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二輪復習專題,收入與分配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經濟生活《二輪復習專題三收入與分配》黑龍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經濟生活《二輪復習專題三收入與分配》黑龍江
《二輪復習 專題三:收入與分配》 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以學科內專題復習為主,做到與一輪復習的有機銜接。按專題知識體系構建——基礎知識過關——高考方向預測及對應題目訓練——練習講評、糾錯、總結及方法指導——適度關注熱點思路展開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為主旨,注重學法與思維的拓展,滲透新課程教學理念對學科素養的要求,力求做到課堂教學服務學生學習。
二、教材分析:
《收入與分配》是經濟生活第三單元,也是整個社會再生產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收入分配問題一直牽動著萬千百姓的生活,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收入分配公平問題事關社會的穩定和諧,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和政府的權威,同時也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和核心考點,是二輪復習的重點。
三、學生學情分析:
高三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教材基礎知識,但知識整合、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還不足,生活閱歷有限,看問題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發展階段。因此在教學中結合身邊具體事例和當今時政,善于利用學生身邊的,貼近學生思想、生活、經驗的例子,創造愉悅的教學情境。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基礎知識,構建以收入與分配為核心的專題知識體系,并適度遷移與拓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看問題,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解題能力與答題技巧;提高學科素養與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我國黨和政府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勞分配為主體;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難點:模塊知識內部整合,區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初次分配與再分配、居民收入的構成。
六、教學方法:通過事例探究、講授分析、合作討論等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七、教學課時:1個課時
八、教學準備:查找相關資料,制作課件 九、教學過程:
課堂環節一:導入新課:考情透析,明確地位 教師活動:展示五年考情,看2018高考。 學生活動:明確高考目標,展開拓展思考。
設計意圖:讓學生立足實際,著眼高考,明確目標,有的放矢。 課堂環節二:課堂教學:要點分析,能力拓展。 (一)構建主干知識網絡,提高課堂復習效率。 學生展示(略)
設計意圖:圍繞核心主干,構架知識框架,系統把握知識。
(二)基礎回歸,盲點掃除。
1. 我們應該堅持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經濟制度。 2.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3. 各種分配方式在我國分配制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4. 收入差距擴大具有激勵作用,效率將會提高。
5. 我國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
6. 在我國的分配制度中,按勞分配體現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產要素分配體現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7. 實現居民收入倍增是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8. 在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按勞分配,在非公有制經濟中只能實行非按勞分配。 9. 國家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以調整初次分配,促進社會公平。 10. 按勞分配就是等量勞動獲得等量報酬。 11. 勞動收入都屬于按勞分配方式。
12. 農民轉讓土地承包使用權獲得的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 13. 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 14.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15. 要講效率就會影響公平,要講公平就會妨礙效率。
16.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控制中收入者收入,限制高收入者收入。
17. 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消除收入差距。
18. 國內生產總值應與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同步增長。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體驗探究 。
設計意圖:學情診斷,掃清盲點,解讀考綱。 (三)真題鏈接,感悟高考。 (2016·天津文綜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實施股權激勵方式( B ) A.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大變革 B.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現 C.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D.保障了科研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2014四川文綜)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按850斤大米(約1400元)/畝▪年的標準領取租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B ) ①村民獲得租金是因為土地與資本和勞動結合創造了價值 ②土地所有權在土地向專業公司流轉后仍歸每戶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收入屬于非農業勞動收人 ④土地經營權流轉能使市場有效發揮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14天津文綜)河北省饒陽縣的程秀把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程秀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有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她的收入( A )① 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 ③屬于按勞分配 ④受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設計意圖:總結高考思路,培養學科能力。 (四)核心突破,拓展能力。
1、區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
[例1] 某家庭有甲、乙兩勞力,城鎮化建設中,該家庭承包的6畝地以每年每畝1100元的價格轉包給一私營農業公司經營。當年該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資1 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國有企業工作,年工資收入30 000元,當年乙專利技術轉讓所得為3 000元。該家庭當年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收入為( C ) A.1.55萬元 B.1.74萬元 C.2.4萬元 D.4.85萬元
