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方山子傳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方山子傳》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方山子傳》重慶市永川
《方山子傳》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故事
2.品人物
3.悟主旨
【教學重點】
品人物
【教學難點】
悟情懷
【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作者導入
他是文藝全才,詩詞自成一派;他在宦海沉浮,但卻永打不倒。余秋雨稱贊他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王國維評價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他,就是北宋大文豪——蘇軾。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人物傳記《方山子傳》,和主人公對話,和作者對話。
-
首先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每個詞語讀兩遍。
閭里(lǘ) 所著帽(zhuó)
陳慥(zào) 矍然(jué)
2.請同學們翻譯劃橫線的字詞。
(1)問余
所以至此者(所以:······的原因)
(2)而
妻子奴婢皆有
自得之意( 妻子:妻子兒女;自得:內心得意舒適)
(3)前十有九年(有:通“又”)
(4)見方山子
從兩
騎(從:使·······從;騎:一人一馬)
(5)猶見于眉間(見:通“現”)
三、細品人物
1.清代姚鼐曾說:“學古詩文,第一要務在于讀,如果只能默看,則終生為外行。”
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文章,并完成下列表格。
原名 |
陳慥 |
字 |
季常 |
身份 |
隱士 |
生平
簡歷 |
少時 |
仰慕游俠 |
稍壯 |
折節讀書 |
晚年 |
遁于歧亭 |
總結:通過對方山子生平的梳理,我們對他起伏的命運有了整體的認識。
-
思考:方山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要求:1.以“我讀到了一個 (品質)的方山子”
2.在文中找到相關依據。
提示:
a.張揚豪放(俠客的鋒芒)
文中依據:
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崇拜游俠之士,好行俠仗義、鋤強扶弱)
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絕非淺嘗輒止,而是暢快飲酒,豪氣沖 天;并非揮霍,而是豪爽、仗義。)
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怒”,拉緊韁繩,讓馬奔馳,生動形象寫出方山子意氣風發。“一發得之“一箭射中,技藝超群)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馬上論兵之事,亦是豪杰所為)
b.追名逐利
文中依據: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
c.淡泊名利(放棄對名利的追逐)
正面: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
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
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往來徒步山中。
環堵蕭然。
(由此可見,方山子擁有顯赫家世和富貴的家庭生活,完全可以盡情享受榮華富貴,但他卻“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并且還“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能夠舍棄世俗之人趨之若鶩的東西,實在是難能可貴。)
側面: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側面反映方山子安貧樂道品質)
d.性情灑脫
文中依據:
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頭戴“方山冠”。
(精神的自由。不同世俗的抱負追求。對于常人而言,僅是帽子,對他而言,是他理想的旗幟。“方山冠”,是漢代樂師在祭祀宗廟時所戴的帽子。頭戴方山冠,既是特立獨行的隱士標志,也流露他不同世俗的抱負與追求。外在服飾和內在精神往往有密切聯系,如屈原“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其衣飾,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他高貴品質,希望不被世俗同化。)
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
(眉宇間透出英氣,在血液間流淌。這是當年俠者和儒者的精神寫照)
俯而不答,仰而笑。(看透世俗的性情。俯而不答,對自己和蘇軾的遭遇,沉思,同是天涯淪落人;仰而笑,不是嘲笑譏笑,而是一種看破世俗、寵辱不驚的會心之笑)
-
小結:通過剛才的探討,方山子的形象在我們心中變得立體豐滿起來。我們看到一個淡泊名利的方山子,看到一個灑脫曠達的方山子,看到了一個超然物外的方山子。
入世 —— 出世
棄俗而隱
四、感悟主旨
1.蘇軾友人眾多,為何選方山子立傳?
-
蘇軾如何看待方山子的?
提示: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惋惜)
而豈山中之人哉?(惋惜)
而豈無得而然哉?(贊美)
小結:懷才不遇的惋惜,高潔品質的贊美。
(2)出示蘇軾生平經歷:
1061年,進京趕考,欲求功名。科舉中第,進入仕途。躊躇滿志,欲展拳腳。
1079年,世道渾濁,受人排擠。奸人誣陷,被捕入獄。倍受詬辱,幾置死地。(烏臺詩案)
1080年,死里逃生,被貶黃州。自然風物,滌蕩心靈。抒懷赤壁,灑脫曠達。
本文作于蘇軾被貶黃州期間。
-
方山子“終不遇”—— 蘇軾抱負不展,懷才不遇。
b.方山子“精悍之色"—— 蘇軾灑脫坦然,豁達豪放。
c.方山子由俠到隱 —— 蘇軾被貶黃州。
(3)小結:
相似的人生經歷。相似的抱負志向,令作者感慨萬千,不由提筆寫作。
其實,
方山子就像一面鏡子。蘇軾從方山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包括命運與理想等方面。當然,
我們從方山子身上窺探到蘇軾的影子。
為方山子立傳,明為嘆其命運,實則自悲不遇。
為方山子立傳,明為贊其高潔,實則抒發己志。
2.這種借寫他人,來抒發自己情感志向的作品,還有很多。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像一面鏡子,可以使作者從中看到自我,使讀者看到作者。
如:
(1)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借寫五柳先生,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灑脫隨性的志向)
-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武陵少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我從去歲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借寫琵琶女琴音無人欣賞,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借寫琵琶女的飄零,寫自己際遇。所以才發出一句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
-
在這里,通過方山子,我們看到了蘇軾的心路歷程。被貶謫居,面對人生失意,即使有孤獨落寞,但更多的是選擇笑看風云,灑脫豁達。蘇軾在他的很多詩篇當中都直接反應這種心態。
詩句例證: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黃州定惠院寓居所》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定風波》
(在愁苦與灑脫之間,他
選擇灑脫。在功名與自然之間,他
選擇自然。
五、推薦閱讀
為了能夠更好理解蘇軾的這種情懷,給大家推薦兩個作品。
-
林語堂《蘇東坡傳》
-
余秋雨《蘇東坡突圍》
學到這里,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我想,此刻,我們應該再次懷著對于作者的敬意,有感情地把這篇文章讀一讀。
七、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與方山子對話,與蘇軾對話。學完《方山子》,蘇東坡在我門心中不僅是一位逝去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看透人生,灑脫豁達的精神豐碑。
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風雨一生,灑脫一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方山子傳”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方山子傳》重慶”,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中語文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方山子傳》重慶”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