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就業維權之道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政治必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四第二課就業維權之道-寧夏 - 吳忠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政治活動型學科課程初探
高中政治必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專題四第二課就業維權之道
【課標依據】
2017版新課標在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政治課“教學要運用多種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活動體驗是其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評價要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著重評估學生解決情境化問題的過程和結果,反映學生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政治學科素養發展水平。本節課借助寧夏教育資源平臺和教學助手以及Plickers習題演練技術,緊緊圍繞思想政治學科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展開設計,旨在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
【教材分析】
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施要使活動設計成為教學設計和承載學科內容的重要形式。本課“勞動者如何維權”為議題展開來學習《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專題四第二課就業維權之道,內容主要涉及勞動者的權利、義務以及如何維權。教學設計依托形象化的快速記憶學習理解理論知識以及“游戲化”議題和情境活動展開,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內容進行結構性架構。在議題討論和情境實踐的過程中,很大程度要避免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內容的強制性,思維過程的過度依賴性,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唯物辯證法理論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了解勞動者享有的權利和要履行的義務,簡單分析相關案例;認識勞動者維權的途徑。
(二)核心素養目標 1、政治認同素養: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自主了解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以及要履行的義務,進一步領悟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認識到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堅定社會主義法治的信心,進一步認同我國的法治體系。
2
2、科學精神素養:
通過情景創設,以小組合作和情境劇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認識到依法維權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自主利用圖卡探索知識,找出知識間邏輯結構,并利用具體的問題和情境引導學生了解依法維權的途徑。針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勞動者侵權行為做出科學的解釋、正確的判斷,從而更好的維護勞動者自身的合法權益。
3、法治意識素養:
立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相關內容,通過活動設置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生樹立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并懂得勞動者權利和義務的關系,樹立法治意識,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養成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的習慣,自覺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4、公共參與素養:
通過知識的“游戲化”情境創設和社會實踐,彰顯人民主體的地位,感受依法維權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公德意識和參與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對話協商、溝通合作、表達訴求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勞動者權利和義務
維權途徑:協商解決、申請調解、提起勞動爭議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教學難點】 勞動者維權途徑
在學生實際生活中學生對于維權途徑具體路徑及單位機構認識不足,如不具體澄清與踐行很難提高認知形成價值判斷。
【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對經濟生活中勞動者權利與義務和維權途徑的簡單了解,結合當下時政熱點,
和活動型課程設置思路,拋出本課議題,明確勞動者權利和義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本課緊密聯系現實情況,選用經典案例例,學生自主演繹情境劇,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樹立法治意識、權利意識、參與意識,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和成長。
【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1、教法分析:借助寧夏教育資源平臺和云校家APP及課堂工具技術plikers輔助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交互性和開放性。活動式教學,圍繞議題展開活動。
2、學法分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通過小組圖卡游戲、知識競賽、情境維權,形成辯證思維能力,知行統一,貴在實踐。
3
【媒體運用】
媒體的運用是服務于教學的,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教學助手和plikers的運用能在學校現有的硬件條件下,最大程度的實現交互性和直觀性。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具 運用
說文解字以“道” 導入,創設情境 1、【生涯啟迪】 通過學生生涯歷程的回顧,得
出就業必然選擇,明確維權意
義。
【明道之意】
《說文》所行,道也。《新華
字典》道,行為規則,路,途
徑,方法,說法、理論、道理。
通過生涯歷程明確當下學業與就業的相關性,結合“道”的釋義引出維權的正確途徑選擇。
從學生生涯目標的明確,和“道”入手,
學生感悟維權之道的途徑,引出本課重點,同時數據說話,可以深刻認識到依法維權
的意義。
教學助手,手機播放
游戲探知,以圖索文,小組探討 【游戲設置】
請各組成員制作的圖卡,解碼
圖型,各小組根據自己抽到的圖形在教材P59頁至61頁檢
索知識線索,闡述內容,鬧鐘
計時。 1、學生以小組為單
位,進行理論知識與圖型結合。 2、學生通過游戲卡片結合勞動者權利與義務的相關知識,對知識形象深入的理解鞏固。
教師通過對“勞”字的圖型卡片形象設置,規定相應的時間,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理論知識,,增加理論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學科知識,探究學習。 鬧鐘設置,教學助手投影
模擬協同,知行合一,依法維權。
請法治實踐小組:資料組專員
和各機構代表。
學生通過模擬實際維權情境,解決案例中的問題。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身體力行,遵法、學法、守法、用法。落實政治學科法治意識
的核心素養培養目
標。學校法治教育,
不僅在學校學習,更
應到實踐中去。社會協同治理,深度學習!