按勞分配(公有制經濟)
事業單位、國有及控股企業、集體企業職工工資、獎金、津
貼;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收入按生產要素分配(非
公有制經濟)
按勞動要素分
配
私營和外資企業中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
按管理要素分配憑借管理才能和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獲得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點子)的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出租、出售房屋;土地經營權流轉收入
按資本要素分配
儲蓄利息、股息紅利和股票轉讓所得、債券利息、私營企業
主稅后利潤等
★
2、區分勞動收入與非勞動收入 【例2】王某是某國有企業工程師,每月的工資、獎金、津貼加起來有8 500元,以技術入股當地的一家民營企業,每月有5 000元的分紅收入。對王某的收入判斷正確的是( B )
①王某合法的勞動收入是13 500元
② 王某的工資、獎金、津貼屬于按勞分配
③ 王某的收入構成從某個方面體現了我國現階段的分配制度 ④ ④王某的收入構成說明按勞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知識整合:憑借勞動獲得的收入是勞動所得;憑借管理、技術、信息等獲得收入是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①勞動收入:即勞動所得,是相對于不勞而獲的剝削收入和資金收入而言的。 包括按勞分配收入、按勞動要素分配收入。
②非勞動收入:分為三類,即要素收入、政府轉移支付和捐贈。
要素收入是指通過資本、技術、經營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其中包括分紅、利息、租金、出售專利等獲得的收入。 3、區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例3】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已有1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最低工資平均漲幅l0.4%。其中最高的為上海已上調至2300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從而讓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讓更多人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這一舉措
(A )
①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表現,增強勞動者獲得感 ②有利于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統籌效率與公平 ③旨在完善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貫徹以人為本
④是國家通過財政再分配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知識整合:
4、區分居民收入的四部分構成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期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對億萬農民來說,這是一顆“定心丸”;同時這又是一粒“活絡丹”,能進一步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這有利于 ( D ) 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調整優化農產品結構 ②穩定農村土地承包權,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③完善再分配調節機制,實現共同富裕
④使農村土地變為活資本,不斷增加財產性收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知識整合:居民收入包括工資性收入 、財產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 、經營性收入。
5、怎樣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 [例5] “卡爾多·希克斯改進”是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描述收入分配和資源配置的經濟模型,旨在確立一項衡量經濟政策和行為成功與否的標準。其特點是,在一種變革中,獲益者得到的利益足以彌補利益受損失者的損失。它要求一項經濟政策能夠從長遠提高全社會的效率。下列事項中,符合“卡爾多·希克斯改進”的是( C )
①國家提高居民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政府收入減少,但居民生活有所改善 ②提高再分配中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企業近期利潤可能減少,但勞動者收入提高
③國家給予小排量汽車生產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收入有所減少,相關企業因此提高經濟效益
④全國各地實施階梯水價,財政收入有所減少,水資源得以節約和保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知識整合:答題角度:①指導思想;②根本措施;③制度保障;
④初次分配;⑤再分配 ; ⑥分配原則;⑦財政作用。
設計意圖:通過典例,突破難點,遷移知識,培養思維。 (五)熱點關注一:十九大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精準脫貧。
材料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
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脫貧的主要矛盾),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材料二:2018政府工作報告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280萬人。堅持現行脫貧標準,確保進度和質量,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配套習題:運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中該縣的做法對推進扶貧攻堅工作的啟示。 (10分)
學生活動:小組探究,合作討論。 教師活動:引導點撥,答案剖析。
熱點關注二:播放視頻: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 原創習題:分析材料中《意見》內容體現的經濟意義?
配套習題: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有關知識,說明我國重視科研人員的原因,并指出如何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14分) 變式訓練: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實行上述分配政策對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新動能的激勵導向作用。 學生活動:小組探究,合作討論。 教師活動:引導點撥,答案剖析。
設計意圖:關注熱點,培養合作意識,提高應試能力;
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探求規律。
課堂環節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情感升華,總結提升。 請學生總結本課知識,進一步明確重點,突破難點。 十、板書設計:
二輪復習 專題三: 收入與分配
分配制度
個人收入的分配 分配原則
分配方式
十一、教學反思:
1. 利用多媒體教學,便于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有效信息,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增加了同學們對政治課的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理解。
2. 學生通過對生活中各種素材的感悟,已理解了分配的知識。
3. 由于穿插許多現實材料,使學生進一步感愛到學習知識的有用性,提高了他們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4.學生對居民收入的構成的區分理解還不是很透徹。下堂課準備再尋找相關的一些素材來幫學生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