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植物激素的發現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植物激素的發現》優質課視頻-武漢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節 植物激素的發現優質課視頻-武漢市第二十三中學生長素的發現
植物生長素發現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發現過程。
2、體驗發現生長素的過程和方法。
3、評價實驗設計和結論,訓練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
生長素的發現過程中經典實驗思路、變量、步驟、結論等。
2、[教學難點]
科學實驗設計的嚴謹性分析。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方法
啟發式,合作探究式,分析討論。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導學案、實驗培養體現向光性的豆芽及小麥。
六、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自主設計達爾文的實驗
(2)分析溫特的實驗思路、步驟、現象和結論。
(3)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4)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完成試驗設計練習。
七、教學程序
以活動為主線;以探究為核心;以交流為途徑;以發展為目的。
教學內容 | 教師組織和引導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情景創建 |
觀賞圖片并提出符合意境的詩句。紅杏出墻的外界因素是為什么?同樣的道理,設置了三組實驗,學生討論并預測實驗結果。 而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向光性,能否為向光性提出一個科學的定義。 |
思考并回答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只紅杏出墻來”。 外界因素是光照,因為外界的光照更加的充足。 三組實驗中,單側光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均勻光照的直立生長。 在單側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長的現象叫做向光性。 |
從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引入,加上科學的實驗證實,使得學生對向光性的理解更加深刻。 |
(一) 達爾文的向光性實驗 |
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來驗證相關性的內因及外因: 1.介紹科學實驗的一般流程及下面實驗會用到的實驗材料。 2.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且設計實驗證明假設: (1) 向光性的外界影響因素是什么? 那么,能提出什么樣的假設,并且設計相應的實驗用圖示表示出來。 (2) 向光性的內因是什么?提出假設并且設計實驗。 (3) 植物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哪兒?是尖端還是尖端下段?伸長部分又在哪兒?提出假設并且設計實驗。如何利用現有實驗器材,證明伸長部位在尖端下段? 3.學生展示實驗設計,教師加以引導與評價。 4.指出達爾文做的相應的實驗,并且歸納實驗結論。 |
學生討論完成實驗設計 學生展示自己的實驗設計圖示,并簡單說明實驗步驟,教師和其他同學對其進行評價。 1、假設:植物的向光性與單側光有關。 自變量:單側光與均勻光照 實驗步驟:1. 取若干長勢相同的胚芽鞘,均分為兩組分別記為A.B.組。 2.,A組給予單側光照,B組均勻光照。 3.適宜條件下培養若干天,觀察胚芽鞘生長方向。 實驗結果: A組彎向光源生長,B組直立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的向光性與單側光有關。 2.假設:植物的向光性與尖端有關。 自變量:胚芽鞘的尖端有無。 實驗步驟:1. 取若干長勢相同的胚芽鞘,均分為兩組分別記為A.B.組。 2.A組切去胚芽鞘尖端,B組保留尖端。 3.適宜條件下培養若干天,觀察胚芽鞘生長方向。 實驗結果:A組不生長不彎曲,B組彎向光源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向光性與胚芽鞘尖端有關,且生長也與尖端有關。 3.假設:植物感受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伸長部位是尖端下段。 自變量:錫箔紙包裹胚芽鞘部位不同 實驗步驟:1. 取若干長勢相同的胚芽鞘,均分為兩組分別記為A.B.組。 2.A組用錫箔紙將尖端包裹,B組用錫箔紙將尖端下段包裹。 3.適宜條件下培養若干天,觀察胚芽鞘生長方向。 實驗結果:A組直立生長,B組彎向光源生長。 實驗結論:植物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伸長部位是尖端下段。 可以通過顯微鏡來觀察細胞伸長的部位。 |
考察學生思考并設計實驗的能力。 加強學生的科學素養。 畫圖的方式簡潔的表示出學生所描述的內容。 前后知識聯系,加強認知 |
(二) 鮑森.詹森及拜爾的實驗分析 |
1.學生閱讀課本,并且分析鮑森.詹森以及拜耳的試驗中的自變量及實驗結果、結論。 2.拜爾的實驗過程中,實驗條件與前面不相同之處在哪?作用是什么? |
![]() ![]() 鮑森.詹森的試驗過程及自變量分析如下: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拜爾的實驗過程及自變量分析如下: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條件是:黑暗,排除光照對其影響。 |
考察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觀察能力 自己分析實驗,更容易靈活運用 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來突破難點 |
(三)溫特的實驗分析 |
1、介紹溫特的實驗過程,分析自變量,讓學生設計對照實驗并說明對照實驗的意義。 2.教師描述生長素的命名過程,并且提問為什么先在人尿中提取到了吲哚乙酸,后在植物中提取到?說明了生長素具有什么特征? |
![]() 對照組設置:空白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 實驗結果:不生長,不彎曲。 說明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含量極少,體現了微量性。 |
考察學生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對知識進行細化分析 將所獲取的信息于生產實際相結合 |
(四)向光性的解釋及植物激素的概念 |
(1)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向光性的相關內容。 (2)歸納植物激素的定義。 |
v 生長素產生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v 作用部位:尖端下段 v 感光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v 生長彎曲的部位:尖端下段 向光性的原因:在單側光的照射下,生長素含量背光側多于向光側,使得背光側生長速度快,植物向光彎曲。 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