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七子之歌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少版四年級上冊《七子之歌——澳門》四川省雅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蘇少版四年級上冊《七子之歌——澳門》四川省雅安《七子之歌》-教學設計
《七子之歌——澳門》教學設計
課題:《七子之歌——澳門》
課時:40分鐘
教材對象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同時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上冊里已學過有關友誼、親情的歌曲,本學期延伸到愛祖國,引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教材利用聽、唱、奏、視、動、寫、憶、創等多種手段調動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讓學生在美的音樂中建立對祖國的愛,以及期盼祖國完整統一的愿望。
教學內容:
《七子之歌——澳門》是一首響徹中華大地的歌曲,歌曲深情而誠摯的音調,澳門小姑娘容韻琳用她那充滿童真的動人聲音演唱歌曲,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同學們耳熟能詳,唱起來非常流暢。歌曲為單二部曲式,第一樂段旋律比較平穩,抒情優美;第二樂段旋律熱情激昂,表現一種盼望回歸祖國的強烈感情。
教學目標:
1、了解澳門的歷史與今天、美麗和繁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期盼完整統一的赤子情感。
2、體會“七子”的內涵,能夠用充滿渴望、深情的歌聲去演唱《七子之歌》,抒發對澳門回歸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學唱《七子之歌——澳門》,能注意情緒、力度和音高的對比。
2、 歌曲處理:歌曲中第11小節,六度大跳;休止符。
教學難點:
感受與表現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緒的多層變化
,并進行創作表現。.
教學內容組織:
詩歌導入——結合視聽——學唱歌曲——創編活動——綜合表演
教學媒體準備:
課件、鋼琴、圖片、澳門區旗等
教學思路:
1、 創設良好的音樂課堂氛圍,把學生帶到澳門回歸祖國當天的情景,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 通過學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門》,認識旋律、節奏、力度等音樂要素對音樂情感表達的作用。
3、 在學生會唱之后,引導學生自己創作多種形式表現歌曲。
4、 最后在綜合表演中結束,使同學們在實踐中學會聆聽音樂、表現音樂。
教學方法:
1、 本課教學重點放在音樂的體驗與感知上。
2、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本人更多地讓學生多聽多感受,從聽入手,并在聽的基礎上學會唱、視、動、創等,讓學生親自去感受、體驗,并將音樂的育人功能滲透在教學實踐活動中。
3、 為了培養學生可貴的創造性,課堂上充分讓學生成為主體,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多方面的音樂活動,老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對各方面不同的提問、示范去誘導和啟發學生多想、多說、多動、多做、多創等,不斷發展感受、理解與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詩歌導入
[出示組詩《七子之歌》中首篇《澳門》]
1、 教師深情朗讀詩歌,并提問:詩中所要表達的是怎樣一種強烈情感?
2、學生談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
3、 提問何為“媽港”?學生了解澳門的相關地理歷史知識。
4、 介紹詩的作者和詩歌“七子”的由來。
5、全體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三、歌曲教學
1、師:從剛才的詩句中我們體會到回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是澳門同胞共同期盼的心愿。這是詩人聞一多先生用詩歌的形式表達游子渴望回歸的心情。請同學們欣賞用另一種形式——歌曲來表達同樣的情感!作曲家李海鷹先生為《澳門》這首詩譜的曲——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門》):我們一起來聆聽澳門人民是用怎樣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無限思念之情的。(感性欣賞)
學生一邊欣賞美麗的澳門風光,一邊聆聽音樂,同時思考:
師:“澳門離開祖國有多少年?”
生:“300年了”
師:“從哪一句話可以看出?可以把譜唱出來嗎?”
生:“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2、學生跟鋼琴輕輕把旋律有感情地哼唱。模唱歌曲旋律——第一樂段用lu哼唱旋律,第二樂段用a母音唱旋律。(前后分別用閉口和開口音去模唱歌曲旋律,不但能使學生感受旋律的走向,表現歌曲情緒的變化,而且也能學會保持好氣息和控制好音色的去演唱歌曲。)
3、跟琴唱歌譜。(解決六度大跳、休止符)
4、聆聽教師范唱,然后相互討論一下歌曲應該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它的“旋律”、“情緒”是如何表現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歸納并板書
5、學生填詞輕聲演唱歌曲一遍,(解決難點,分句反復跟唱)
演唱要求:(1)第二樂段開始處出現的六度大跳,在氣息上提早做好準備。
(2)休止符,讓學生了解是情緒的換氣口。
(3)長音的時值要唱足。
6、學生完整地演唱一遍,建議背唱歌曲。(引導學生用呼喚和吶喊的音調唱)
7、歌曲處理:提問:
A、歌曲中多次呼喚母親,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B、這些帶有呼喚性的樂句在旋律上有什么關系?
——理性分析:
A、表達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母親的真誠期盼。它又好象在吶喊,表現的是一種盼望回歸祖國的強烈感情。
B、多次呼喚母親的旋律多為上行,有的表現為急切,有的表現為深情,有的表現為激動,因此在力度上有區別,只有一句為下行,它好象是從激動的吶喊到內心的期待,表達了游子離別已久,迫切希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心情,其中也隱含著一種痛苦難過的感情。
C、第一樂段的旋律比較平穩,它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
第三樂句是第一樂句的變化重復,形成了一個小高潮,仿佛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對思念中的母親做著真誠的傾訴。
D、 讓學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形體語言來表達激動的心情
四、創作表現
1、器樂組:用豎笛和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學生發揮自己的表演才能,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去演唱《七子之歌》。
3、繪畫組:畫出澳門的區花-蓮花、制作區旗。
4、全班合作共同用樂器、演唱、展示繪畫、揮動區旗演繹歌曲。
五、小結
同學們,如今澳門已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我們盼望它在母親的懷抱中將更加繁華和美麗,可是,寶島臺灣依然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我們盼望著和平使者熊貓“團團圓圓”能帶給我們臺灣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的那一天。最后讓我們用歌聲共同祝愿祖國早日統一,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七子之歌”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蘇少版四年級上冊《七子之歌——澳門》四川省雅安”,所屬分類為“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蘇少版四年級上冊《七子之歌——澳門》四川省雅安”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