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體溫調節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第二章第一節利用信息技術的《體溫調節》山西省 - 大同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利用信息技術的《體溫調節》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體溫調節》屬于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節的內容,是對本節人體內環境的穩態知識理解的實例,據此我們可以概括總結出人體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一方面就內環境穩態引出其調節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機制,而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是本內容的前提;而本節內容著重探討了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相互協調中的“血糖平衡”“體溫平衡”“水和無機鹽的調節”等內容,與之前內容結合,層層推進,學好本節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人體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進一步說明神經、體液調節在維持穩態中的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經過高一學年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生物學知識基礎,理解能力也較高一有了明顯提升。另外,學生在綜合學習本節內容中的內環境穩態與各個實例后,有良好的知識基礎。而對于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關系的內容中,寒冷和炎熱環境下以及吃的食物過咸時人體做出的反應等實例恰好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教師以實例進行引導說明,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歸納出幾個實例中的神經—體液調節機制。
三.學習目標與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簡述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特點
(2)說出體溫調節當中的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之間的協調關系 2.能力目標
(1)通過閱讀分析總結歸納出體溫調節,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舉例說出體溫調節中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相互協調共同維持機體穩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體溫平衡調節的學習,培養學生認知生命系統中的相互協調、共同作用過程。
(2)通過體溫平衡調節的實例分析,引導學生養成關注社會中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逐步形成熱愛科學、關系社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
以神經調節為例,理解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協調。 2.教學難點
人體的體溫調節的分析。
四.課時計劃
第三課時,共三課時
五.教學策略的選擇
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手機、電腦APP、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實時采用手機電腦同屏手段關注學生課堂學習進程,利用學生討論成果進行課堂成果教學展示,一方面引起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學生能夠深切感悟到自己課堂思維進程。
同時,注意巧妙設計學習情境,給予學生豐富的資料信息和具體事例,組織、指導學生,同時要擅于利用與生活實例有關的問題引起學生興趣。通過提問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真正培養學生初步學會歸納分析(神經—體液調節機制發生過程)的能力。
六.教學設計
七.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標
課堂導入
3min
教師采用手機電腦同屏進行教學 【復習導入】同學們,我們今天進行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學習。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神經調節。
[提問]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組成部分?什么是效應器?什么是神經中樞?
[提問]什么是體液調節?激素調節和體液調節什么關系? (教師采用手機紅色畫筆做好強調) 1、學生通過提問,輕松進入課堂思考狀態,開始集中精力回顧復習;
2、學生積極進行問題的討論,并進行回憶,回憶神經調節相關內容,明晰體液調節概念,理解激素調節與體液調節關系
1、通過設置情境引起學生興趣,引發思考
2、回顧神經調節、激素調節,為稍后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聯系 [提問]那么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有著怎樣的區別和聯系呢?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順利對二者進行比對:神經調節較快,1、引聯系舊知引出新知,通過回顧上次課內容鞏固學生學習
課上復習導入,提出問題
引入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
利用手機媒介分析體溫平衡調節機制 分析討論并總結歸納體溫平衡調節框架
教師以學生總結的框架為例,分析歸納 學生自主總結學習水鹽平衡調節機制 教師課堂總結和課后作業的布置
3min
(教師運用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例子分析對比)
(教師輔以板書)
體液調節較慢;神經調節作用范圍小,體液調節作用范圍廣等等
過的內容
2、通過這一過程順利引出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聯系 課堂活動(新課學習)
產熱與散熱
(9min)
[引入新課]
以“激素調節”中的血糖平衡調節實例引入。
我們這一過程中有著神經調節、體液調節過程,同學們要區分清楚(教師著重點出其中的神經調節過程)
為了進一步理解清楚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我們今天再出大家幾個實例。 體溫平衡調節學習 【提出疑問】
1.不論是在炎熱的環境中,還是在寒冷的環境中,人的體溫總是保持恒定的,這種恒定有什么意義? 2. 人體通過什么途徑產生熱量?通過什么途徑散失熱量? [提示]我們聯系之前學習過的內環境穩態中的體溫變化
引導:我們的體溫如何維持穩定?
