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卡普里島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6課《卡普里島》北京市崇文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卡普里島》
——小學五年級唱歌課教學設計
教學基本信息
課題 《卡普里島》
學科 音樂
學段
高段
年級 五年級
相關 領域 核心內容:表現領域中的演唱、識讀樂譜及演奏
相關內容:感受與欣賞領域中的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 教材
書名:北京市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五線譜)五年級(上冊)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一、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本課的教學設計以音樂聽覺體驗、音樂情感體驗、音樂審美體驗這三個維度為指導思想,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
(二)理論依據:
以《音樂課程標準》和北京市唱歌教學的具體要求作為本課教學的設計依據,演唱歌曲是
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唱歌教學要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視、聽、唱理解音樂作品,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唱會
歌曲、唱好歌曲,提高學生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習內容分析
歌曲《卡普里島》選自人音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六課。是一首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的意大利民歌。歌曲在第一樂段與第二樂段的開始部分,巧妙地運用了大小調的轉換,在對比中,讓歌曲既熱情明亮又富有優美柔和的動感,最后再現第一樂段,進一步加深了歌曲清新歡快,熱情明朗的感受。
從上面兩個樂句的譜例中可以看到:A樂段以八分休止符引入,節奏跳躍、運用sol1 do mi三個音開始,情緒飽滿明朗,富有動感;B樂段以四個連續的八分音符作為第一小節,節奏均勻,平穩,La1 do do re四個音之間的二度和三度的音程關系,更增添了歌曲的舒展與優美,情緒自由柔和。
歌曲《卡普里島》的歌詞也是非常的豐富,既寫景又抒情。A樂段歌詞中寫到“綠樹成蔭,鮮花飄香”描繪的是當地的景象;而B樂段的歌詞中“吹拂、輕撫、飛翔”幾個描寫動作的詞,展現了一幅動態的畫面,充分表現了歌曲想表達的對卡普里島的熱愛感情;而再現樂段是在抒發心底的情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明朗的主旋律中結束。
教材中對于速度和情緒的提示是:稍快、歡快地。考慮歌曲節奏比較緊湊,一字一音的旋律比較多,本課又是第一課時,不利于訓練音準、節奏、吐字清晰等。因此,對于歌唱的速度做了調整:中速稍快。
教材配套音響的范唱、伴奏,課前做了降速處理。 (二)學生情況分析
1、前期已掌握知識:五年級學生在識讀樂譜上有一定基礎,基于在日常課堂中做三度音程的練習,學生能夠唱好基本的三度音程,對基本節奏型能夠準確把握,0X XX的節奏和D.C.反復記號是已學知識,同學們已基本掌握。
2、已有歌唱能力:在以往學習中,本班學生對于一些抒情、優美且速度稍慢的歌曲掌握的比較好,例如:前期演唱過的二聲部作品《大家來唱》,能做的音色的基本統一,氣息的連貫等。 3、本課需重點指導:(1)在前期的樂譜視唱方面的綜合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表現能力需加強具體的示范和指導。(2)《大家來唱》和《卡普里島》雖都是意大利的
音樂作品,但情緒、情感、旋律、結構、歌唱方法上等都有比較大的不同。《卡普里島》第一三樂段節奏明快、富有跳躍感,這樣的旋律,本班學生在演唱時會出現一些演唱聲音比較緊、不夠靈巧的問題。在演唱聲音的把握、控制,準確把握歌曲風格,有感情的表現歌曲、并能夠自信的演唱歌曲方面,還需教師進一步啟發、指導,并作出積極地評價與鼓勵。
(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
1.體驗法:本課在聆聽歌曲的環節運用體驗法
2.探究法:本課在感受A、B樂段情緒的變化環節中及拓展延伸環節(打擊樂伴奏)運用探究法
3.視唱法:以“視唱為主,聽唱為輔”的方法識讀樂譜
(四)技術準備
歌譜、鋼琴、音響(做降速處理)、多媒體課件
三、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歌曲《卡普里島》熱情奔放的情緒,喜愛歌曲并樂于演唱。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聽辨、模唱、視唱、對比等多種方法,學習歌曲《卡普里島》。 知識與技能目標:1. 學會用歡樂、跳躍、有彈性的聲音表現歌曲。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熱情、明朗的風格特點及相關文化,能運用明亮和柔
和的聲音表現歌曲。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歡樂、跳躍、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島》。
教學難點:
1、唱準后半拍起的節奏及樂句結尾音拍子的時值。
2、學會用歡樂、跳躍、有彈性、流暢的聲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島》。 五、教學過程 (一)唱會歌曲
【環節目標】1、多次聆聽歌曲,了解、熟悉旋律特點,加深對歌曲的記憶。
2、能夠聽辨和劃分音樂結構(《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各年級音樂結構分析與表現能力的要求。) 1.聽中感悟
1.1一聽歌曲,感受歡快、抒情的情緒。
