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壺趣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湘美版六年級下冊4.壺趣_湖南省 -長沙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壺的藝術特色及造型、結構特點,學會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來大膽表現壺。
教學難點:
能嫻熟運用筆墨技法,運筆流暢、構圖巧妙。
2教學過程
2.1第一學時
2.1.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壺文化”、“茶文化”知識, 鞏固中國水墨畫的用筆和用墨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筆墨技法和所學知識創(chuàng)作一幅以壺為主題,文字或其他物品為輔的中國畫。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壺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并能感受到壺文化的精髓。通過中國水墨畫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水墨畫的興趣。
2.1.2學時重點
了解壺的藝術特色及造型、結構特點,學會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來大膽表現壺。
2.1.3學時難點
能嫻熟運用筆墨技法,運筆流暢、構圖巧妙。
2.1.4教學準備
毛筆、墨汁、宣紙、國畫顏料、調色盤、洗筆桶、毛氈、課件。
2.1.5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壺趣》(活動一)美術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分析】
本課為湘版美術六年級下冊內容——第4課壺趣(活動一)。一把看似簡單的茶壺卻烙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對于中國人來說茶壺不僅是一種實用器皿,它還是一種祖國藝術文化。本課以壺為對象, 讓學生了解壺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并能感受到壺文化的精髓。通過中國水墨畫的形式來表現茶壺,既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tǒng)畫種的熱愛,又提高了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茶壺是生活的中的物,也是中國的文化,若是在造型上讓學生隨意創(chuàng)造,同時滲透民族文化的教育,也是素質教育所倡導的,動手動腦,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同時熱愛和繼承發(fā)展文化。
教 學目 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壺文化”、“茶文化”知識, 鞏固中國水墨畫的用筆和用墨的方法,進一步加強學習中國水墨畫的興趣,學會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來畫壺。
2、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壺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并能感受到壺文化的精髓。通過中國水墨畫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tǒng)畫種的熱愛,陶冶藝術情操。
教學重點:
了解壺的藝術特色及造型、結構特點,學會運用中國畫的筆墨技法來大膽表現壺。
教學難點:
能嫻熟運用筆墨技法,運筆流暢、構圖巧妙。
教學準備:
毛筆數支、墨汁4瓶、宣紙若干、國畫顏料四盒、調色盤8個、洗筆桶8個、毛氈4大塊、課件。
教學過程:
視頻欣賞——《中國壺文化宣傳片》。
從視頻中我們了解到了江蘇宜興被譽為“陶都之花”紫砂壺的發(fā)展歷史及藝術價值,今天我們就把更多的茶壺請到我們的教室里面來。
國寶檔案——鑒賞不同歷史時期的壺。
PPT出示教材上面的幾張“壺”圖片,有側重點地引導學生從其外形、造型、色彩等方面來分析其藝術價值。
新授學習內容。
師:除了以上欣賞到的壺,其實還有更多造型獨特、精美漂亮、極具藝術價值的壺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去鑒賞、去表現,今天我們就來走近中國的“壺文化”。
1、板書課題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欣賞,大家會發(fā)現不同歷史時期“壺”的制作材質、制作工藝、造型特點、藝術價值都不同,但也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同學們,你們課前收集到了哪些關于“壺”的相關知識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2、分享學習——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組6名成員。請每組派1名代表發(fā)言、分享通過網絡資源、信息技術手段收集到的關于“壺”的相關知識。
教師小結:剛才各組代表從壺的歷史、壺的材質、壺的外形、藝術特色等幾個方面向大家進行了分享,看來大家課前的資料收集任務完成得十分出色。
【設計說明】
直觀感知——通過看一看茶壺文化,找一找茶壺相關知識,說一說茶壺的藝術價值,進一步讓學生了解茶壺的文化及特點,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降低作業(yè)的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3、教師PPT出示多幅茶壺圖片,引入對“壺”的分析。
壺的結構:壺鈕、壺身、壺嘴、壺把、壺蓋
壺的式樣: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
壺的色澤:朱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
壺的造型:淳樸、簡潔
壺的特點:雅 (雅致、精致美觀、不落俗套)
樸 (樸素、固有的樸素美質)
簡 (簡介、大方、實用)
4、教師出示一把紫砂壺實物,簡介特點。
【設計說明>】
利用實物,給同學們一個直觀上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作熱情。
5、學生嘗試用水墨畫的形式畫一把茶壺。小結評價。
四、課件出示名家水墨畫壺的作品。
1、引導學生欣賞齊白石、吳昌碩、虛谷、朱建新等畫家畫的壺。
師問“同學們,在這些畫中你們發(fā)現了哪些用筆用墨的表現方法?”