回憶我們學過的呼吸作用(通過熱能的形式散失大部分)
(教師設計情境引導學生總結產熱與散熱途徑)
教師點評并補充學生
1、學生認真回憶血糖平衡調節過程,加強記憶理解 2、在學生了解產熱量與散熱量關系之后對如何調節體溫的興趣度增加,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自然產生質疑,帶著問題進行人體體溫調節機制的學習 3、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思考人體產熱途徑與散熱途徑并總結 (學生提前閱讀書中體溫知識)
1、通過舉例聯系生活實例,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設疑,促使學生存疑、質疑,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
進而通過探究體溫調節探究促使學生進一步學習
3、通過生活實例與問題串設計,學生正確認識體溫平衡調節,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提問與解答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印象,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作出的結論,同時
在學生回答時輔以手機電腦同屏強調來體現體溫平衡調節的過程
【提問】24h連續發燒的人,其體溫調節中產熱量是否等于散熱量?
4、學生思考問題后,理解“產熱量=散熱量” 5、同時,通過在白板做標記,使得同學們加深對“產熱量=散熱量”理解
5、培養學生的嚴謹認真的思維能力(體溫的維持:產熱量=散熱量)
體溫平衡調節的實例 10min 體溫平衡調節由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協作完成 [講解](教師強調知識細節,“感受器”與“感覺”的區別) 教師針對學生問題層層遞進,引入寒冷環境與炎熱環境例子。 大家注意了,我們人體感知寒冷與炎熱的感覺有:皮膚有溫覺感受器與冷覺感受器 (畫筆標記強調) 現在我們的任務是:當人突然處于寒冷或者炎熱環境中,人體體溫平衡如何調節,請同學們參照之前我們學習過的“血糖平衡調節實例”來做模式圖 (教師采用手機操作,實時將學生思考成果投屏并進行教學應用) 教師在學生構建框架圖中,走下講臺進行指導
教師選取學生成果,提出表揚并以此為例進行完善補充,幫助 1、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講解,開始自主建立體溫平衡調節的神經—體液調節框架 2、學生分析歸納,在分析過實例后,初步總結出體溫調節過程
1、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引導學生歸納出體溫平衡調節的框架圖,進一步明晰“神經—體液調節”的關系
2、首先學生初步建立框架圖,其次在教師講解中進一步完善,最后總結歸納,通過實例認識“神經—體液調節”之間的關系
人體處于寒冷或炎熱環境時的神經與體液調節 5min
學生完善框架關系 (在此過程中,教師以引導為主,歸納學生所思考出的調節并總結進來)
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強調細節,及時糾正學生錯誤
(板書附課堂電子板書)
【歸納總結】師生共同總結“體溫平衡調節”過程,進一步強化知識,解釋分析清楚體溫保持恒定的機理
(過渡)之后引導學生聯系:有人說“春捂秋凍”有益健康,也有人說“知冷知熱”不會生病。哪個說法更有道理一些?
提問:人體調節體溫的能力是無限的嗎?人如果長時間停留在寒冷或炎熱環境中會怎樣?因此還應分別采取哪些措施? 體溫升高或降低,對人體只有害而無益嗎?
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進一步補充并完善
3、在實例分析中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知識邏輯,在教師指導中進一步完善
4、學生加深對“體溫平衡調節”實例中的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系。
5、學生思考討論,在教師引導下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分析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培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6、通過問題串層層深入,學生將人體內環境穩態與本節知識結合,建立起學科知識之間的緊密結合
7、學生通過教師總結,逐漸建立生物學習中的邏輯關系網絡(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中的“神經—體液調節”機制與內環境穩態重要意義的聯系)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結歸納形成答案的能力,促進學生相互協作總同分享 4、問題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5、學生對本部分知識進行提升,通過“體溫調節”實例深入理解“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6、簡單培養學生回顧“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將生物知識做到網絡話結合
7、鍛煉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8、整理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結束課堂
強調本節重點知識 2min
【總結】
(回憶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本節課內容,(回顧重點:產熱量與散熱量關系);
以上就是我們本節學習的主要內容,之后請同學們課下預習我們的“水鹽平衡調節”實例來進一步認識“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關系”,下課。
1、重點復習本節知識,學生往往容易對體溫平衡調節中“產熱量與散熱量”的理解出現偏差
2、學生課后完成習題,鞏固知識
1、教師總結強調,糾正學生認知騙差
2、課后習題,鞏固知識運用能力
課堂總結
1.總結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堂表現
2.總結小節知識點 3.總結該節內容的重難點
1、學生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2、提升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鞏固學習內容,根據板書構建學習網絡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