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陜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牲畜林》陜西省級優課
牲畜林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整理感知課文內容,把握小說情節結構,掌握“延遲法”在推動情節中的作用。
二、欣賞卡爾維諾是如何將“減少沉重”的寫作方法體現在這篇小說中的。 教學過程。
一、學生談閱讀感受。 關鍵詞:輕松 詼諧 搞笑 樂趣 二、教師引導,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
這是一篇關于戰爭的小說,戰爭是最沉重的話題,作者為什么要以這種輕松詼諧的方式來展現戰爭呢? 卡爾維諾:我一向致力于減少沉重感。
——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教師引導:這是卡爾維諾表現戰爭的方式,這也正是卡爾維諾在小說美學上一直以來的追求。這節課我們就從情節、人物、環境、語言幾個方面來理解卡爾維諾是如何減少沉重感的。同時,通過對小說情節的把握,了解卡爾維諾所采用的“延遲法”在推動情節中的作用。 三、研讀小說,理解理解卡爾維諾是如何減少沉重感的。 環節一、減少沉重一:情節結構
1、請用兩三句話概括《牲畜林》的主要內容:
農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個德國兵引入眾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 德國兵像猴子掰玉米一樣, 不斷地放下這個牲畜, 去抓另外一個 , 而朱阿舉著獵槍不敢開槍, 生怕誤傷了牲畜 。最終朱阿開槍仍沒有打中,但德國兵和野貓一起滾下懸崖。朱阿最后獲得了英雄的禮遇。 2、仿照示例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情節。 序幕:敵人掃蕩,村民逃難進樹林; 開端:鬼子進村,搶奪母牛花大姐; 發展:朱阿舉槍,五次猶豫未射擊; 高潮:鼓足勇氣,對準敵人摳扳機; 結局:惹惱野貓,德國鬼子落懸崖; 尾聲:歪打正著,朱阿成為大英雄。
3、朱阿每次舉起槍準備射擊時,總有人跳出來阻攔: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國兵,遇難的卻是‘花大姐’,怎么辦?” “朱阿,請你瞄準點。要是把我們的豬打死了,我們就什么也沒有了。” “朱阿,不要殺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萬別打死我的羊。你瞄準點。”
“朱阿,”她說,“你聽我說,如果你打死德國人,我就嫁給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雞,我就割斷你的脖子。”
“朱阿,別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國人已經把它拿走了。” “朱阿,德國人拿走了我的雞,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財產,這已經夠使我傷心的了。現在要是你把雞再打死,那我就更傷心了。” (一組學生,每個學生分別朗讀一句,模仿人物語氣,要求繪聲繪色)
教師引導:這一次次阻攔,是作者特意這樣寫的,它運用了小說創作中的一種手法----延遲法。作者竭力給故事、人物、心里的進展設置障礙,又不使讀者的希望完全破滅,就在這樣捉迷藏的游戲中,一環扣一環,實現小說結構的張力。一次成功會使小說顯得過于簡單。 例如《西游記》《三打白骨精》 那么運用這種延遲法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這樣的“延遲”1、使得原本緊張激烈的情節節奏舒緩下來 2、延遲法的反復使用,使得各種牲畜接連出場,成為故事的真正主角。牲畜們在林子中間跑啊、跳啊,仿佛一場盛大的狂歡節。戰爭的陰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諧自然擠到一邊。 環節二、減少沉重之二:人物特點
小說中,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朱阿﹒德伊﹒菲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認為他是個英雄嗎? 德國兵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1、朱阿:
(1)“朱阿·德伊·菲奇是個矮胖子,圓圓的臉膛黑里透紅。他頭戴一頂綠色圓錐形氈帽,上面插著根野雞毛,身著一件帶黃色大圓點的襯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圓鼓鼓的肚子上,一條帶圓點的紅圍巾系住了打滿藍色補丁的褲子。”
(2)朱阿用那兩條短腿飛快地跑著,下坡時就像一只滾動的球,上坡時氣喘吁吁。
(3)喝酒過多……手顫…… (4)最蹩腳的獵手……思考:朱阿是你心目中的英雄嗎?
