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美術鑒賞及其意義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鑒賞及其意義》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美術人美版《美術鑒賞》《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鑒賞及其意義》廣東省優課
教學目標
1、認知與技能目標:掌握美術鑒賞的含義、意義及一般的美術鑒賞方法,能對作品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賞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中的體驗、思考、討論、模仿和探究等方式參與學習,獲得多方面的能力培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養成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2學情分析
本課是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中的第一課《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鑒賞及其意義》。對于剛剛升入高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大,而對于美術鑒賞這類非高考科目他們并不在意,甚至不愿意聽,所以在開篇的第一課,要讓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意義,培養鑒賞的基本意識,養成良好的審美習慣。本課主要圍繞一般美術鑒賞方法進行設計,運用思考、討論、模仿、探究等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動腦、動手、動口來完成學習任務。課堂上巧設情境與活動,巧用教具來化解重點與難點,將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此篇貫穿整個美術鑒賞的教學過程,對以后美術鑒賞教學具有指導意義。
3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美術鑒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鑒賞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難點:如何運用一般的鑒賞方式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
4教學過程
4.1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為什么要開美術鑒賞課
設問:為什么要開美術鑒賞課?
學生回答:略
很多同學對美術課都可能存有各樣的疑問,這一課作為鑒賞的開篇之課,我們主要來解決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及如何進行美術鑒的問題賞。
活動2【活動】美術鑒賞的意義
1、:選購服裝
大家現在要去選購衣服,女同學給自己買,而男同學則是買來送朋友,現在老師這有四套衣服給大家選擇,大家會選那一套來買,為什么?我們以開火車的形式一路說下去。
學生回答:略
同學們都對這幾套衣服有不同的見解,每一套衣服都有人選,而且原因還很五花八門,那么你們的選擇代表了什么?(審美)或者說是體現了你們的品味。品味這一詞我們很常用到,特別是在別人的著裝的時候,“這人品味真差,怎么這樣來搭配衣服”等等,而我們的著裝有一天也可能是別人口中的評價。
展示圖片:王寶強。我們來看看這一個人,王寶強,大家覺得他帥嗎?他的五官對于今天的審美觀來說,并不美。但他裝扮一下,大家看看(再展示一張王寶強相片),還不錯哦!!王寶強的造型可能有專門的造型師來為他設計,而我們呢,很多時候都要靠自己。市場上那么多的服裝,如何才能選一套合適自己,又能提升自己的氣質,這就要看個人的品味了,因此,有一句廣告語說的很貼切“品味改變生活”,如何提升品味,鑒賞是途徑之一。
2、美術鑒賞的意義:
(1)提高我們的鑒賞能力,提升個人品味。 鑒賞主要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認識、評價、分析和判斷來獲得審美享受,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質,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2)開闊我們的生活視野,擴大知識領域。我們在鑒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從觀察、分析、思考中學習美術語言中的線條、形狀、色彩和構圖等形式美的知識,也可以從作品中了解社會與歷史,認識特定時代的政治與經濟,領悟作品中蘊涵的內在美,得到美術的享受與情感的升華。
【設計意圖】通過一個生活選購服裝的情境及王寶強兩組圖片的比較,讓學生體會人的品味了解學習美術鑒賞的重要意義。
活動3【活動】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1、思考:美術作品可以如何分類
教師給出一組圖片(6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美術作品可以如何分類
學生回答:略
2、教師歸納:
(1)按藝術門類:繪畫、設計、攝影、雕塑、建筑、書法;
(2)按美術的語言形式:具象藝術、意象藝術、抽象藝術;
(3)按內容題材: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
【設計意圖】通過6張不同形式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讓學生對美術作品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活動4【講授】什么是美術鑒賞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通過不斷的美術鑒賞活動,可以提高人的審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通過美術鑒賞,提高對藝術的品味,吸收前人優秀技法。
