯
《乙酸的酯化反應》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1.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實驗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和方法,進一步體驗實驗探究的基本過程,認識實驗在化學科學研究和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學實驗能力。”因此,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將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激發學習情趣,強化科學探究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有機化學反應的特點是:大部分有機反應要在一定條件下進行。因其反應速率較慢,反應過程中副反應較多,儀器裝置也較為復雜,特別適合探究式教學。
有機實驗是近幾年高考的常見題型,主要考察有機物的合成、分離提純等知識,在實驗儀器的選擇上不拘泥于在中學實驗中的常見儀器, 出現了一些中學階段不常使用的儀器(如三頸燒瓶、球形冷凝管等),對學生的實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乙酸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調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學生對醋是很熟悉的,從學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課,學生易于接受,通過實驗探究酸與醇的酯化反應, 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思考和探索更有效、更安全的實驗裝置的過程中不斷的潛移默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想。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高二化學《選修5》第三章第三節。新課程有機知識的學習呈螺旋式上升式,本節內容是對《必修2》中乙酸知識的進一步深入學習,并在學習了鹵代烴、醇、酚、醛等物質之后,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將形成烴及其衍生物的完整知識網絡,為下節有機合成的學習奠定基礎。而酯化反應是形成該知識網絡的重要一環,也是有機合成中的常用制備方法。
通過學習乙酸的酯化反應原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有機物官能團的結構特點和相互轉化關系,并能結合化學平衡原理,分析探究實驗條件的控制和選擇。
三、學情分析
初中學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種酸,到了高中必修階段乙酸就是一種有機物,而選修階段乙酸是一種烴的衍生物,學生對乙酸分類的認知呈上升變化。從結構的角度來看,初中學生只知道乙酸能解離出H+,到了必修2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團,而到了選修階段要了解斷鍵方式,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認知也是呈上升變化的。
學生已經學習了烴的基礎知識和乙醇、苯、乙醛等內容,對有機物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識,能掌握常見的有機物反應類型,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欲,利于溝通。通過《選修4》中化學平衡原理,分析探究實驗條件的控制和選擇,具備一定的實驗理論基礎。
四、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認識乙酸的結構和官能團,掌握乙酸化學性質(酸性和酯化反應),了解酯化反應的原理。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酯化反應的分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方法 提高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能力,培養學生評價、改進實驗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實驗的觀察、記錄、分析,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通過分組實驗及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表達能力。
五.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①酯化反應原理 ②乙酸乙酯的制備
教學難點:①從結構和化學平衡角度認識乙酸的酯化反應
②實驗裝置的評價和選擇
六、教法學法
教法:①綜合學生情況,本節課我將采用演示實驗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法、講述法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②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進行推理和綜合分析。
學法: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觀察法、推理法、閱讀法、數據分析法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以“糖醋魚”引入新課,源于生活;巧設問題,激發興趣,直入主題。 (二)探索新知,分析交流 1.酯化反應原理
根據分子模型推測斷鍵方式,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區別,引出同位素示蹤法,動畫模擬演示,體驗科學研究方法,鞏固應用,回歸生活。 2.乙酸乙酯的制備
學生分組實驗,展示成果,觀察現象,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設置問題,環環相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歸納總結,同時做鋪墊;小組討論,分析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方案。視頻播放改進實驗,并進行思維拓展,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拓展視野,自主研究 課后思考:
俗語說:酒是成的香,你知道為什么嗎? 研究性學習:
請查閱資料,收集有關飲料、糖果、化妝品等中所含酯類物質的信息,并設計一種酯的制備方案。
體現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源于生活中,回歸生活。
八、教學特色及反思
1.通過酯化反應機理的探究,給學生提供體驗科學家研究反應原理的科學探究過程 。 2.實驗探究教學改變了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傳統模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潛能,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增強了學生的科研意識。
4.注重聯系生產和生活,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生活中的化學”“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這一新課改思想。
觀念的轉變導致教學設計的不斷創新,我感覺,新課改給教師的傳統觀念提出挑戰,更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搭建了廣闊的平臺。只要努力實踐新課改理念,任何教學內容都會被設計的豐滿,充滿生機。
當然,淡化對知識的深度的挖掘不代表輕視知識,我在試講時就遇到過選用素材豐富多彩,課堂表現熱熱鬧鬧,但課后反思一下,又覺得學生什么都學下的尷尬。所以,如何以知識為載體,將知識和生產生活實際真正有機的結合起來,是我今后教學設計需要深入思考的。 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不是具體的化學專業知識,而是影響他們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具有化學特點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