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快樂過新年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5課《快樂過新年》第二課時-安徽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5課《快樂過新年》安徽省優課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15課《快樂過新年》教學設計
課 題 《快樂過新年》
教學對象 一年級 課 時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分析
《快樂過新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的內容。本課的總體目標是結合新年到來的這一社會生活事件,引導學生了解新年的文化內涵,初步體會“新年”的文化意義。本節課主要要求重點感受漢族的新年習俗,通過繪本故事體驗他人與家人一起過新年的生活,同時了解我國部分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也正因為有了這樣喜慶的傳統節日活動和美好的祝福,才讓寒冷的冬天變得更加溫暖了,突顯了第四單元的主題:天氣雖冷有溫暖。由此可見,本課在本單元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年的常識,體會傳統節日的重要意義。 2、知道春節的風俗活動,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3、學習繪本故事,體會一家人共度新年的親情和團圓。 4、了解部分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感受傳統新年的多樣性。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年級的學生雖然親歷過過年,他們知道過春節有放鞭炮、吃餃子、拜年等風俗活動,但對習俗了解甚少且一些認識處于無意識中產生的;他們也并不知道為什么春節有這些活動?人們為什么搞這些活動?并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另外對于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可謂知之甚少,讓他們對漢族的春節習俗以及部分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有系統了解和認識是本節課所要突破的,并力求激發他們對傳統年文化的學習和探索。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指出小學生應初步具備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意識和能力,為培育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礎。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途徑。同時,《課程標準》中指出“愉快、積極地生活”以及“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的明確要求,以及新課程指出的:“能否積極有效地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關系到本課程性質、目標的實現,制約著課程的質量。有效地開發、利用課程資源也是教師創造性的重要標志和促進教師自身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整節課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側重體現教師積極樹立課程資源觀,利用信息技術對教材文本進行了資源的再次開發和豐富,將節日習俗形象化,讓學生在豐富的節日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新知,更好地豐富了原有認知,促進了學習的效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最熟悉、喜慶的節日——春節為切入點,將“聽傳說”——“迎新春” ——“喜團圓”——“話新年”——“新年好”五大活動作為學習主線,首先通過欣賞flash動畫《年的傳說》,知道春節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由來;接著走進豐富多彩的迎新春活動,在豐富的課程資源中重點學習漢族的春節習俗,并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內涵;然后欣賞繪本故事《團圓》,了解更多節日習俗和禮儀,并體會過新年時人們濃濃的團聚親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接著,播放微課《少數民族的傳統新年》,讓學生在了解了漢族的春節習俗基礎上感受多樣的傳統新年,激發對我國傳統年文化學習和探索的欲望。最后,學生在《新年好》的歌聲中,唱起來,跳起來,表達心中對彼此美好的祝福,結束本節課。教師還善于捕捉課堂生成的資源,鼓勵學生回憶自己經歷過的傳統習俗,挖掘教材中沒有出現的內容,并及時補充,例如將“2017年蕪湖鳩茲古鎮民俗燈展”等活動引入課堂,促進學生生活與習俗間形成鏈接。本課不僅有節日文化的學習,還注重了學生與小伙伴交流、合作、分享能力的培養。 五、教學準備
1、學生在家長幫助下收集有關春節習俗的知識。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微課。
六、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春節的習俗以及文化內涵,感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 教學難點:了解部分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激發學生對新年文化的進一步探索。 七、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新課導入
1.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中國有個屬于自己的最傳統、最古老、最隆重的節日嗎?
2.揭示課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快樂過新年》。 (板貼課題)
學生聯系社會生活交流反饋:春節(新年)。
教師親切自然的話語,自然地將學生導入到新課的學習中。 二、活動一:聽傳說
1.教師:過春節我們習慣上又叫做過年。你們知道“年”的來歷嗎? 播放動畫《年的傳說》。
學生欣賞動畫:《年
的傳說》。
關于“年”的來歷學生不一定了解,讓學生欣賞動畫《年的傳說》,知道春節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的由來。
2.提問:聽了《年的傳說》,你都知道了哪些和有年有
關的知識?
