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團團圓圓,過中秋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4《團團圓圓過中秋》江蘇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4《團團圓圓過中秋》江蘇省 - 南京
團團圓圓過中秋
教材分析:
《團團圓圓過中秋》這課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本課通過“中秋”,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節日,了解基本的節日民俗和節日的含義,感受各民族共有的節日與傳統,產生民族的歸屬感;通過文化共同體的節日、習俗教育,幫助學生奠基公共意識;并且引導兒童通過“回憶以往的中秋怎么過”去品出生活的文化與道德的意蘊,使兒童成為文化傳統的承載者,同時教育學生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尊敬和關愛老人。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集體意識還比較薄弱,思維發展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因此對他們的“奠基公共意識”教育必須借助直觀的實物或事件作為載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樂于與同伴合作交流,初步了解中秋的傳統習俗,了解各民族、各地區華人的中秋習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對中秋節有初步的了解,幫助學生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相關資料,收集中秋月的詩詞。在活動中,學會熱愛祖國的傳統節日,懂得關愛他人。
通過活動,激發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滲透盼望祖國統一的思想,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教學重、難點
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知道中秋節是家人團聚的節日,做傳統文化的守護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書簽(月餅、月亮、書簽狀)、學習單、古裝、跳跳棋 學習單: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收集以下內容,并作簡單記錄。
1. 中秋傳說故事(可以打印、記憶,做好提綱和圖片) 2. 各族人民中秋習俗 學生準備:
1.課前調查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
2.通過聽家長講、看書或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中秋節的來歷、民間故事、詩歌以及中秋節習俗。
3.回顧自己家過中秋節的情景。
教學過程:(介紹獎品,里面藏著秘密,可以在后面的闖關中給予我們幫助。想要嗎?那怎么才能得到呢?(認真聆聽、積極表現)那我們開始挑戰第一關吧)
1. 出示:百年老校、人文鑄魂、小魁星、金銀銅卡(請猜一校名:實小) 2. 同學們真棒,這么了解自己的母校——實驗小學。實驗小學可是六合百年老校,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相信實小娃個個都是小魁星、棒棒的。
(以上根據實際情況更換或刪除)
3. 這兒還有幾組根據關鍵詞猜謎,他們的謎底都是節日,想挑戰嗎? 依次出示
踏青、掃墓、蕩秋千、踢蹴鞠
清明 龍舟、艾葉、掛荷包、雄黃酒、粽子 端午 賞菊、登高、踏秋、插茱萸
重陽 豐收、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
中秋
4.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傳統佳節——中秋這個話題 (板書:中秋) 5. 你知道中秋節是哪一天嗎? S根據自己的經驗作答。
出示2017和2018萬年歷(大屏顯示,學生每人也有張卡片),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張日歷,說一說2017年和2018年中秋節分別是哪一天?和小伙伴說說你的發現?(同桌說)
S匯報交流 (“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
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
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T介紹農歷(圖文介紹農歷,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6. 中秋原來是按中國歷法來確定的,那它一定也有不少傳說故事呢!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中秋的故事,誰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S上臺匯報一至二個(其他只是說說故事的名稱,在班會課中作故事交流) 原來大多數中秋傳說正如嫦娥奔月的故事一樣,都是表達人們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情感的。 板書:團圓
7. 你還記得你們家是怎么過中秋的嗎? 板書:過 制作“中秋習俗飛行棋” 活動要求:A四人一小組,
B小組成員回憶自家過中秋的習俗,并寫在小卡片上 C組長組織選擇卡片,粘貼在“中秋習俗飛行棋”上 D音樂起討論開始,音樂結束活動終止。
看來大家過中秋都有著不同的習俗,家人團圓真開心。板書:補全課題 古人在八月十五這一天,也有不少活動呢,最濃重的要屬“拜月禮” 活動:視頻介紹拜月禮
8.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過中秋習俗呢。你知道他們中秋還做哪些有趣的事?
下面我們來玩個游戲,了解一下各民族的中秋習俗。
幸運大轉盤:由學生旋轉,停在哪個習俗上,讓了解該習俗的學生介紹。 3次機會過后,學生再說說課前所了解到的其他民族中秋習俗。
9. 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名字叫余光中。(余光中的《鄉愁》)
你知道詩人的家鄉在哪里?詩人又在哪里?詩中表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對團圓的渴望,對祖國的思念。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分子,祖國歡迎你們回家。在世界各地同樣生活中許多中國人,他們中秋在做什么呢?(出示各國中秋節儀式)
人在海外,依舊是中華民族龍的傳人。他們也和我們小朋友一樣爭當中國傳統文化的守護者,思念親人、心系祖國。 10. 詩歌會
唐人張九齡、臺灣詩人余光中都借詩歌表達出他們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你們還知道哪些與月亮、與中秋有關的詩句嗎?(S說自己知道的詩句) 這些詩歌都代表了詩人當時的什么心情?“思念、渴望團聚” 古人寫詩向往團圓、寄托相思,誰能讀出古人的思念之情 小組練習(合作誦讀得到書簽背后的詩詞)
11. T“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真想每天都過中秋節,和家人團聚,坐在桂花樹下,對月吟誦,別有一番滋味,何不快哉。可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做什么?為什么不回去?(保家衛國、為了更多的人能團聚)
中秋當天也回不了家,他們不想自己的親人孩子嗎?不想團圓嗎? 感恩教育
你有什么方法讓他們在這一天,也能送去對家長的思念之情呢? (個人層面:電話、微信、視頻寄相思
國家層面:法定節假日、高速免費)滲透法治教育和國家在傳承傳統文化上所做的貢獻(法定節假日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八月十五這一天,無論身在他鄉、能不能回家團圓,我們的心都在思念著家人,思念父母。思念也是中秋的味道。 板書:思念
12. 中秋是團圓的日子、思念的日子、祝福的日子,讓我們寫下對親人、對祖國的祝愿,可以是詩詞、可以繪畫。
S活動
15.中秋更是文化的傳承,把你們的祝福貼在“傳承文化我先行”墻上,讓我們做傳統文化的守護者。 送祝福,放飛夢想(張貼祝福)
16.課前讓大家做的游戲還記得嗎?這些節日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希望大家課后同樣去收集每個節日的習俗故事,做中華文化傳承者,把收集來的故事講述給身邊的同學們聽聽,每個節日中遵從地方習俗,傳承中國優秀文化。
板書設計:
團團圓圓過中秋
賞月 拜月 月餅 …… 傳承文化我先行 看望親人 思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