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快樂過新年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第15課《快樂過新年》寧夏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第15課《快樂過新年》寧夏省級優課
快樂過新年
一、教材分析
《快樂過新年》是《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共四個主題,《美麗的冬天》《健康過冬天》《快樂過新年》《新年的禮物》。《快樂過新年》是第三個主題。
冬季有著與其他季節不同的特點,不僅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本單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一起感受冬季,歡度新年,引導學生過健康積極的生活。單元設計從感受冬季的自然特點入手,幫助學生了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本節課共有四個話題:“歡度元旦”“開個元旦聯歡會”“大家一起過春節”“多樣的傳統新年”,能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突出信念不同的特點,旨在引導學生感受新年的歡樂與祥和,在歡度新年中引導學生對新生活充滿希望和憧憬,幫助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
冬天是寒冷的,但因為有公歷的元旦,傳統的春節,讓這寒冷的冬日變得紅紅火火,喜慶而溫暖。本課的四個話題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講述了新年的概念和風俗習慣。
首先是公歷的新年,也就是每年的元旦這個節日。世界多數國家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歡慶公歷新年的到來,各國的人們用他們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著辭舊迎新的喜悅心情。教材講述這一內容時,不僅強調了時間概念,也強調了新年的意義。
其次是中華民族最具傳統的重要節日春節,這是中國人民舉國歡慶的日子,對于春節更應強調理解和講究,突顯出春節對于全體中國
人來說特有的闔家團圓的意義。
最后是少數民族的人們在傳統新年中的風俗習慣。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這一內容的設置,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也可以關照到班級中的少數民族同學,體現各民族和諧相處歡樂祥和的氛圍。 二、學情分析
1.絕大部分學生對新年的理解是沒有問題的,既知道元旦,又知道春節,但多數孩子,對少數民族的傳統新年就不一定了解了。
2.學生可能對自己所過的元旦、春節有所了解,但是作為一名只有六、七歲的孩子來說,可能想不到國外也會過元旦。他們可能會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對相關知識既新鮮又好奇,有一定的求知欲。
3.對于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是知之甚少,學習起來有陌生感,會有一定的難度。加之,在一般情況下,家長不會有意識對孩子講過多的這方面知識,學生知識儲備少,教材信息量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元旦是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新年”。主動參與學校的元旦聯歡會,并為聯歡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知道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通過自己的方式了解春節的禮節和講究。感受春節當中闔家團圓給每個家庭成員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3.了解一些少數民族過新年的風俗。 四、教學重點
1.知道元旦是一月一日,是世界多數國家統稱的“新年”。愿意參與并為學校聯歡會,盡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知道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主動了解春節禮節、講究及相關文化。感受春節當中闔家團圓給每個家庭成員帶來的溫暖和快樂。 五、教學難點
1.認識春節的豐富文化內涵。
2.了解一些少數民族過新年的故事和風俗的來歷。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活動一:了解元旦
1.大家看這是什么(日歷),打開日歷新的一年從1月1日開始了,我們也叫元旦。
2.瞧,在這一天同學們用彩色氣球,花帶裝扮教室,大家表演歌曲,舞蹈,相聲,用豐富的活動歡度元旦,好開心呀!(音樂相冊)。 3.元旦這一天,你表演了什么節目(指名學生回答),元旦那天的節目你能重新表演一遍嗎?(指名學生)。
4.看來大家都以各種活動歡度元旦,慶祝新的一年開始,(圖片出示)在北京人們表演文藝節目歡度元旦,在陜西,人們祈福大典上演唱《祈福中華》迎接新年,莫斯科跨年煙花迎接新年,悉尼煙花慶典裝點新年夜空,巴黎元旦,凱旋門上演了炫目的燈光秀,東京迪士尼以特殊的形式迎接新年。迎接新年,歡度元旦我們聽到最多的歌曲是什么?(新年好),讓我們隨著音樂一起唱起來! 5.今天我們學習《快樂過新年》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學生興趣,在上課開始我以學生最熟悉的活動——班級元旦聯歡會為切入點,暢談自己這一天表演節目,歡度新的一年到來,再延伸到各地再到全世界,也以各種活動慶祝新年元旦的到來。由淺入深讓學生明白元旦是很多國家第一天。】 活動二:了解中國傳統新年春節
1.日子一天一天過去了,看看日歷已經到了臘月初八了,(出示圖片)一碗碗濃香的臘八粥,告訴大家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春節時我們中國的傳統新年,我們也叫“過年”。快看,貝瓦已經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視頻)
2.快過年了,我們的爸爸媽媽都做了哪些準備?(指名說)。 3.新年的鐘聲在大家的期盼中終于到了,聽(新年鐘聲,過年啦,倒計時)(音樂響起)
4.師:過年啦,老師給大家拜年了,我祝大家新的一年學業進步,天天開心。學生模仿老師拜年。
5.過春節除了拜年這種傳統習俗,你們還知道過年的哪些傳統習俗?(微課)
6.現在同桌互相說說你們家是怎么過年的?這些過年習俗最喜歡哪一個?
指名說說(貼對聯、團圓飯、舞龍舞獅、壓歲錢、看花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提出要“珍視童年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
利。”我充分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注重學生在開放式的課堂活動中的感受、體驗、領悟,讓其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課前,我讓孩子們收集過年用過的小飾物、用具、照片等,活動中讓他們展示交流,同時將音像教學資源引進課堂,給學生營造出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靜能動的情境氛圍,同學們在交流中全面地了解了當地過春節時的習俗,挖掘出過年的文化內涵。】 活動三:其他民族的傳統新年
歡歡慶慶,熱熱鬧鬧過大年(新年?)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我們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過新年的風俗各不相同,讓我們一起乘坐火車去祖國各地看看,各民族是怎么過新年的?大家準備好了嗎?(嗚——)火車依次到(內蒙古、西藏、云南、廣東)。【設計意圖:《道德與法制》課程與學科課程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于它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不再是監督,控制學生活動的人,是學生可信賴的支持者、指導者、參與者。因此這節課我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活動為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節,營造開放、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多向互動貫穿課的始終。通過這一活動設計擴大學生的視野,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體現各民族和諧相處歡樂祥和的氛圍。】 活動四:
我們坐著火車去了祖國各地看看各民族是怎樣過年的,現在讓我們坐著火車駛向更遠的地方(世界各地的華人又是怎樣過春節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們知道海外中華兒女雖身在他鄉,
卻思故鄉明月;雖相隔萬里,卻念舊時春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對于春節這個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無法言明的情懷。隨著春節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日漸增強,華僑華人感受到的“年味兒”越來越濃,過年的傳統也在被他們傳承和發揚。】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主要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方面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辨別能力,并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具體指導。根據本教材的特點和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后,利用好現有的物態資源和人力資源。物態資源主要包括:文本資源,如圖書(包括教材)、報刊、圖表等;音像資源,各類教育軟件等;實物資源,如圖書館、實驗室、多媒體、人文景觀等。人力資源包括師生、親友以及其他。本課我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視頻著手,欣賞各地過新年的歡樂場面,回憶生活場景,激發兒童的學習需要和興趣,豐富學生情感和體驗,讓學生體會生活的變化。寓道德認知、情感開發、能力培養于板塊活動中,形成開放生動的教學局面,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發展。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中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讓學生用心靈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充分、單位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