(朱阿是一個典型的小農,惜財、愛喝酒,最蹩腳的獵手,倒更像馬戲團的小丑) 2、德國兵:
(1)“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長胳膊、長脖子,他的腿也很長,拿著一桿像他一樣高的破槍。……他邊走邊用鼻子嗅著。扁平的軍帽下,一張豬樣的黃臉東張西望。”
(2)“猴子掰玉米”:花大姐——粉紅色小豬——小羊——火雞——家兔——光禿禿沒剩幾根毛的母雞 思考:德國兵的形象。 (滑稽、可笑、貪婪、愚蠢)
教師引導:兩個人物都顯得可笑、詼諧,像小丑。反英雄形象消解了傳統英雄和敵人的形象,也消解了善與惡的價值直接撞擊的沉重感。 環節三、減少沉重之三:環境特點
閱讀小說一二自然段,體會故事所發生的環境“牲畜林”的特點。 1、 像集市一般熱鬧非凡。
2、灌木叢和樹林中有“膘肥體壯的公牛和大腹便便的母牛”,有山羊、大鵝、家兔、母雞、鴨子、小豬等等,當然還有它們善良樸素的主人。 (狂歡般的逃難,童話般的世界,和諧的氣息,自由自在的動物世界,充滿生機活力,自然和諧,仿佛與戰爭隔絕。) 環節四、減少沉重之四:語言特點
后人常用一個“輕”字評價卡爾維諾小說的語言特色,即“輕逸”
“輕松”“輕快”“輕揚”“輕淡”等,說他的創作是“以輕寫重”,在《牲畜林》中,你從哪里體會到了“輕”?
1、“德國兵繼續向上爬,樹枝越來越細,腳下的樹枝突然折斷,他掉了下來,差點砸在朱阿身上。這次朱阿不糊涂了,拔腿就跑,偽裝的樹枝掉了一地。德國兵摔在松軟的樹枝上,沒有受傷。” (沉重的德國兵爬上“越來越細”的樹枝,掉下來后竟然“摔在松軟的樹枝上”,著實讓人費解。然而,正是因為卡爾維諾深切地認識到戰爭的沉重,所以才去努力追求語言上的輕松。卡爾維諾就像那只在枝頭輕快地跳來跳去的“火雞”,“挺著胸膛,一直保持著開屏的姿勢”,讓所有的沉重都落入自己的腳下,然后高傲地審視)
2、“聽到槍聲,德國人看到手中的雞沒了尾巴。接著又一聲,翅膀丟了一只。難道這只雞有魔法,會在手中自我爆炸,自我消耗?又是一槍,雞的毛全部剝光,除了還在不停地叫以外,簡直可以直接送去燒烤。心驚膽戰的德國兵抓住雞的脖子,手臂平伸出去,同自己身體保持一定距離。朱阿的第四槍恰好打在他手下面一點的雞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個雞頭。他飛快地把雞頭扔掉,撒腿就跑。” (朱阿終于開槍了,但是他的子彈一顆也沒有打到德國兵身上,而是全部交給了那只衰老的母雞,可是雞比德國兵小多了,雞都打到了,為什么一槍都沒有打中德國兵?顯然,作者是特意這樣寫的,這里的描寫極富戲劇性。這種戲劇性的描寫,輕松幽默,也減少了戰爭的殘酷。)
四、課堂小結。
《牲畜林》的背景是戰爭,我們卻幾乎嗅不到一絲血腥味,也看不到大義凜然的英雄形象。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寫道: “我的寫作方法一直涉及減少沉重……文學是一種存在的功能,追求輕松是對生活沉重感的反應。” —卡爾維諾《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用文學的輕松對抗生活的沉重,以這樣的方式反思戰爭,比純粹表現戰爭的沉重與殘酷更令人深思,更有力量。不僅文學作品,而且,影視作品有時也通過這種戲劇化的輕松去凈化戰爭的殘酷。比如《舉起手來》。 五、教師推薦。
《美麗人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