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乘除法的意義,各部分間的關系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浙江省 - 紹興
《乘除法的意義及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例2: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七冊教材中,對整數四則運算已經有了較多的接觸,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并掌握了相應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此基礎上,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關注進行抽象、概括,使學生對每種運算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是學習小數、分數四則運算意義的基礎,對于四則運算意義認識的提升,將為學習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關系打下基礎。本課時,是在前一課時學習了“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經歷“過程”,提升認識,同時借助具體實例化解難點,突出除法和乘法的練習,概括乘除法的意義。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對算式變化的比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發展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感悟運算的本質。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內在邏輯性,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 教學難點:理清并表示出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板書、學生作業紙1和2、課件(希沃)、移動設備(手機、授課助手)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創設“質疑”情境,開啟思維碰撞
1. 溫故引新,明確學習
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那我們今天將要來學習的是: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看到這個標題,請你來說說我們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哪些?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我們開始學習。 2. 創設情境,獨立列式
學校每學期都要舉行“最美辦公室”的評比,三年級兩個辦公室的老師都買了一些漂亮的鮮花準備布置辦公室。
(1)三年級一辦的老師是這樣布置的:
① 每次出示1個花瓶,每個花瓶中有3朵花,共出示6瓶。(播放導入情境1) ② 仔細觀察,請你把剛才看到的過程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寫在學習記錄單1的左邊) (2)三年級二辦的老師是這樣布置的:
① 出示1個大花籃,里面裝著一些花,再出示6個花瓶,接著將花籃里的花每3朵插到1個花瓶里,剛好插了6個花瓶。(播放導入情境2)
② 仔細觀察,請你把剛才看到的過程再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寫在學習記錄單1的右邊)
3. 技術呈現,解讀生成
利用“希沃備課助手”呈現學生生成的不同算式,插入課件,學生以現有的素材,結合自己剛才思考過程,解讀每一中算式的含義。 4. 質疑問難,引出討論
同一個情境可以用不同的算式來表示,這其中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展開討論。(出示學習記錄單2)
二、合作探究,選擇研究方向,明確意義、關系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第2課時
1. 小組討論,步步為營
以5人小組為單元,選擇本節課小組研究的方向(乘法或除法),根據學習記錄單的引導,結合上節課學習“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方法,逐步討論,總結陳詞。
2. 各展陳詞,辯中明確
結合各組討論的結果,有層次地展示學生的學習記錄單,在組員解說和同伴的“辯駁”與補充中,逐步完善對“乘除法的意義”的理解,并乘法和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利用“授課助手”,展示學生的學習記錄單,先講解乘法與加法間的聯系與區別,再講解除法與乘法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預設除法與減法是否有聯系)
3. 歸納總結,宏觀認知
結合上述的討論與板書,請學生觀察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通過對乘除法的意義的理解,將四則運算的關系做一個宏觀的認識。
三、鞏固應用,結合課堂所學,解讀問題根源 1. 基礎練習,鞏固新知
根據36×14=504,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兩個算式的得數。 504÷14=( ) 504÷36=( )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四則運算》第2課時
2. 拓展提升,加深理解
解密碼:密碼箱的密碼是(●☆●☆),它是一個四位數,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破解它。 提示1:● × 6 -10 = 38 提示2:(10+☆)÷2= 8
四、結合板書,總結全課學習,銜接后續學習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知道了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這些知識與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四則混合運算有著很大的關系,期待我們下一節的課的探索與發現吧!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