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家鄉變了樣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5課《家鄉變了樣》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家鄉的變化,能夠運用線描的繪畫方式較好地表現家鄉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培養學生運用小組討論、小組欣賞的學習習慣對生活進行觀察,作品的賞析,發現家鄉的變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觀察比較中了解家鄉的過去,發現家鄉的變化,感受家鄉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學情分析
本課屬于二年級課程內容,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講,經過二年的學習,認知能力相對較強,初步領悟了藝術作品的基本創作方法,但對在藝術作品中畫面如何運用所學習過的藝術形式來呈現家鄉的變化,不是十分了解。為此,在本課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學習內容與生活有機聯系,尋找生活中的簡單的變化現象,感知變化前后的規律。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基本了解在繪畫或設計創作中,如何運用線描的表現手法,通過美術元素點、線、面來表現家鄉的變化。
3重點難點
重點:發現家鄉的變化,感受家鄉的美麗,進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家鄉的變化,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難點:如何表現出家鄉的變化。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目標
4.1.2學時重點
4.1.3學時難點
4.1.4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家鄉”是指什么嗎?“家鄉”是指自己生長的地方,又被成為“故鄉”“老家”。
請問你的家鄉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呢?
師小結: 我們班的很多同學隨爸爸媽媽離開家鄉來廈門學習生活了很多年,所以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還是生活在當地的外鄉人,廈門也是我們的家鄉。
你們知道這些年我們的家鄉廈門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請同學們看這張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兒嗎?
其實呀,這是我們三社小學早期的校舍,以前我們的小朋友是在牛棚里面學習的,當時的條件比較艱苦,你們看,現在的三社小學發生了什么?
對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變了樣。
板書課題《家鄉變了樣》
活動2【講授】發展階段:認識、探索 “家鄉變了樣”
1、引導孩子觀察五年內廈門發生的變化——建筑方面
隨著現代化建設腳步的加快,每天都有新變化,讓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一起來看看攝影鏡頭下的老廈門是什么樣的?
組圖一:這是我們閩南地區極具特色的紅磚古厝;(造型上?材料上?)這是我們早期集美的南熏樓,嘉庚建筑的典型代表
接著,我們來看看集美近五年內新建而成的建筑與傳統建筑,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組圖二:而這兩幅圖片是我們廈門近五年內興起的建筑:集美新城、集美萬達。
師小結:這兩組建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現代建筑在傳統建筑的基礎上添加了現代元素,但始終貫穿著閩南建筑的特色,傳承著我們的嘉庚精神,反映著廈門人民對于美的追求。
活動3【講授】深入探究,提高認知
2、引導孩子認知我們廈門十年內的變化——交通方面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一年級的時候學習過的《繁忙的大街》嗎?通過那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了廈門的交通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那你們知道廈門最早連接島內外的交通干線是什么嗎?老師告訴你們,它是高集海堤,是陳嘉庚先生修建的。現在高集海堤在廈門人民的修建下煥然一新。
短短十年內,廈門的交通又發生了巨大變樣。
2008年廈門快速公交BRT的開通,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的建立;
2010年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開通;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瞧,這幅圖是哪兒?對了這是4年前我們三社小學門口的路,你們看?如今已經從原來泥濘的泥巴路變成了現在寬廣的大馬路。大到BRT,五大橋,小到我們上學的路,廈門交通的變化使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
那你們知道廈門還在建設什么呢?
對了,是地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廈門的交通系統會更加發達,我們的生活出行會更加輕松自在。
活動4【活動】小組交流, 探究新知
3、引導孩子認知我們廈門五十年內的變化——環境方面
師:除了交通、建筑發生了變化,廈門還在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現在老師要來考一考大家?請同學們看這題連線題,請同學們找一找廈門五十年前后對應的照片?請小組交流討論一下,做出答案的同學舉手。比比看那個小組最快?
好的,你來回答?有沒有不同意見?
