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爬山虎的腳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教育云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武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爬山虎的腳》武漢市育才怡康小學
教育云環境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 爬 山 虎 的 腳 》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通過語言文字和其他信息形式感知爬山虎的葉子和腳的樣子,了解爬山虎是怎樣爬的,理解重點詞句,指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能力目標:
1 繼續培養結合語言文字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及朗讀的能力。
2 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繼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深入探究的興趣。
2 讓學生感知學習方式和學習渠道的多樣性,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
【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里的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圣陶。葉圣陶在本篇課文中用細致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墻的,來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和習慣。四年級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但是,對于植物的生長過程,孩子們了解的并不多,因此,學生對爬山虎的生長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同時這篇文章中還蘊含著很多科學知識,因此非常適合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通過語言文字和其他信息形式感知爬山虎腳的特點,理解重點詞句,學會積累豐富的語言。
2 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繼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教學難點
1 通過語言文字和其他信息形式感知爬山虎腳的特點,學會積累豐富的語言。
2 繼續培養結合語言文字及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情感及朗讀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
3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深入探究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樹立大語文觀,將教學“融”入云空間,自學能力在“翻轉”中提高。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中心,語文教學要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拓展。要采取全方位、立體式、廣視角、開放型的方式,使他們在廣闊的背景下隨時隨地、自覺主動地學語文、用語文,不斷在學和用中提高語文能力和素質。
本節課的設計,我沒有僅僅局限于課堂四十分鐘,而是努力讓這四十分鐘的課堂“融”入云空間,成為“云”的一部分。課前——為了幫助學生全面的達到學習目標,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和習慣,我的教學就在自己的云空間里展開了。我在班級的教育云空間內發布班級公告,請全班同學和家長一起關注“武漢教育云”。我精心制作了微課,主題學習網站,設計了《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以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充分的預習,為高效課堂的學習鋪墊了堅實的認知基礎、情感基礎。課上——我充分利用教育云空間、“高效課堂”軟件及“主題學習網站”,引導學生充分運用各種信息技術自主解讀文本,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讀中體驗,讀中收獲。課后——我將課堂知識通過云空間繼續延伸。我再次引導孩子到“曹老師空間”、“班級空間”、“學生空間”遨游,自由去分享、閱讀、探討未知的問題,學習充滿回味。
本節課從“云”里來,又回到“云”里去,我的目標就是要引導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積極主動地運用各種“云”來自主學習,使學習不再拘泥于課本,讓知識變得立體、豐富起來。
2、凸顯語文特色,將技術“融”入課堂,探究能力在“翻轉”中增強。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自主的學習,但是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差異,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有限。在課堂教學的設計中,我先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收獲,然后針對學生掌握的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從“知識的內化”、“重點詞句的體會”及“段落間的聯系”出發,精心設計啟發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多樣的學習活動及合作探究中,感悟語言的準確、豐富,學會觀察寫作的方法。我努力凸顯語文教學的本色,即從語言文字中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最后再回到語言文字的領悟表達方法,力求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努力改變傳統教育模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行全面的訓練,努力使學生在這種變革的學習方式下饒有興致地進行自主學習。
【教學環境及設備、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
硬件環境(電教室、電子白板、教學控制系統、平板電腦。)軟件環境(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學生準備:
一定的信息素養 相應的語文學設計《課前自主學習任務單》及《課堂學習任務單》
教師準備:白板課件 主題學習網站
教學資源:有關爬山虎的視頻、動畫、圖片、音樂、文字資料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互動激趣,引入課題。
1、師:【出示圖片】同學們,你們見過這種植物嗎?讓我們一起喊出它有趣的名字吧!(生齊:爬山虎!)
師:你們在哪里見過? (學生回答: 我在小區樓房、公園的墻壁上見過爬山虎。)
師:當你第一次聽到這名字,腦海里一定冒出了小問號,誰來說說?
(預設:它為什么叫“爬山虎”?它真的會爬嗎?它是怎么爬的呢?是像小壁虎一樣爬嗎?)
2、師:看來大家對爬山虎充滿了好奇啊!【出示課件圖片】著名文學家、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和你們一樣,他懷著對爬山虎無限的好奇,走到墻邊,掀開葉片,細心觀察,他發現,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F在,就讓我們同他一起走近爬山虎的腳!菊n件出示課題圖片】讓我們一起讀課題。(齊讀課題)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有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閱讀欲望,自然引入新課。
二、自學成果,匯報交流。
師:“凡事預則立”,課前,曹老師在教育云空間里,送給同學們兩節微課【課件出示微課圖片】,一節是課文示范朗讀,一節是教大家寫好本課的生字;在空間里,老師還送給同學們一個主題學習網站【點擊教師空間中的網站】,大家都在家自主地進行了學習,并且在自己的空間里完成了《學習任務單》,體會到了自主探究的快樂。下面,就請大家進入自己的空間,打開《學習任務單》。(學生點擊進入個人教育云空間,大屏幕廣播四個學生的電腦畫面)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學習網站中豐富的學習資源為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也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描寫的細膩準確,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師:現在,我們就按照學習單的順序來分享一下自學的收獲吧!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交流分享通過“微課”預習的收獲,幫助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高效完成預習檢測。通過空間數據統計,快速掌握學情,充分尊重學生的需求,確立學習目標。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高效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 朗讀課文
師:誰愿意讀讀自己喜歡的那個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
【大屏幕切換至“高效課堂”電子書】
(師相機評價:你的朗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美感,謝謝你!
