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科技發展與生活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選修六專題四專題綜合《科技發展與生活》寧夏 - 吳忠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選修六專題四專題綜合《科技發展與生活》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科技發展與生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選修六專題四《面對科技活動的倫理引導》的專題綜合探究活動。在本專題內,已經分析了科技活動帶來的影響,探討了生命科技和生命倫理,直面網絡帶來的倫理挑戰,弘揚了科學精神,構筑了科技進步的道德軌道。在此基礎上,專題活動要求搜集科技發展影響我們生活的事例(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以“如何正確對待科技發展與應用”為題,撰寫小論文。探討科技發展與生活是對專題四內容的總結和概括,也是對專題四知識內容的生活化。 【學情分析】
高三的學生在必修模塊已經意識到了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基本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眼光認識和評價科技發展對生活的影響。《科技發展與生活》的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都能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身邊也發生過能反映科技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的案例。所以這一專題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同理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高三學生比較關注時政熱點,可以容易的搜集到我國最新的科研成果。高中學生思維敏捷、創新意識較強,可以根據實際生活設想出一些小發明。綜合以上,教學設計中的環節基本可以順利推進。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法:課前布置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合作完成。
問題引導法: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幫助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生成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我國最新科研成果的探討和分析,使學生樹立政治認同。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牢固樹立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通過科技發展對生活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的探討,幫助學生樹立理
性精神。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樹立正確價值取向、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3、通過探究如何正確對待科技發展和應用,幫助學生樹立法制意識和公共參與意識。遵守法律法規,自覺履行義務,規范自己的行為,正確使用科技。 【教學重難點】
1、科技發展給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2、如何正確對待科技發展和應用。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環節
1、通過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我的班級”中的“班級通知”布置小組任務。
小組任務清單
組名 組員
任務
第一組 馬怡揚、馬祎橋、呂陽、蔡雨杰、王芊萱、張寧卓、馬佳雪、強興 立足生活—科技發展對生活的積極影響。 第二組 王佳強、李翔、金家怡、買薇、張伊娜、馬遷、丁芳、馬佳茹
聚焦中國—中國最新科技成果將如何改變生活。
第三組 王佳、王佳敏、楊昊、馬婷、馬俊賢、姬文思、海亞茹、林占鵬 駐足凝望—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第四組
馬芮、馬立超、丁文靜、桂林、王靜薇、趙維鑫、楊麗、余小花 回顧總結—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 第五組
王裕審、馬燕、馬志琴、周萍、李仁喜、楊艷、白小玲、劉浩軒 課后根據各小組的探究成果撰寫一篇小論文。
2、通過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我的班級”中的“問題解答”及時解答學生小組合作中遇到的問題。
3、通過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我的班級”中的“班級資源”和“同步備課”整合資源,完成課件制作。 二、課堂教學環節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體味科技 組織學生進行你說我猜的互動游戲。
提問:游戲中的物品你們熟悉嗎?它們能在生活中普及得益于什么?
參與游戲 思考并回答問題
通過趣味游戲,體味科技對生活的影響。
立足生活 請第一小組展示合作成果。
展示小組任務“科技發展對生活的積極
影響”的探究成果。 增強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
能力。 聚焦中國 請第二小組展示合作成果。
展示小組任務“我國最新科技成果將如何改變生活”的探究成果。
關注中國科研,使學生樹立政治認同,提升民
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自信。 展望未來 要求學生根據生活實踐設計小發明。
展示我校教學中的創新小發明。 根據自己的生活實踐設計一個能夠方
便你生活的小發明。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展現我
校師生的風采。 駐足凝望 播放視頻《人類與環
境》(來自騰訊視頻) 并請學生談一談感受。然后請第三小組展示合作成果。 觀看視頻
分享感受
展示小組任務“科技發展對生活的負面影響”的探究成果。 幫助學生樹立理想精神,客觀的評價分析事
物。 過渡 展示資料:人們對于
人工智能的擔憂。 提出問題: 1、那么今天,我們該不該為了消除人們的
思考并回答問題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引導學生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
三、課后完善環節
就各小組的探究成果進行評價反饋并補充完善,供第五小組的同學撰寫論文使用。將第五小組的論文分享到寧夏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中的“班級資源”,供大家閱讀和使用。 【教學反思】
隨著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要求我們改進課程內容和結構的同時,轉變教育目的,革新教學方式和手段。《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倡導開放互動的合作探究方式。”因此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重視學生發展的可能性,針對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差異,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公共參與。貫徹新課改理念,依托教育信息化手段,教師應該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應該作為合作者,與學生共同參與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幫助。應該作為組織者,收放有度的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