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團團圓圓過中秋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4《團團圓圓過中秋》天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4《團團圓圓過中秋》天津市北辰區
《團團圓圓過中秋》
【教學目標】
1、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2、在相互交流中展開學習,在活動中體會親情和友情、思念和團圓。 3、理解中秋團圓的內涵,珍愛親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4、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了解中秋節的有關習俗,進一步認識中秋;
【教學難點】
在“團團圓圓過中秋”的節日氛圍之中能夠體會到家人之間的親情。積極、愉快地生活。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相關圖片、制作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搜集各地中秋節的習俗資料。
【教學過程】
一、聽兒歌、引出中秋節
師:同學們,有這樣一首歌,老師小時候就在唱,現在的你們也會唱,因為喜歡,傳唱了這么多年,讓我們聽聽是哪一首歌?
播放《爺爺為我打月餅》 師: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內容?
生:八月十五中秋節。爺爺為我打月餅的事兒。
師:這節課,我們就聊一聊中秋的話題。 (板書:過中秋)
二、互動探究新知[來
(一)、中秋之文化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過中秋嗎?為什么? 師:你們家都是怎么過中秋的? 生:……
師:昨天老師給各小組布置了任務,搜集關于中秋節的信息,現在把你搜集到的和小組內的同學說說。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
1、中秋節的起源和別稱 生:中秋節的起源……
生:中秋節也叫仲秋節、團圓節……
師:中秋節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團圓的祈盼。
2、月餅文化
生:最初的月餅是祭祀用的貢品,后來成為節日的食物。 生:……
師:宋代大文人蘇東坡在古詩中描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師句描寫了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生:月餅是圓的。 師提問:
月餅為什么要做成圓形呢? 圓圓的月餅上常印有哪些圖案呢? 這些圖案表達了什么呢?
師:小小的一塊月餅,竟蘊含這么多文化。飽含了人們對中秋的喜愛,對團圓的向往。 師:除了吃月餅,古書上記載,人們在中秋這一天還會吃田螺明目、吃芋頭辟邪,喝桂花酒慶祝。足以看出古人對中秋節的重視和喜愛。
3、古人過中秋都做些什么
師:通宵不睡慶祝中秋,究竟都有哪些中秋活動呢?
生:放河燈、做燈船、賞燈、猜燈謎、拜兔爺、堆寶塔、舞火龍……
播放視頻
千百年來,好多的中秋習俗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傳到了今天,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下。 提問:看過視頻,你有什么感受? 生: ……
師小結:中秋節是個非常有文化的節日,它是對歷史的傳承,對文化的傳承。在今天我們更應該把這樣的傳統節日過出滋味兒來。 (板書:文化傳承)
(二)、中秋之味道 1、團圓
師: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特別的中秋。不同年代的人一定會擁有著不同的體驗,現在讓我們一起聽聽小記者張藝淋發來的采訪錄音,分享姥姥的中秋記憶,感受那個年代的中秋味道。 教師提問:
(1)、 姥姥小時候生活條件怎么樣?為什么盼著過中秋節? (2)、現在姥姥生活條件好了,為什么還是盼望過中秋節呢?
(3)、姥姥年歲大了,你覺得中秋他們最需要的是什么?(板書 團圓)
師總結:小時候,中秋是爸爸媽媽從家用里省出的一塊兒月餅,現在,中秋兒女能夠回家,一家團圓。不管日子是艱苦還是富足,中秋節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充滿期盼,溫暖的節日。 2、思念
師:每逢佳節倍思親,在中秋團圓的日子,好多的中華兒女卻身在異國他鄉。我們看看他們是怎樣過中秋的。(華人華僑過中秋圖片)。 生:舞獅子 生:民族舞蹈 師:他畫的是什么?師:他叫黃開武,是中國赴剛果(金)維和士兵。因為任務在身,不能回祖國過中秋,就在集裝箱上畫一幅“嫦娥奔月”,表達自己對祖國,對家人的思念。
師:這些過中秋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對家鄉的思念。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 (板書:思念)
2015年的中秋節,習爺爺在美國與海外華人華僑一起過的中秋節。習爺爺深情地對僑胞們說“歡迎大家常回家看看。我們這次來美國,給大家帶來一些家鄉的月餅,這是祖國人民的一點心意。”這份問候,讓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心中倍感溫暖。
(三)、活動——中秋詩詞大會
古人留下了很多描寫中秋和月亮的詩詞,我們也來場詩詞大會吧。 1、我們曾學過一首李白的詩,借描寫月亮,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 2、請根據圖片內容,說出相關的詩句。 3、請你根據提示,補充詩歌內容。 4、一起吟誦:《八月十五夜望月》
天上月圓、人間團圓,從古至今,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是人們共同的心愿。 板書:團團圓圓
三、小結升華
結語:今天我們進一步了解了中秋節,感受到了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秋節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情和幸福。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年的中秋節你想怎么過?
最后,讓我們在音樂中結束今天的學習,再次感受中秋節的美好!(播放《明月幾時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