看來你對腳的樣子印象很深啊。
師:大家還有什么收獲?
(二) 寫字檢測
1、師:在這篇課文里,我們要學會十一個生字,大家通過自學是否掌握了呢?下面老師抽查三個生詞來進行聽寫檢測,大家有信心嗎?(聽寫詞語“重疊”、“痕跡”)
【大屏幕切換至“廣播”全體學生】(學生在平板電腦上寫詞)
2、師:看來,同學們自學生字詞效果不錯,都做到了書寫正確,這個“疊”字是這一課筆畫最多,結構最復雜的字。瞧!某某同學寫得較美觀,他寫的時候注意了把上中下三部分寫得扁一些,基本做到了勻稱!酒聊粡V播該生電腦畫面】(全班學生注意觀察這位同學的字)
師:好的,讓我們接著交流,還有誰來說說自己學習的收獲?
(三)理清條理
預設:我完成了《學習任務單》,了解到課文是從五方面描寫了爬山的腳。
①爬山虎生長的地方②爬山虎的葉子好看得很③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④爬山虎的腳是如何向上爬的⑤爬山虎的腳與墻有很密切的關系
【該生電腦切至“空間”學習任務單,大屏幕廣播該生電腦畫面】
(四)切入重點
師:老師從同學們在《學習任務單》的反饋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學對“腳的樣子”和“如何向上爬”這兩部分最感興趣。【出示課件統計圖表】下面,我們就重點對這兩部分的內容進行匯報交流。
(五)匯報交流——“腳的樣子”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交流時,教師運用電子白板展示學生在課前的勾畫批注,當場加以評價修改,給予學生鼓勵。及時勾畫重點詞句,寫好讀書批注,是個重要的讀書方法,在白板上演示、評改,能使學生非常直觀、清楚地明確勾畫批注的方法,有力培養的學生的自讀能力。
(1) 指名讀描寫“腳”的句子!酒聊磺兄岭娮訒糯蟮3自然段】
預設:
生:我了解了爬山虎腳的樣子。(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中2-5句。)我了解了作者是從三個方面來描寫腳的樣子的。是從“腳”生長的位置、形狀、顏色三個方面來描寫的。
生:我還有補充,我覺得作者觀察得很仔細,還從腳的數量——“六七根細絲”來進行了描寫。
師:看來,你也是個細心的孩子。爬山虎的腳究竟長在什么位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打點擊開電子課本圖片】誰想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指名在圖片上指出“莖”、“葉柄”)
(2)師:你們很會讀書,讀出了作者描寫的順序,是多么有條理!老師和大家合作,再來說一說!军c擊課件,隨著學生說出每個方面,教師課件出示的相關語句變成不同的顏色!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電子白板出示相關語句,運用調色板功能,將重點詞語羅列出來。使學生更加明確“腳”的樣子,清楚作者觀察、描寫得順序。
(六)匯報交流——“如何爬”
師:那這“小腳”又是怎樣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呢?誰接著來匯報? 【放大電子課本,出示第四段。師相機在電子課本上打重點符號】(指名讀課文第4段)
(預設:我從“觸、變、巴、拉、緊貼”這些動詞能想象到爬山虎向上爬的樣子。)
師:你能抓住一系列的動詞去想象,真好!讓我們一起在讀中想象吧!(學生齊讀第四段)
三、點撥提升,合作探究。
(一)趣味活動,內化語言,學會觀察。
1、 師:同學們,聽了你們的匯報,老師真高興,大家通過自主學習,學會了朗讀,學會了寫字,學會了讀出了條理,讀出了想象,有了這么多的收獲,很了不起!我們學習一篇課文,不但要學會,還要學透。為了獎勵大家出色的匯報,老師送給你們兩個有趣的學習活動【出示課件】誰來讀讀?
(指名讀活動要求:(1)認真觀看下面的微視頻和微動畫,你能用課文中的語言,為它們配上解說詞嗎?快試一試吧!(2)認真讀課文三、四自然段,你能用心愛的畫筆畫一畫爬山虎的腳嗎?畫完了,將自己的作品上傳到云空間里,與大家分享。相信你能行!)