【設計意圖】對美術鑒賞的定義作一個簡明扼要的概述,讓學生對鑒賞的過程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活動5【講授】如何進行美術鑒賞
(一)以《孔雀圖》為例,進行鑒賞
1、展示作品《孔雀圖》,讓學生感受畫面,畫面上畫了什么,給你的第一印象怎樣,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看到畫面的感受。(感悟式鑒賞)
2、了解作者,認識八大山人的人生經歷,作畫的時間年代。
3、結合作者的人生對作品進行深入分析。(社會學鑒賞、形式鑒賞、比較式鑒賞)
(1)八大山人的簽名,人生態度的表現;
(2)動物的表情,對清朝的不滿與蔑視;
(3)結合畫中詩詞對作品進行分析;
前面兩句詩是對畫面的描述,畫面上有一塊殘破的石壁,石壁的角落里有牡丹和幾片竹葉。石壁下有一塊石頭,石頭上站著兩只孔雀。石頭尖而不穩,孔雀奇丑無比,尾巴上有三根雀翎。
后面兩句是作品的創作意圖,詩中“三耳”的典故出自《孔叢子》里所記的“臧三耳”。臧是個奴才,總喜歡打聽消息,故諷刺他長有三只耳朵。孔雀的形象正是清朝大臣的樣子,三根尾毛代表大臣頂戴“三眼花翎”。“坐二更”是影射大臣們上朝本在五更,二更就去坐著等,其迫切巴結主子的奴才相更可恥。牡丹為花中之王,在畫中自然是象征主子,牡丹長在懸崖上是反常現象,暗示它沒有土壤,長得不扎實;孔雀站在危石上,暗示根基不牢。八大作此畫時,正當康熙第二次南巡之后。康熙下江南時對漢族讀書人實行拉攏政策,不少人乘機向統治者討好。八大的詩畫正是對這樣的現實有感而發。
(二)歸納小結:一般的鑒賞方式:
(1)感悟式鑒賞;(2)社會學鑒賞;(3)形式鑒賞;(4)比較式鑒賞。
(三)運用比較鑒賞的方式,對比分析下面三幅作品的異同之處。
《太白行吟圖》梁楷 :簡筆畫,表現詩人的放浪情懷,注重神韻
《奔馬》 徐悲鴻:中西融合的方法改造傳統中國畫,以馬的勇敢、自由、奔向光明的精神表達了他對新中國成立的期望與情感寄托。
《根扎南國》 吳冠中:吳冠中以他特有的手法,以點、線、面、色的結合,塑造出南方特有的郁郁蔥蔥、繁茂似錦的大榕樹形象,給人以強烈的形式美術享受。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本課的重點,主要通過一步步地由淺入深地對《孔雀圖》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美術鑒賞的基本流程。通過對比分析三幅不同時期的國畫作品,加固學生對比較式鑒賞的認識。
活動6【活動】小組鑒賞分析《蒙娜麗莎》
1、感悟式鑒賞,觀看畫面,找感覺。
2、小組討論:從構圖、表情、動態、背景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3、提問分析:
(1)、構圖:三角形構圖,給人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回答:穩定、簡潔、大方、莊重。
(2)、表情:微笑,與我們平時的微笑有何不同,看著這一微笑有何感覺?學生回答:我們的笑容常常都是有露齒,這微笑很神秘。達.芬奇如何表現這一微笑的?在表現時不但注意到嘴角的變化,而且眼睛也注意到到了,同學們可以用手擋著嘴巴和鼻子,看著眼睛,感受一下眼睛笑了沒?眼角的方向與嘴角的方向是一致,所以讓人感覺眼睛也在笑。
(3)、動態:蒙娜麗莎的動態是怎么樣的?我們找個同學出來模仿一下,其他同學在坐位上模仿,同時也要注意觀察臺上同學動作是否正確并為其糾正。提問:大家在做的時候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就一個簡單的坐姿?學生回答:不是,頭、身體都有不同的姿態扭動。教師歸納:畫面我們看的時候可能很多地方不一定看得全,或者很多時候會理所當然,所以我們最好是能親身體驗,才能夠更好地感受畫面。所以,蒙娜麗莎的動態是展現了一個“S”形態,課件動態顯示“S”曲線。從蒙娜麗莎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達.芬奇的匠心獨運: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人特動態細致、微妙的變化被他拿捏得恰到好處。
(4)、在模仿的同學基礎上,給他加個畫框,對比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與課堂上的蒙娜麗莎有何不同之處?學生回答:背景不一樣。課堂版的背景真實而凌亂。教師:再來對比一下,蒙娜麗莎與荷花圖片對比,有何異曲同工之妙?學生回答:背景都比較模糊,朦朧。教師:顯示放大的《蒙娜麗莎》作品局部,盯著五官各部分的中間看,會覺得和很清晰,明確,而邊緣線卻處理得很模糊,不確定;衣服和身體也畫得非常柔和。這是達.芬奇創造的畫法:“薄霧法”——線條和邊界模糊,就像煙霧一般。
【設計意圖】本環節教師主要通過設問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探討蒙娜麗莎更深層次的內涵。既注重學生體驗、理解和感悟,又緊緊圍繞美術形式鑒賞和對比鑒賞,強化學生的理解、記憶和審美體驗。
活動7【練習】五、課外拓展與練習
選取一件美術名作,搜集資料并分析, 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一篇300字以上的鑒賞報告。
【設計意圖】課外練習的設計,是希望學生通過分析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對一些作品,給予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作業也是為了強化學生對文學語言與美術語言的理解、運用,培養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
活動8【講授】歸納總結,完成知識建構
美術鑒賞是一種感情與認識、感受與理解相統一的精神活動。任何美術作品都是由內容和形式這兩個方面所構成的完整統一體,它們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內容是形式的精神內涵,形式是內容的物質外觀。美術鑒賞的方法則是從外部形式美的感受開始,由表及里地從現象到本質,逐步體察到形象的深層。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