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快樂過新年,大家一起過春節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第15課《快樂過新年—大家一起過春節》第二學時-江蘇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第15課《快樂過新年—大家一起過春節》第二學時-江蘇省級優課
《快樂過新年——大家一起過春節》第二學時教學設計
---部編版教材 一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了解春節以及春節習俗由來,說說現在的春節習俗發生了哪些變化。 2.認識并研究保留至今,并具有代表性的春節習俗,了解這些傳統習俗在生活中的應用。比茹貼春聯、年夜飯、拜年等習俗在生活中的呈現。
3.激發對傳統節日的熱愛,以及尊重保護傳統習俗的熱情。養成在生活中踐行傳統習俗的好習慣。
教學導航:
資料備考:
1.拱手禮
01
02
03
04
知來歷 懂習俗 能應用 懂講究 會扮演
大家一起過春節
活動一:年的來歷
1.看一看:認真看動畫
2.說一說:人們為什么要過年? 3.寫一寫:人們怎樣過年的
盤點一:春聯里的祝福 1. 春聯分為幾部分? 2. 要怎么讀?
3. 春聯送祝福活動
盤點二:年夜飯的講究 1. 報菜名 2. 送祝福 3. 說講究
盤點三:歡歡喜喜拜大年 1. 拱手禮教學 2. 拜年歌
3. 小組分角色扮演
拱手禮與其相似的禮儀稱作揖,是中國古代開始的,相見或感謝時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于胸前。當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若為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一說古人以左為敬,又有人在攻擊別人時,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敬。女子行拱手禮時則正好反過來,這是因為男子以左為尊,女子以右為尊。
2.春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它以對仗工整、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美好形象,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是華人們過春節的重要標志。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于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里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什么的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地增鴻連滿門財,天賜吉祥全家福。”對聯的上聯貼哪邊?
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另外,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陰平、陽平)
3. 倒福
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如果把“福”字倒著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是“福到了”。
福”字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中國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
已到。
教學過程:
一、游戲開篇,激趣認識傳統節日
1.導入語
(1)講解游戲規則
上課前,我們先來玩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一起讀——猜猜看。咦,猜什么呢?根據老師所給圖片的提示,你來猜一個節日的名字,準備好了么?小眼睛擦亮,游戲開始!
(2)陸續出示與端午節相關圖片,師解說引導
第1題:菖莆艾葉門前掛(哦,一下就猜到了!對不對呢?繼續往下看) 龍舟賽得真起勁,對啦,這就是粽葉飄香的端午節。 (3)陸續出示與重陽節相關圖片,師解說引導
第2題:在這一天,人們要登高、望遠、賞菊,大詩人王維更是留下了千古
絕唱——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就是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重陽節。
(4)陸續出示與中秋節相關圖片,師解說引導
第3題:難度升級,挑戰繼續:丹桂飄香,滿園芬芳;嫦娥奔月,千古流芳。 這就是我們花好月圓慶中秋的中秋節。 2.揭示傳統節日,用“猜”的方式獲取上課主題 (1)總結揭示圖片反映內容的共性
像這些特殊的日子,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傳統節日,而圖片上的內容就是傳統節日的傳統習俗。
(2)陸續出示與春節相關圖片,師解說引導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一個節日的習俗,請你繼續猜猜看它的名字吧! 紅包塞得鼓鼓得!這就是我們一年中最紅火、最熱鬧的春節。 (3)現場裝飾教室,福字倒著貼,掛上大紅燈籠,掛上鞭炮掛件
白白的窗紙紅窗花(福倒貼),大紅的燈籠高高掛(掛燈籠),窗外
的禮花噼哩啪啦(掛爆竹),今天我們——過年啦!不僅僅是過年,而且是歡歡喜喜過春節,快樂過新年。(貼標題)
3.指名讀課題
二、動畫時光,了解年的來歷
1.開展小調查:你喜歡過年么?為什么?
過渡語:春節,又叫過年。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過年么?哦,都喜歡。誰來說說為什么?
指名回答。
2.觀看動畫《年的來歷》,完成活動一 (1)出示活動一具體內容 1.看一看:認真看動畫 2.說一說:人們為什么要過年? 3.寫一寫:人們怎樣過年的?
可是你們知道么?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過年是一件讓人害怕的事情呢。想不想知道為什么啊!那就讓我們開展活動一,一探究竟吧!活動一的內容,誰來讀?
(2)指名回答活動一內容
這是很久以前人們過春節的習俗,有的習俗保存至今,現在的人們過春節的方式又作了新的改變呢!一起去書中瞧瞧吧!
三、新年習俗大盤點
過渡語:接下來,讓我們重點研究其中的3項習俗,一起展開“新年習俗大盤點”吧!課前,我們分別建立了不同的研究小組,拿到了不同的年俗道具,一起亮個相吧!
