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世界大戰的啟示,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歷史選修三第三單元探究活動課《世界大戰的啟示—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寧夏 - 銀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2003課標版 選修3 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
探究活動課——《世界大戰的啟示—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教材和教師提供的史料和視頻等資料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2、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滿足學生探索求知欲,激發和保持學習興趣,形成自學能力和探究精神,深刻感悟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影響。
3、通過精選史料,精心設問,多元解釋,培養學生價歷史信息的能力與方法。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學科特性,提升歷史學科素養。
【教學任務】
本課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兩次世界大戰的簡要過程。以戰爭為線索進行設計整合,旨在引導學生體會“天下興亡,我的責任”的家國情懷,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通過大量史料的呈現對學生進行分組指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進而達到探究活動課的目的,即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對歷史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一節整合提高課,適用于高二年級文科班的學生,是建立在學生對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對基本史實有較為清晰的知識脈絡,以分組學習、探究性活動為學習單元和學習模式,教師借助典型的圖片史料、文字史料和直觀感性的教學視頻為依托,引導學生展開活動探究,進而增強學生對和平的熱愛和珍惜。 【教學策略】
1、通過選用一些典型的史料和視頻,設置一些梯度明顯的問題探究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深度思考達到知識落實和能力提高。
2、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式的教學流程設計,使學生更好的從宏觀上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和體系性。
3、通過設計難度適中的交流環節“我心我言”,檢驗學生在本堂課中的收獲和體會,反饋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教學資源】
1、教材:人教2003課標版 選修三《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2、希沃5電子白板
2
3、相關教學文字、圖片史料和教學視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對兩次世界大戰及當今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難點:運用歷史唯物史觀客觀的認識兩次世界大戰,理解戰爭對人類的影響,以及留給人類的啟示,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入:
我們本節課的主題詞是戰爭。戰爭,一個極為敏感的字眼;戰爭,使和平成為一種奢望,使世界充滿了血腥,使動蕩和死亡成為常態,使人性一度扭曲,使道德一度泯滅。今天我們就共同探究學習:世界大戰的啟示—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教師播放相關圖片——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動蕩和災難!
二、新課推進
【合作探究一】為什么進入20世紀初戰爭會演化為世界大戰?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世界大戰爆發的必然性,區分歷史事件中的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
據學者統計,從公元前3200年到現在共5200多年的時間里,地球上大約發生過14000多次戰爭,戰爭如同普羅米修斯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戰火所至,幾令山河破碎,生靈涂炭,而歷史的車輪行進到公元1914年6月28日,人類進入了世界大戰的歷史。(PPT展示)
3
由學生合作探究完成。(教師可做如下引導,可以從世界市場的形成,高科技成果大量運用于戰爭,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等方面思考)
【合作探究二】比較兩次世界大戰的異同?
【設計意圖】 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比較,帶領學生回顧兩次世界大戰的歷程,進而為“思考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做必要的知識儲備和鋪墊。
【合作探究三】請同學們思考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并通過共同分享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運用學科術語分析重大歷史事件的能力,客觀全面的理解歷史事件的影響。在此過程中教師尤其要重視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史料,觀看聲像資料及查閱互聯網等渠道,多方面思考世界大戰的影響。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整理以上學生的發言,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在學生分享思考成果的基礎上,教師與當前時事相結合,引導學生共同理解
4
戰后世界各國對戰爭的反思(以德國和日本為例)。
一戰前,歐洲各國人民幾乎以近乎狂熱的態度歡迎戰爭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戰爭脫離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滿了興奮和刺激,為國家而戰被認為是崇高的理想……無論對英國人、法國人還是對德國人來說,戰爭就是保衛和強化國家,在當時沒有比這更好的思想觀念了……戰后,人們開始了超越以往的對戰爭的意義和目標的認真的探討和反思,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
尤其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負有不可推卸責任的德國、日本能否對戰爭進行深刻的反思,能否為深受戰爭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寬恕,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德國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戰后聯邦德國政府利用各種機會對納粹德國的罪行進行真誠的懺悔和謝罪,1970年12月,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的驚人一跪,被譽為“歐洲約一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意志,勇于承擔歷史責任的德國重新回到了歐洲的懷抱,也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舞臺。
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卻百般抵賴,竭力否認其對外戰爭侵略的性質,歪曲給被侵略國家和人民所造成的慘重災難的歷史事實。上至日本首相、內閣官員及參眾兩院議員,下至數目眾多的民間組織、民間團體乃至個人,掀起了這場美化侵略戰爭的運動,日本這一舉動引起了社會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亞洲各國的警覺和強烈的反對。
課后探討:為什么二戰后德國和日本對戰爭的反思和態度會大相徑庭? 【合作探究四】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留下了怎樣的啟示? 二戰不是單純一般意義上的戰爭,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在學生探究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并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展示。
教師總結,二戰雖然結束70多年了,世界也沒有爆發更大規模的戰爭,但是整個世界并不太平,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時候,有些國家、有些人民連活著都
5
是一種奢望。因此,我們并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我們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國!
【設計意圖】旨在引導學生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感謝中國共產黨,深刻理解生活在中國,作為一名中國人是我們無尚的榮光!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沒有之一!!!
教師總結:因為中國人熱愛和平,中國人曾經飽受戰爭之苦,對和平充滿了渴望和熱愛。戰狼Ⅱ中的經典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就是我們維護和平的決心和自信。
也許,現在的中國護照還不能帶你去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但是,當戰爭和災難來臨時,它能從任何一個地方接你回家!因為,“有一種速度,叫中國救援!”有一種說法叫“凡我中華者,雖遠必救!”
6
【合作探究五】二戰結束至今已經70多年了,雖然世界各地烽煙不斷,人類社會遠遠談不上太平盛世,但是像兩次世界大戰那樣足以毀滅人類文明的大災難畢竟再也沒有發生過,請問制約大規模戰爭爆發的因素有哪些?
【設計意圖】重溫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從啟示中理解歷史學科的現實價值和意義。
學生分組討論作答,教師總結展示!
【課堂小結】
希望未來,戰爭不會再染指世界上任何一塊土地,世界永遠和平。 在歲月靜好時,愿人世間一切美好,都恰逢其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