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激素的發現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 植物激素的發現優質課視頻-安徽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 植物激素的發現優質課視頻-安徽省優課
教學目標
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體驗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和方法
②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特點
③通過對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及特點的理解,靈活應用與實際生活,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①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生命現象把握本質,運用生長素作用原理分析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探究實驗的設計能力 、
②引導啟發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植物的向光性實驗及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物質實驗并預期、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結果并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通過實驗的分析評價與設計,體驗感知科學探究的曲折,培養學生執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創新思維等科學品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②關注生活細節,養成嚴謹細心的科學研究習慣
2學情分析
本節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之后,因此學生對生物的調節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知識背景下,學生思維能力較強,但邏輯思維能力及對實驗現象的設計能力、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本人注重啟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討,通過精心設置疑問,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實驗設計的能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及解決措施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點,課文中共用三個實驗來展示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對于達爾文的實驗通過逐點分析原因,并分解為三個小實驗來解決引起向光生長的外因和內因,另外的三個實驗是對達爾文的推測進行驗證,課堂中通過不斷的設置疑問、解決疑問的方式來驗證推論。
教學難點及解決措施
生長素發現的實驗設計,及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是本節的教學難點。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長的過程中,以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思維引導學生層層設疑、合作探究設計實驗來解決。這個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有難度也有挑戰性,運用科學方法:假說-演繹法解決這個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遵守實驗設計中的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學會分析實驗設計,得出相應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4教學過程
4.1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圖片:向光生長的植物
介紹向光性: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表現出朝向光源彎曲生長的現象,是植物的一種應激性,在向光性生長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就是生長素
材料背景:圖片展示胚芽鞘;簡單介紹金絲雀虉草
活動2【活動】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達爾文實驗
四組實驗的介紹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②切去尖端,胚芽鞘不生長、不彎曲
③用不透光的小帽套在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長
④用不透光的小套套在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提出問題:胚芽鞘生長具備什么條件?向光彎曲的原因是什么?
將向光彎曲打的原因轉化為探究問題
多媒體展示:植物具有向光性的外因
對學生所畫的設計圖進行分析并糾正
利用屏幕工具中的拉幕功能逐步展示正確的實驗設計圖以及實驗現象
那么植物向光生長是內因是什么?
給學生分析內因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并轉化為一系列問題串
提出疑問:植物的向光性與哪部分結構有關?
課件展示實驗設計圖和結果
分析并得出結論:植物的向光性生長與胚芽鞘尖端有關
疑問:單側光是在哪個部位感受到的?即感光部位在哪里?
課件展示實驗設計圖和結果
分析并得出結論:向光生長與胚芽鞘尖端有關,尖端是感光部位
設置疑問:彎曲部位在哪里?什么原因導致彎曲?即向光側和背光側生長速率是否相同?
推測:胚芽鞘尖端受單側光刺激后,向下面伸長區傳遞某種“影響”,造成背光側比向光側生長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現向光性彎曲。
提出疑問:這種“影響“真的能傳到下面的伸長區,并決定向光性嗎?
課件展示:“拜爾”的實驗設計圖
提出疑問:根據“拜爾”的實驗能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影響”在尖端以下的部位分布不均會導致向光性,分布多,生長快。
這些實驗證明,這種“影響”可能是一種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在單側光的條件下在向光側和背光側分布不均勻,造成下部伸長區彎曲生長。
播放視頻:溫特實驗
得出這種影響是生長素,此外具有生長素效應的還有苯乙酸和吲哚丁酸
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物質
活動3【活動】生長素的運輸方向
綜合以上實驗結論,解釋植物向光彎曲生長的原因并請學生試圖構建生長素運輸的簡易模式
課件展示正確的生長素運輸模式
課件展示向光彎曲的植物向光側和背光側細胞的大小
強調:生長素發現過程中的胚芽鞘實驗中四個重要部位。
當堂練習:請分析各胚芽鞘生長情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