師小結:那么老師來揭曉答案,第一幅是廈門的南普陀寺廟(),它對應的是(),對比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從畫面中你看出了什么變化?南普陀寺的游客變多了;第二幅是廈門的鷺江道附近,對應的是(),我們發現那邊新建了很多辦公大樓和購物廣場;第三幅是廈門的廈門的禾山路,對應的是圖(),樹木越來越多;
你們看廈門這近五十年來經濟的發展,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周邊的環境發生了巨大變樣,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旅游、購物、休閑娛樂。但同時我們也沒有將綠化落下,廈門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如我們灌口的風景湖、美麗的環島路、集美的龍舟池等。
活動5【活動】賞析作品,感悟方法
4.欣賞名家作品:
師:家鄉的變化給我們帶來美好的生活,也給畫家帶來創作的靈感,請看:這幅畫描繪的是哪里的景色?作者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來表現龍舟池的景色?
你們瞧!人們在干什么?
對了,劃龍舟,近幾年經過政府的整治,龍舟池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師:我們再來看這幅作品?這是現代中國畫家崔如琢畫的《浦江東望》,那么畫家取景的目的是什么?(上海那么大,畫家為什么只畫了上海外灘這處景色)
說得真好!我們在進行創作時,取景需要有代表性,選擇變化最大,標志物要明顯,畫家選擇上海外攤這個變化最大的地方,上海的東方明珠又是外灘的代表性建筑。
5.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作品,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掌握不同的創作手法。(出示同齡人作品欣賞)
師:我們再來欣賞一些身邊小朋友的作品,他們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拼貼、色彩、水粉、水墨作品。
觀察比較這四幅作品,作品在構圖上有什么共同點?對了,構圖都很飽滿。
活動6【作業】教師示范,布置作業
6.教師示范《家鄉變了樣》的作品。
師:同學們,我們了解了家鄉五年、十年、五十年內發生的巨大變化,那么作為在廈門生活七年的老師來說,老師對它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老師也要用畫來表達我對家鄉的愛,想知道老師心目中的廈門嗎?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將這張圖畫出來的?誰能來說一說?(小朋友們回答步驟1.2.3.4.)
2.畫面的主體物是什么?(交通類的《繁忙的大街》、建筑類如老師的范畫、環境類)
3.你對老師的這張畫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嗎?(細節是畫面生動的靈魂)
(輪廓稿—完整稿)之前在《葉子上的小血管》里學習過的線的特點,有直線、弧線、折線、波浪線、粗線、細線、波浪線、實線、虛線等。可以通過疏密、并列、交錯、發射、等表組合方式進行創作。
7.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表現家鄉最不一樣的地方。
師:如果你來繪制家鄉的變化?你會選擇什么地方來表現?(建筑、大橋、公路、公園?)
(師準備幾組圖片,讓孩子進行選擇。請小組交流討論,說一說,你要如何來表現家鄉的變化?你希望未來的家鄉還有哪些變化?)
師:我們來看一看其他小朋友又選擇了哪些地方?
8.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作業要求:
運用線描的方法創作一幅《家鄉變了樣》。
1、主體突出、畫面構圖合理、選擇你最感興趣的景物。
2、描繪要靈動、線條要有變化。
(你畫的是家鄉的變化,可以從建筑、交通、環境三個角度切入)。
活動7【作業】展示作業,歸納鞏固
9.引導學生將自己作品將自己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相互欣賞評述。
(1)看一看你最喜歡誰的作品,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
(2)誰能來說一說自己的作品?你描繪了家鄉的什么地方變了樣?
(先學生點評,自評,后教師小結 )
師小結:希望我們能用我們的雙手記錄下我們家鄉美麗的變化,五年、十年、五十年,若干年后讓我們翻開我們的畫卷,每一張都記載著一段珍貴的回憶!
活動8【作業】課后小結,升華主題
10.拓展——思考家鄉的變化
師出示組圖(變化微小的廈門景色對比圖)
師:你們覺得我們的家鄉廈門都變了嗎?同學們你們覺得這兩幅圖變化大嗎?
在城市建設中保留我們城市的建筑風格(廈門的旗樓)
師小結:對了,變化不大。其實是我們人們懂得在城鎮建設中將具有重要的人文古跡,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性建筑保留下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家鄉更加美麗。家鄉變了樣是因為你們的爸爸媽媽為我們的家鄉建設做出了貢獻,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更美更好更快更強!但是我們依然要將記載地方文化的建筑環境保護下來,將我們的傳統文化、嘉庚精神傳承下去,這樣我們的家鄉在發展的過程中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