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傳統節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傳統節日》黑龍江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同學不僅喜歡背誦詩經,更喜歡背誦古詩詞,那誰能告訴大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中寫的是什么節日? 生說:重陽節 A慧斌:
師:是的,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其實像重陽節這樣傳統節日還有很多,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識字二一起了解一下我國的傳統節日。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生:什么是傳統節日?生:傳統節日有哪些?愛發問的孩子一定是愛動腦的孩子,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并.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誰能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什么?
生: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
師:那么每個日又有什么習俗呢?
春節可以說是我國最盛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誰來說說都有哪些習俗。
生:放鞭炮、貼窗花。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掃塵,祭灶等等。那元宵節呢,元宵節。吃元宵,看花燈。清明節呢,清明節,紀念先人去掃墓。踏青。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掛葫蘆。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重陽節。登高,賞菊。七夕是中國人
的情人節,跟哪個神話傳說有關嗎?七夕乞巧,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里有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流傳至今,中國各地的民俗活動不盡相同。在甘肅隴南市西和縣,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開始至七夕深夜結束,當地姑娘們為“巧娘娘”備下美事食、載歌載舞請她入“凡間”,向他祈求心靈手巧、美麗幸福。 A慧斌:
師: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這些世世代代都過的節日就是傳統節日;過春節、貼窗花、放鞭炮,這些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就是傳統習俗。中國的節日有很強的內聚力和廣泛的包容性,一到過節,舉國同慶,這與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悠久歷史一脈相承,是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也是每個中國人都要有的文化自信,過好我們在自己的中國節就是一種文化自信,在這老師希望我們中國娃過中國節。 A慧斌:
師:大家想不想記住這些及節日以及他特有的習俗呢。我們一起大聲的讀一讀。
讀的很好,不僅讀出了聲,還讀出了節奏,讀出了感情。 A慧斌:
這節課要求會認會寫的生字就藏在這篇課文當中,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將他們找出來,用你喜歡的符號做上標記,
再同桌之間交替讀一讀。
這些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他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誰愿意大聲的和他們打聲招呼。我的火車就要開,誰來開。同學們讀得既干脆又響亮。
現在我們讓字寶寶摘掉帽子你還認識它嗎?誰愿意領讀。這些生字寶寶多孤單啊,你能給他們找個朋友組組詞嗎? 同學們說的這么好一定是平日了多讀書的結果,老師給你們點贊。這些字不僅要求我們認識,還要寫得規范漂亮,要想寫好漢字首先要合理安排一個字的間架結構,這些字按結構分,可以分為哪幾類?
課件步驟:1生讀字音2.疏通筆順3.說寫字口訣
師:課件里出示的字漂亮嗎?那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也能把字寫好。
生:觀結構,析筆畫,定位置。師:貼字帖
觀看一個字的結構時要認真看他們各部分間的關系,例如寬窄,長短,高低,大小的變化。分析筆畫時要著重看關鍵筆畫在橫中線豎中線上的位置,從而確定字的位置。下面我們就按結構分類學寫這幾個生字。
轉:筆順橫 撇折 豎 提 橫 橫 豎折撇 點 轉字從結構上看?在書寫上要注意哪些筆畫呢?
生:轉字從結構上看,屬于左窄右寬。右邊“專”的第二橫在橫中線上。左邊車的筆順是橫,撇折豎提車做旁橫變提。
師:在寫轉字的時候,要注意筆畫的穿插,特別注意左右兩橫并列,左高右低,這是寫字的一個規律。 街:
生從結構上看它。左邊和中間稍高,右邊稍低,中間的兩個土豎畫寫在豎中線上。右部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左中右三部分要緊湊,還要注意穿插避讓,右部第一橫和中部第一橫起筆一樣高。
團:團字屬于全包圍,國字框要寫的大一點兒方方正正的。才的豎鉤壓書中線上。
師:先外后內后封口。國字框左右兩邊的豎畫平行。做到上下同寬。
鬧:鬧是半包圍結構。先寫外,邊兒后寫里邊 門的點在左上格,市的點,豎鉤在豎中線上。 師:門字框兩側豎畫上下同寬,最后一筆是什么豎。 市字上面點和下面的部件上下對正做到位置偏正適中。 熱:上下寬度一致,上部丸的筆順要注意。四點底,方向不同,間距均勻,高度一致。熱字上邊的執字要寫的長一些,下邊的四點底要寫得扁一些師;也就是上高下扁。同時四點底左右兩點稍長,中間兩點稍小,注意比例大小適宜,四點之間距離相等,遠近適當。
誰想勇敢的把你的字給大家展示一下,咱們先夸夸他的字有什么優點,再給點建設性建議。
這節課我們還認識學寫了和這些節日有關的生字,就讓我們以近期最流行的歌曲生僻字中的歌詞結束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平一仄譜寫成詩, 我們中國的漢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黃皮膚的人驕傲的把頭抬起, 我們中國的漢字, 落筆留下五千年的歷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