師: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一個體驗完成,相信你會收獲更多快樂!
2、學生自主利用平板電腦,在主題網站及云空間中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巡視輔導。
3、交流分享,互評互議。
(1)學生自主給微視頻和微動畫配解說詞,教師鼓勵。
師: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依據學生選擇,教師運用“高效課堂”軟件,播放相關的視頻、動畫。】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隨學生選擇,教師運用“高效課堂”軟件,播放相關的視頻、動畫。都能幫助學生再次梳理作者的觀察描寫順序,使學生頭腦中的想象更加具體化,讓學生了解了爬山虎的腳,有力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為指導朗讀做了很好的鋪墊。
(2) 互評互議繪畫作品【大屏幕廣播學生繪畫作品——啟發學生對照文本要點,相機評價。】
師:我在班級空間相冊里看到,很多同學在課前自學時,就嘗試著畫出了爬山虎的腳,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同學們畫筆下的爬山虎吧!【點擊打開“班級空間相冊”】大家課后可以互相分享,互相評論。
【信息資源應用分析】充分運用班級云平臺展示學生完成的繪畫作品。請大家對照文本進行評價,又一次幫助學生從實踐中感知“腳”的樣子,使學生印象深刻。采用畫畫兒的方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教師點撥,學會觀察。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說一說,畫一畫,老師知道,爬山虎的腳已經印在了你們心里。通常人們看到爬山虎,只注意滿墻綠油油的葉子,而為什么作者能發現爬山虎攀爬的奧秘呢?請大家再默讀第三段,想想作者是如何觀察的?【屏幕切換至“高效課堂”電子書】
(預設:
生:作者的觀察卻比平常人更細致,不但觀察了葉子,他還一定走近掀開葉片,看到了葉柄。
生:他不但觀察了正面的葉柄,還由正面看到了葉柄的反面。)
師:【在電子課本上做重點符號】這就是觀察有順序,由“正面”觀察到“反面”,這是立體的觀察,多么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們一起通過朗讀再現這細致有序的觀察吧!
(師生合作讀第三段)
(二)合作探究,聯系思考,學會表達。
1、自讀自悟
師:細致地觀察才會有細致的描寫,作者在第三自然段的描寫與下文有著密切的聯系。剛才同學們在自學匯報時,對第四自然段中一系列的動詞印象很深。下面就讓我們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細細地去品讀第四段,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詞語標出來,好好體會,將自己的想法簡要地寫下來。
(學生自讀自悟,在文本上作批注,教師巡視,將典型文本廣播至屏幕)
2、學生自讀自悟,小組討論。
3、引導感悟
師:聽了你的理解,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一個成語,誰能猜到?(生:腳踏實地。)
師:聰明!爬山虎的生長讓我們感受到它腳踏實地的精神,這不能不說是給我們這些讀者帶來了啟發!來!讓我們把從文字中感受到的力量和精神,送到這段話中去!讀好!
(齊讀第四段)
4、自主探究,解決疑問。
a 師:通過剛才的探討,同學們主要弄明白了兩個問題,(手指黑板)一個是腳的樣子,另一個是怎么爬。葉圣陶先生細膩、有條理的描寫向我們揭示了答案。但是,從《學習任務單》中,我還了解到,很多同學心中還有小問號,勇敢地提出來吧?(學生自主提問)
(預設問題:
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一順兒朝下?
為什么的葉子鋪得那么均勻?
爬山虎為什么能那么牢固地巴在墻上“相當牢固”?)
b 師: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不在課文里,怎么辦呢?(生:我們可以通過“百度搜索”解決的疑難問題。)還等什么?快去試試吧!【學生利用平板電腦,在“百度”中搜索答案!
c 交流分享
預設:
生:我們可以通過“百度搜索”解決的疑難問題
生1:我通過“百度”,了解到爬山虎的葉子為什么一順兒朝下?爬山虎有腳,可以在垂直的墻面上攀援,這樣一來,葉子就會因為統一受到重力的作用而葉尖朝下。
生2:我也上網查了資料,知道了它們的葉子鋪得那么均勻的原因,是因為植物中葉子有鑲嵌的作用,也就是它們會盡可能地利用空隙來獲取更多的陽光,不同的葉片會參差分布,保證彼此都能得到均勻的光照。生3:我們在讀書時,有點好奇,想搞清楚幾個問題——爬山虎為什么能那么牢固地巴在墻上“相當牢固”?爬山虎這么多的“腳”,究竟能承受多大的拉力呢?通過在“百度”中搜索,了解到——原來爬山虎分泌出一種偏酸性的粘液,它是靠化學的力量與石灰結合,相互粘合在墻上的。每米爬山虎莖干能承受的拉力在3千克左右。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