談感受,揭示課題。
1.2二聽歌曲,隨音樂做律動,感受熱情、明朗的風格特點。 1.3出示歌譜,隨伴奏輕聲唱。
1.4劃分歌曲結構(復習: D.C.反復記號,歌曲結構:再現的三段體)
卡普里島
A
B
A
1.5隨琴輕聲跟唱,邊唱邊觀察歌曲中樂句起始節奏的特點和詞曲對位情況。
(1)第一樂段前三樂句后半拍起拍節奏 (2)多為一字一音,個別出現一字兩音(鄉、樹、蔭、頭、聲)
1.6隨琴再次輕聲跟唱,鞏固節奏和詞曲對位的認識和掌握。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聽、肢體參與、了解歌曲結構、輕聲跟唱等活動初步感受歌曲,初步了解作品及風格特點。
2. 唱中學習
【環節目標】1.在練唱中掌握歌曲的樂譜和歌詞
2. 能夠準確演唱La sol mi do (《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各年級音準能力的要求。) 3. 能夠準確讀出“
”幾種節奏型(《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
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各年級節奏能力的要求。)
活動1.:學習A樂段歌譜
1.1視唱樂譜:提示do的位置,學生自主練唱。
1.2師生接唱:引導學生觀察每個樂句結尾音的唱名、節奏和時值。
1.3擦譜游戲:按照④、②、①、③樂句的順序,逐次擦掉樂譜,達到熟悉并背唱A段樂譜能力。
【設計意圖】鞏固旋律樂段的音準、節奏,由淺入深的培養學生對歌譜的記憶能力。
活動2:學習A樂段歌詞 2.1填詞演唱
2.2唱準一字一音、一字兩音的旋律,做到節奏、音高準確,吐字清晰、自然。教師彈琴適當范唱,學生模仿糾正演唱。
2.3師生合作分樂段接唱歌詞,掌握方法,進一步提高歌唱能力。
2.4指導聲音:輕巧、有彈性,控制音量,狀態放松等,唱出旋律的輕快、歡快的感覺。
活動3:學習B樂段(以學生自學為主,獨立視唱歌譜及填詞)
【環節目標】能夠判斷樂句之間“相同”、“不同”、“相似”的關系;歌唱時,能夠按照樂句準確呼吸。(《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各年級音樂結構分析和表現能力的要求。)
3.1學生輕聲練唱,教師傾聽,了解情況。
3.2 個別同學演唱,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四個樂句的節奏和尾音時值是否相同或相似,并練唱。 3.3分組演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第②樂句音準(采用識譜、模唱的方式解決)
第③、④樂句銜接(采用識譜、多次接唱等方式解決)
第①、②、③樂句的節奏特點(相似),所呈現的旋律特點具有推動感,唱出連貫、推動的感
覺。
3.4填詞演唱,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每個樂句最后一個字“龐”、“膛”、“翔”、“暢”的發音歸韻(ang)
注:在學唱過程中,教師及時監聽學生出現的音準、節奏問題,關注學生調整演唱狀態。
活動4:完整演唱歌曲
B
V
A
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4.1 A、B樂段銜接時,A段結尾應唱兩拍,但要與B樂段及時銜接,需做好換氣準備。提示學生進行換氣時,可將A段結尾的兩拍稍做改變,不足兩拍,是急吸氣口進行接唱。 4.2接B段時,放松、微笑,做到自然、從容。
4.3 關注B樂段結尾時值,并與再現樂段的銜接準確,不拖不搶。
(二)唱好歌曲
【環節目標】1.在觀察、演唱、體會、想像,再演唱中,用聲音表現樂段的色彩變化及情緒的不同。
2. 能夠準確演唱La sol mi dou (《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年級音準能力的要求。) 3.能夠準確拍擊“
”幾種節奏型,并且能夠運用節奏型,創
編四小節節奏,為歌曲伴奏。(《北京市中小學音樂學科部分音樂能力要求》中三年級期末及以上年級節奏能力的要求。)
活動1:感受A、B樂段色彩和情緒的變化
1.1觀察樂譜,對比體會。單獨出示A段第一樂句和B段第一樂句歌譜。
1.2演唱樂譜體會表現。模唱sol do mi和La do do re兩組音列,感受節奏、音符、旋律色彩的變化。
A樂段以八分休止符引入,節奏跳躍、運用sol1 do mi三個音開始,飽滿明朗,富有動感;B樂段以四個連續的八分音符作為第一小節,節奏均勻,平穩,La do do re四個音之間的二度和三度的音程關系,更增添了歌曲的舒展與優美,情緒自由柔和。
A B
1.3教師啟發指導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演唱方法表現A樂段和B樂段的情緒的變化:A樂段用有彈性的聲音表現;B樂段用連貫的聲音表現。
1.4提示再現樂段的情緒和情感。再現A樂段,加深印象進一步抒發對卡普里島的熱愛、贊美感情,更是抒發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因此演唱再現樂段時情緒更加飽滿、更加充滿熱情。
活動2:打擊樂器為《卡普里島》伴奏
2.1在歌譜中找出出現最多的音符,學生討論自己組合一條四二拍4小節的節奏,用六面體凳打一打節奏,為歌曲伴奏。 歌曲中出現比較多的音符: 學生可能創編的幾組節奏: 節奏一 節奏二
2.2嘗試用非洲鼓為歌曲伴奏 節奏譜:
2.3完整表現歌曲 請個別同學用上面節奏譜為歌曲(第一三樂段)伴奏,其他同學隨伴奏音響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模唱、對比等方法,分析歌曲的創作特點,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作品,掌握表達作品的良好歌唱方法。借助打擊樂器,初步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豐富表現形式,培養和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所采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是體現在教學過程性中的評價,突出師生互評和生生互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