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它們去哪里了
所屬欄目:小學科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它們去哪里了》四川省 - 成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科版一年級下冊科學《它們去哪里了》四川省 - 成都
《它們去哪里了》教學設計
教 學 目 標
科學概念目標
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2.會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
3.會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 科學態度目標
1.培養學生用對比觀察的意識。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學會用科學詞匯描述生活中的現象,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
教學重難 點 教學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器材 準備
分組實驗:3個裝水的透明杯子、3個塑料盤、放大鏡、攪拌棒、小勺、鹽、紅糖、小石子、實驗記錄單、毛巾。
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 1、播放小熊洗鹽的視頻
師:鹽可以洗嗎?說說你的理由。
師:我們洗一洗就知道了。 2、引出課題
師洗鹽后提出:鹽去哪里了?(板書:它 去哪里了) 想不想自己做一次。
生觀看視頻
生:可以洗。衣服都可以洗。
生:不可以洗,鹽會化在水里的。
利用動畫片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討論,并引出課題。
二、探索鹽放入水中的變化
①分步講解實驗步驟 第一步著重講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視頻播放)第二步提出舀一勺,靜靜觀察。第三步視頻播放攪拌。強調邊實驗邊記錄。
②教師巡視并用希沃展示學生實驗圖片。 ③交流總結
師引導學生交流匯報觀察到的現象。
師追問鹽還在水里嗎。
師總結根據生活經驗知道鹽還在水里。提出“溶解”這個科學詞匯,并引導學生用溶解描述鹽放入水中的變化。 師總結:我們發現鹽放入水中會溶解,所以鹽不能用水洗。 師:那其他的東西放入水中都會溶解嗎?
生學習實驗步驟。
學生
學生匯報。
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生試著用溶解這個科學名詞來描述鹽在水中的變化。
通過實驗使學生會用放大鏡觀察,會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鹽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鼓勵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指
向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他們研究的欲望。同時初步讓學生認識溶解的現象。
三、探究紅糖、小石子是否會溶解
1、師拿出紅糖、小石子引導學生猜測把它們放入水中是否會溶解(師補充課題“們”) 2、師引導學生按照剛才探究鹽的4個步驟進行實驗。實驗前先播放實驗視頻。
師補充:除了上面的4步我們這次還要增加一步:第5
生猜測。 生觀看實驗視頻。
發展他們的為自己觀點尋找證據的能力。讓學生把學到的放大鏡的使用方法以及攪拌
步說一說。小組內說一說你的發現。說的時候可以試著用王老師給你們的句子。(ppt出示例句)
3、生開始實驗,師巡視并用希沃上傳學生實驗照片。 4、交流匯報
師用希沃展示小組的實驗記錄單。 師總結
生實驗
生匯報(用溶解這個詞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紅糖溶解了,小石子沒有溶解)
的方法用在實驗觀察中,同時學會用剛學的科學名詞“溶解”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四、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1、小游戲檢驗學生鹽、紅糖、小石子哪些是可以溶解的,哪些是不可以溶解的。
2、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物質,它們放入水中有些可以溶解,有些不能溶解。同學生回家可以試試用今天學到的實驗方法探究一下面粉、食用油、洗發水放入水中能否溶解。 3、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科學詞匯:溶解,它可以用來描述物體的特征。
生參與游戲,進一步鞏固鹽和紅糖溶解了,小石子沒有溶
解。 鞏固所學,擴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溶解是物體的一種特征。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