教學助手手機操作
Plickers 競賽 活動
落實 知識 每組十個代碼卡 總體調控活動進程
第一組:1——6
第二組:7——12 第三組:13——18 第四組:19——24 第五組:25——30學生分為五組,通過搶答拼出勝負。
借助plickers信息技
術工具,搶答題滲透理論性知識,檢驗課
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落實知識,避免活動與知識“兩張皮”。鞏固強化,趣味理解
Plicke
rs軟
件、手機投屏
4
【板書設計】
一、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二、勞動者的維權途徑
課后拓展
回歸社會,反思現實
我縣勞動者維權現狀調查。 樹立法治信仰
使學生更深刻理解要培養法治信仰的重要意義弘揚法律文化。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展板的制作,將學習活動從課堂延伸到課外。繼續拓展依法維權的途徑。 資料包生成二維碼,通過教學授課助手發布到班級圈
憲法宣誓
情感升華 師生全體憲法宣誓
樹立法治意識,培養法治素養 憲法宣誓,師生法治
信仰的共同升華。
音樂,
電子白
板
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 與用人單位協商
請公會或第三方 共同與用人單位協商
向人民法院提起勞動爭議訴訟
向勞動爭議調節組織申請調節
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
5
【教學反思】
整節課貫穿思政課程“活動型”課堂理念,以活動為載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性,采取合作學習、深度學習的方式,借助信息技術平臺進行教學,極大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思政課的趣味性和思維性,助推深度學習。
1.發揮學生主體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探究性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學生設計準備教學素材、動手制作教具。我把理論部分進行了“游戲化”的設置,寓教于樂;將快速記憶的方法與理論知識輸出結合,學生下去動手制作教具,不僅讓學生參與進來,更能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理解。且本節課的法律專業術語較強,課前學生搜集相關的資料和時政素材,并采取快速記憶和形象理解學習本節課的理論知識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學生自主設計知識圖卡,小組合作展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針對性學習本節課的理論知識,達到了深層次的理解,樹立法治意識,明確未來成為勞動者的權利。
2.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創新化;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力求學科邏輯與時間邏輯相統一。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相結合,通過對諸多法律條文知識的活動化及結構化設計,形成“課程內容活動化”和“活動內容課程化”。在學習勞動者的維權途徑,通過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中情境劇的方式,明確維權途徑,以及每一個途徑的解決的問題和條件。達到知行合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歸納,提高應變能力和創新力。同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重難點強調理解和鞏固,達到學以致用。并通過現代信息技術plickers做題,快速且高效,并用教學助手小組抽人,獎勵,手機投屏反饋信息,借助信息技術完成反饋學習過程。并通過課外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相結合的能力,并通過憲法宣誓提升情感,落實素養。
3. 社會協同及深度學習。法律知識的學習,內容理論性相對較強,為了將理論落到學生的生活實踐中必須發揮社會協同普及教育,方能貫徹法治理念。而在課堂上更是要有豐富形式來循序漸進。本節課的相關素材及時政內容通過二維碼的形式發送到寧夏教育資源平臺的班級圈,輔助學生學習。
但也存在不足,就是情景劇中應該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拓展學生的思維過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