組織學生交流。
3.小結:“年” 這個怪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聲!我們過年時穿紅色的衣服,
貼紅色的對聯、窗花,燃放霹靂扒拉的鞭炮,整夜不關燈守夜就是為了嚇跑“年”這個怪獸啊!而這個習俗就這樣流傳至今。 學生全班交流:說說“年”的來歷以及中國年的常識。
直觀生動的畫面和故事一下子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不但讓他們了解了和年有關的知識也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活動二:迎新春 1.教師:春節這個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節日,至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盛大節日來臨之際,全國各地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慶賀新春。那你都參加哪些迎新春活動呢? 2.教師:過春節時,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迎接春節的到來,老師也收集了許多“迎新春”的習俗。 播放課件:迎新春
組織學生小組學習、交流:
學生結合生活體驗講述自己參與的新年習俗,如:過年穿新衣、除夕夜吃年夜飯、參加社區表演……
學生齊讀春節習俗的名稱。
學生在小組里自主探究學習,討論交流自己喜歡的春節習俗。
這個環節是教學的重點。通過讓學生聯系生活走進“迎新春”活動,過渡到學習有關春節的習俗。
3.提問:在迎新春活動中,
你最喜歡哪種習俗呢?
組織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學生匯報,隨機學習各種春節習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 學生自主學習,重在引導對春節這一傳統年文化的美好體驗。 (1)貼春聯
學生了解春聯的知
識,學習春聯的讀法,
講講自家春聯上都寫些
什么?
提示學生讀春聯
的順序,應該先讀右
聯,后讀左聯,最后讀
橫批。這也是對傳統文
化的傳承。
貼福字
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把福字倒過來貼。 聯系生活學生理
解貼福字的講究,感受到人們對美好生活的
向往和祝愿。
(2)貼窗花
學生欣賞年夜飯、敲鑼打鼓、辦年貨等以新年為主題的窗花圖案。
引導學生感受南北各地農村過春節時剪窗花的習俗,體會人們慶賀春來人間的歡
樂心情。
欣賞窗花
(3)放鞭炮
學生了解放鞭炮的傳統歷史悠久,也是節
日的娛樂活動。
學生欣賞放煙花視頻。
了解放鞭炮的傳
統和文化內涵,引導懂
得在春節燃放煙花、鞭
炮時注意安全。
欣賞放煙花
(4)賞花燈
學生了解賞花燈的由來,以及猜燈謎的傳統。
賞蕪湖鳩茲古鎮民俗燈展
學生欣賞燈展。
聯系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欣賞蕪湖鳩茲古鎮民俗燈展,在喜氣洋洋的音樂聲中讓學生置于春節喜慶的節日活動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欣賞學生作品
學生學會把春節期
間所見所聞所感用自己
的方式進行分享交流的
方法。
引導學生選擇用
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
學會與他人分享交流。
(5)逛廟會
學生了解逛廟會為什么是春節期間人們最喜歡的娛樂活動。
廟會是北方人們熟悉的春節習俗,通過廟會視頻讓我們南方的孩子感受到這一民間娛樂活動形式活潑、節目精彩以及熱鬧而又極具地方特色。
逛一逛“妙峰山廟會”
學生欣賞視頻。
(6)舞龍舞獅
學生欣賞視頻。
精彩的舞龍舞獅表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在傳承中我們更有著自豪之感。
4.小結:這就是喜慶、熱鬧的春節,這就是蘊含美好祝福的春節,它是全世界中華兒女共同的節日! (板貼:漢族的春節習俗)
四、活動三:喜團圓 1.教師:春節,人們無論離家多遠,工作多忙,都要與家人團聚共度新年。下面就讓我們走進農村,來到樂樂的家,看看她和家人是如何歡度新年的? 播放微課《團圓》
2.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匯報,并說說:“你家是怎么過新年的?”
學生欣賞繪本小故事《團圓》。
學生交流:穿新衣、吃餃子、拜年等春節習俗和禮儀等,并聯系實際談談自己過新年的活動及感受。
課件創設情境,在喜氣洋洋、共賀新春的民樂聲中,出示教材繪
本小故事,帶著大家來到農村樂樂的家和他
們一起過年,給學生帶來了春節獨特的體驗。
3.總結:春節是大家共同期待的日子,也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板貼:團圓) 五、活動四 :話新年 1.教師:我國自古以來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了我們漢族的春節,你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呢? 2.教師:下面請少數民族小朋友代表來說一說。
播放微課《少數民族的傳統新年》。
學生暢所欲言。
學生觀看微課,了解課本展示的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新年。
此環節是教學的
難點,微課中以維吾爾族、苗族、蒙古族等兒童口吻介紹了他們極具特色的新年習俗,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感受到了傳統節日文化的多樣性,也將課堂營造的喜慶歡樂節日氛圍推向了高潮,激發了他們進一步
探究年文化的熱情和欲望。
3.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匯報:你知道了哪個少數民族的新年習俗?
學生小組交流,全班匯報。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