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小點兒聲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12《我們小點兒聲》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12《我們小點兒聲》重慶市渝中區新華小學校
《我們小點兒聲》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二課“我們小點兒聲”第2課時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常見的“保持安靜”的標志,知道在這些場所保持安靜。 2、了解在沒有安靜標志的場所也需要保持安靜。
3、養成在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影響他人的良好文明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養成在公共場合不喧嘩、保持安靜、尊重他人的文明習慣。
四、教學具準備
課件、手機、聲音分貝測試軟件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奇妙莫測的大自然,將各種聲音構成一曲美妙絕倫的自然交響曲。今天上課之前,我們先來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出示繪本)說說你們聽到的聲音?為什么第二次除了風聲和雨聲外,還能聽到其他的聲音。
播放音頻:繪本1,對比風聲放大掩蓋流水的聲音和風聲漸漸變小,風聲伴著流水的聲音
繪本2:雨聲放大掩蓋小鳥的聲音,雨聲漸漸變小,聽見小鳥的
聲音。
2、揭示課題:不管是風聲、雨聲、流水聲還是鳥叫聲,都很好聽.大自然就像是一個奇妙的調音師,它總能讓我們能聽到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上一節課我們作為小小調音師調節了校園里的聲音,今天我們將走出校園去看看。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板書:我們小點兒聲)
設計意圖:利用音頻,將教材的繪本變成具體的聲音演繹,從“保持自然環境的安靜”出發,更能啟迪學生如果每個人都能安靜的聆聽,用心地感受,就能走進文明,感受更多美好。 活動一:走近標志
1、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能找出來嗎?
課件出示:醫院、圖書館、博物館有保持安靜標志的場景 請學生上臺,在白板上從場景中拖出場景中的標志,并利用白板放大鏡功能放大標志,介紹標志的含義。
小結:三個地方我們都看到了提醒大家保持安靜的標志,可是這三個地方實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設計意圖:從學校生活拓展到社會生活,呈現三個常見的有“保持安靜標志”的場所,引導學生認識這些標志,并明白標志的作用。
活動二:聲音分貝小調查
上一節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了一個小工具:聲音分貝測試軟
件。我們掃描二維碼進行了下載。同學們還利用軟件測量了校園的各個地方。課外,同學們還并分組走訪了醫院、圖書館、博物館這三個地方,并利用它實地測量了這三個地方的聲音分貝。那么,你們有什么收獲呢?接下來就有請各個小組給大家分享你們的調查結果吧! 一、小組匯報:
1、一小組匯報,重慶市兒童醫院的調查情況
播放視頻:重慶市兒童醫院情況、實地測量環境聲音分貝和采訪市民的情況
討論:看完視頻,請同學們談談感受,想一想這樣的環境影響了哪些人?視頻里的聲音都來自于哪里,其中哪些聲音是可以理解的,哪些聲音是可以控制的?怎樣控制?(學生將視頻里的聲音通過白板的拖拽功能進行分類辨析。)
小結:體諒弟弟妹妹生病的難受的哭鬧,你們真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用手機看視頻打游戲時,能想到醫院有保持安靜的標志,帶上耳機不影響他人,這真是一個文明的舉動。你的一個簡單的行動為大家創設了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真是一個文明的小公民。
2、二小組匯報,重慶市圖書館的調查情況
匯報中孩子們出示他們在調查過程中拍到的保持安靜標志地圖片、市民安靜借閱圖書閱讀圖片、實際測量分貝的圖片。介紹了在這樣地環境下,訪談了圖書館閱讀的市民的感受。
師:大家能在圖書館靜下心來讀書,是誰給大家營造了這樣安靜的氛圍呢?
小結:市民們能遵照標志,自覺營造看書、學習需要的安靜環境,這正是作為公民的素養。如果我是游客來到重慶,我會為重慶市民的素養點贊。
3、三小組匯報,重慶市三峽博物館的調查情況
孩子們呈現博物館里保持安靜地標志、一些這些不文明地行為、實地測試的分貝圖。
師:是什么讓博物館里的實際分貝數大大超過應有的分貝值呢? 學生自由討論,我們在博物館應該怎么做呢?(當3小組的同學表演怎樣文明參觀博物館時。其它同學利用手機里的聲音分貝測試軟件,測量現場的聲音分貝。)
師:為什么同學們現場測出地數值,能夠達到正常地范圍呢? 學生討論回答。
小結:安靜有序的排隊參觀,遇到感興趣的東西小聲討論,正是因為這些文明的行為,讓周圍的聲音變小了,我們的一言一行正是我們文明的體現。
出示繪本:我們聲小了,聽得見心靈的聲音;在博物館里,我們聲小了,聽得見文明的聲音!
總結:從三組同學的走訪中,同學們通過佩戴耳機、有序參觀、小聲討論,這些文明行為,讓我們的醫院、博物館有了良好的環境。除了上面這幾個地方,當你在其他地方看到了體現安靜的標
志時,我們就應該自覺控制自己的音量,不影響他人,這就是文明的行為,也是我們作為小公民應該具有的素養。
設計意圖:承接上一個環節,通過學生課前實地觀察、走訪的實踐活動。由事例引發全體學生進行思考,規范自己的言行,形成尊重他人、保持安靜的文明意識。 活動三:聲音的旅行
1、師: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地方沒有保持安靜的標志,我們還需要控制自己的音量嗎?
2、師:本學期我們學校要去重慶科技館游學。這是我們這一次的游學路線,(課件演示游學路線)我們將從學校出發,乘坐6號線前往,在游學的過程中,我們將參觀幾個展區,還將觀看一場科幻電影。
3、師:但是,在整個游學的過程中,公交車上、排隊的地方和電影院里都沒有保持安靜標志,大家又是怎么做的? 播放視頻:人們在公交車上、排隊時、電影院的情況。 師:請你選擇一個場景,小組討論一下,他們是怎么做的?旁邊的人又有什么樣的感受?
師:我們應該怎樣做?學生上臺在白板上將標志拖到合適的場景,并說明理由。
小結:在沒有保持安靜的標志的公共場所,就像大家說的那樣,我們也應該根據情況自覺調節自己的音量,不打擾他人。 4、課件出示學校樓道、操場、走廊、實驗室。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沒有保持安靜的標志,同樣需要我們小點兒聲?(校園的走廊、電梯、商場、餐廳等)
師:孩子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能夠找到我們身邊需要保持安靜的場所。不論是學校、公園還是商場、銀行。這些地方都是公共場所,雖然沒有保持安靜的的標志,我們也要小點兒聲。那么,是不是這些地方我們就不能說話了呢? 5、課件出示電梯場景
師: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電梯。麗麗和她的2個伙伴正乘坐電梯去上班,這時候他們可以聊天嗎?為什么?
師:當電梯來到11樓,又進來的2個人,這是他們應該怎么做呢?
生:調節自己聊天的音量,不打擾其他人乘坐電梯。
師:公共場所不是不可以講話,只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調節自己的音量,不影響他們,就是文明的行為。
設計意圖:選擇一個學生親歷的事例,通過三段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生活中即便沒有安靜的標識,我們也需要保持安靜。由事例進行拓展,讓學生發現身邊沒有提示標志的公共場所。這,也是一種自我教育。最后利用電梯的事例讓學生明白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合理調節音量,而不是只要是公共場所都不能講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