1.各個研究小組亮相:對兒歌,展示研究道具 (1)展示美食組兒歌以及道具(美食圖片)
(師)民以食為天,(生)柴米油鹽醬醋鹽。(師)小小廚神在哪里?(生)小小廚神在這里。(合)小小廚神我們一起曬美食~曬美食~
(2)展示春聯組兒歌以及道具(春聯)
(師)歡天對(生)喜地,(師)吉祥對(生)如意。(師)小小文人在哪里?(生)小小文人在這里。(合)小小文人我們一起曬春聯~曬春聯~
(1)展示組兒拜年組兒歌以及道具(紅包、福字)
(師)賀新年,(生)過新年。(合)好運相伴中國年。(師)小小福星在哪里?(生)小小福星在這里。(合)小小福星我們一起拜大年~拜大年!
2.各個研究小組對照個性定制研究單完成每個組的研究任務 盤點一:春聯里的祝福 (1)過渡語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心挑選一幅大紅對聯,為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貼春聯,是有講究的。春聯組的哪位小老師來提醒我們?
(2)指名說課前了解的有關春聯的知識
資料備考: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古代人以左為尊,通常上聯貼在左邊,下聯貼在右邊。橫批貼在門楣上。
(3)邀請各個組展示拿到手的春聯,生對上下聯,教師補充橫批。 大紅對聯貼上墻,春節的序幕由春聯組的孩子為我們拉開。你們準備好
了么?
總結:力學小學電視臺,力學小學電視臺!此刻,我們在南京力學小學一號演播大廳向全國人民直播春聯送祝福活動,來自這里的優秀少先隊員們,滿載全校師生的祝福,向我們送來新春的問候。
盤點二:年夜飯的講究 (1)過渡語:
一年忙到頭,只為這桌飯。(貼“年夜飯”板貼)大年三十兒,我們歸心似箭,橫跨千里,只為了這一桌團圓飯,美食組的孩子,我們上菜咯!
(2)邀請美食組的孩子上菜,并且為自己手上的菜起一個好聽的名字,說說這道菜里的祝福。
(3)分小組交流討論:和長輩在一起吃年夜飯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你看,這滿滿一桌的美食,一道菜里有一道菜的祝福。同樣地,吃好這桌飯也有講究。
盤點三:歡歡喜喜拜大年 (1)過渡語
大年初一到啦!人們穿上新衣,早早起床,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那么你會拜年么?
(2)教學“拱手禮”,師示范,分男女生分門別類進行教學。
中國歷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拜年也是一項禮儀,先和老師學習一個拜年的禮儀吧!
看,這叫拱手禮。一起讀:拱手禮。 但,行拱手禮可是男女有別的呢!
男生起立,古代男子以左為尊,所以我們在行拱手禮時,左手在上。 女生起立,古代女子以右為尊,所以我們在行拱手禮時,右手在上。 (3)分小組角色扮演:兩人扮演長輩,兩人扮演給長輩拜年的晚輩。結合拱手禮進行拜年。
加上拱手禮,帶上小道具,我邀請一組拜年組的孩子來演一演他們怎么拜年的。
(4)拜年小妙招助力拜年,出示拜年小兒歌: 出示兒歌內容: 小客人,拜大年。 見了面,問聲好。 給主人,送祝福。 離開時,說再見。
請你結合拜年小妙招,再演演怎么拜年的吧!
教學板書:
大家一起過春節
迎春接福 欣欣向榮 欣欣向榮 萬事如意
富貴平安
教學反思:
玩轉“年味”課堂,教室里面過春節
“年味”濃時“本味”淡
本節課,我采取了四項活動架構全篇。分別是:探究年的來歷,春聯送祝福,年夜飯里的講究,歡歡喜喜拜大年,整堂課孩子的參與度很高,“戲份”覆蓋到了每個孩子。當孩子們拿到精致小巧的紅包、大紅春聯、勾人饞蟲的美食圖片時,整個課堂的氛圍一下子被點燃了。熱烈的討論、創意滿滿的拜年扮演,歡笑聲、討論聲此起彼伏。當讓孩子們為自己喜歡的美食圖片報菜名時,小陳為自己原本預設的“金玉滿堂”起了“陽光活力幼兒園”,這個別致而可愛的名字。還有“海豚餃子”、“七色時光”等這樣創意十足而又童趣滿滿的名字,看著孩子們發光的眼睛和熱情洋溢的笑臉,一下子感覺似乎真是春節來了。
部編版教材在第二學時的教學布局分配上,對“春聯”這一板塊用了整整一頁紙的篇幅。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卻將它濃縮成為“新年習俗盤點”中的一小個環節。而對春聯里的講究,我采取學生匯報的形式,直接將他們對春聯的相關認知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匯報介紹的形式進行匯報,這顯然是不合適的。課后,教研員王老師也中肯而又適切地指出了修改意見。可以讓孩子們自行“失誤”上來貼一貼春聯,教師可以多邀請幾組孩子上來展示。進而揭示上聯、下聯、橫批間的關系以及古人“以左為尊”的傳統習俗。同樣的課有不同的教學設計,而以本為本則是上一節好課最基本的抓手。
預設趕不上生成,對“無情打斷”說不
在進行活動一的探究時,我提問:“人們是怎么過年的呢?”好幾個孩子高高舉起他們的下手,回答問題的熱情心潮逐浪高。說著說著,說起了自己家里、自己家鄉是怎么過年的。這時,我卻“粗暴”地打斷了孩子們的回答,并說到:“小耳朵要仔細聽,聽清楚老師的問題再回答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