(具體說說哪幅畫上的壺用了什么方法。每幅作品在內容、構圖、色彩處理、提款等方面有哪些藝術魅力)
2、微視頻欣賞——感受用不同水墨技法表現壺的不同效果。
技法一:勾線著色法。(教材上的技法提示)
技法二:潑墨重彩法。(微視頻展示技法)
技法三:趣味水墨游戲。(師生共同玩水墨游戲)
教師可以滲透“落筆成形“、“因勢象形”等技法概念、啟發(fā)學生對茶壺造型表現的創(chuàng)意、引導學生快樂輕松地“玩“技法。
3、教師總結:
詩書畫印的結合是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王維和我蘇軾是詩畫結合的典范。人稱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家們的繪畫風格各有千秋,畫壺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的畫面構圖多以圖畫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講究畫的趣味和意境及畫中蘊藏的生活哲理。把詩與畫結合起來,可以使靜止的畫面活躍起來,并使畫面得到充實,所以提款是有章法和講究的。
4、圖片分析——構圖與提款的知識。
【設計說明】
通過對名家畫作的欣賞與評析,讓學生具體了解用筆用墨的方法和技巧。學習中國畫在內容、構圖、色彩處理、提款等方面的藝術魅力。
五、探究學習、技法示范。
師問:怎樣才能讓你畫的壺有趣味?
學生相互討論后回答:
1、壺的造型有趣、有創(chuàng)意。
2、巧妙的構圖是畫面有趣。(師追問:構圖方法有哪些?)
3、技法的綜合運用有趣。
4、詩書畫印的結合使畫面有趣。
(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進行學習。)
1、技法探究(學生上臺嘗試表現)
2、技法示范(教師示范畫壺)
3、技法創(chuàng)新(兩名學生上臺嘗試表現)
從以前學習過的水墨畫知識中我們知道了墨分五色、色分深淺,墨與水的交融會產生很多奇妙的效果。筆停留在紙上的時間長短和水分的多少都會產生不同的畫面效果,可以說水墨繪畫無窮變化于“黑白之間”。
齊白石曾經說過“畫畫時要粗中有細、細中有寫”,這樣你筆下的形象才會生動,才會富有韻味。中鋒行筆流暢生動,樸素天然。側峰行筆靈動大氣,氣勢凸顯。濃淡相宜的對比關系能更好地體現物體的形體特點。水墨繪畫的方法有很多,勾、擦、點、染、滴、撒、潑……所以畫無定法,大家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進行繪畫表現。
【設計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技法探究、技法示范、技法創(chuàng)新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過程中教師滲透“落筆成形“、“因勢象形”等技法概念、啟發(fā)學生對茶壺造型表現的創(chuàng)意、引導學生快樂輕松地“玩“技法。
七、學生作業(yè),布置作業(yè)要求,巡視指導學生作業(yè)。
靈活運用多種筆墨技法和墨色濃淡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創(chuàng)作一幅一壺為主題、文字或其他物品為輔的中國畫。(播放古箏音樂)
【設計說明】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邊聽音樂邊進行作業(yè),通過古琴的優(yōu)美旋律來讓學生身心放松下來,營造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氛圍,再一次激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八、以長卷軸的形式來展示學生作業(yè)。
1、錄播教室兩側布置成作業(yè)展示區(qū)。教室墻面粘貼各種茶壺圖片。
2、講臺布置茶壺架,上面展示茶壺數把。
3、播放古琴音樂,營造氛圍。
九、展示評價。
設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贊技法獎、最佳意境獎數名,獎勵為品嘗教師現場沏好的茶一杯。
十、知識拓展——茶文化視頻欣賞。
教師茶藝表演,請學生品茶、滲透茶道知識。
今天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這么多和壺有關的知識,知道了茶壺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泡茶。那我們當然不能不提中國茶文化。作為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之一,飲茶在古代中國是非常普遍的。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jié)。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今天老師就來請大家一起來品品茶吧。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