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望天門山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望天門山》天津市 - 寶坻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17課《望天門山》天津市 - 寶坻區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
《古詩三首》設計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三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望天門山》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飲湖上初晴后雨》描繪的是西湖在不同氣候下呈現的不同風姿;《望洞庭》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這三首詩都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旨在引導學生感受祖國河山的美麗和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初步具備了借助注釋了解詩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誦。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對意境的想象;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詩的節奏美、語言美、詩境美、詩情美。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望天門山》。 2.能借助注釋、插圖等了解詩的意思。
3.通過聯想、想象在頭腦中形成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詩歌的意境。 【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能借助注釋、插圖等了解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詩文的內容,感情朗讀。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交流,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組優美的風景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播放圖片】。 2.剛才圖片里的景色有(生答)有三位詩人曾經就來過這里,在欣賞美景之余還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古詩三首》,跟老師一起書空。
3.這三首詩分別是李白的(生補充課題)
二、重點品讀,隨文得法
學習《望天門山》 (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學生自讀古詩。
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走進李白的《望天門山》,請大家打開課本,用自己的速度讀這首詩,注意字音讀準確,讀完了可以結合下面的注釋和課文的插圖想一想詩的意思。自己讀,反復讀。
2.匯報自讀成果,教師相機指正。
師:老師看你讀得這么津津有味,你愿意讀給大家聽嗎?(指名讀)那就請你響亮、大聲地讀,咱們認真聽,聽聽他的字音是不是讀準了。
3.同學們讀得都很流利,但如果我們想領略其中的美,就要在讀中感受它的韻律美,聽老師讀。
4.按照這樣的停頓誰愿意試一試? 初步指導讀詩。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5.接下來咱們換一種方式讀,采用回聲的方式,老師讀前四個字,男生讀后三個字,然后女生重復后三個字。
6.齊讀。
(二)了解詩意,想象畫面
1.借助“斷”“開”“回”來理解一二句。
(1)詩人并沒有寫兩山隔江對峙,而是寫天門山被江水從中斷開,(手勢)這兩個字會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2)這樣的山的確雄奇,這樣的水也的確猛烈,那么,第二句當中有一個字最能體現長江水的浩蕩,是什么?(回)
(3)【播放音頻】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來聽,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4)真是山勢險峻,水流湍急呀。那你能讀出山水的氣勢之美嗎? 2.想想第三、四句詩描寫的畫面
(1)這么壯美的景色,詩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船上)
(2)詩中寫兩岸的青山“相對出”,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當我們坐在行駛的汽車上,我們看窗外路前方的景物,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
(3)所以說詩人寫青山“相對出”相當有深意,一個“出”字把山寫活了,這青山仿佛是要出來迎接這江上的來客,李白駕著一葉孤舟緩緩的從日邊駛來,多么浪漫多么詩意!猜一猜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4)你可以帶著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嗎? (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1.尋著詩人的腳步,我們不難發現詩人望見了(青山、碧水、白帆、紅日)讓整個畫面層次分明,色彩濃郁,一幅壯美的畫卷就此展開。
這浩浩的長江水啊,咆哮著奔騰向前,將天門山一分為二,洶涌澎湃的江水撞擊在巖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齊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一只輕快的小帆船從遠處的紅日之下順溜而來,它越駛越近,巨人一樣挺立的天門山也越來越清晰地撲進我的眼簾。(女生齊讀: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這醉人的景色仿佛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你能感悟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3.想象一下,如果此時你也和詩人一同站在順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讓你喜愛,你也會同詩人一樣情不自禁地吟誦嗎?
4.現在讓我們閉上眼睛,用心地感受這如此美好的意境吧。讓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 三、總結學習步驟
通過剛才對《望天門山》的學習我們來總結一下學習古詩,我們可以運用這樣的步驟:
1.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 了解詩意,想象畫面。 3. 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四、小組交流,自學古詩
讓我們就運用這樣的學習步驟來自學下面的兩首詩,結合學習單,開始吧。
(一)合作交流,自主學習
兩份學習單 (二)交流學習成果 《飲湖上初晴后雨》
1.我們跟李白一睹了天門山的雄奇和長江的浩蕩,讓我們來看看詩人蘇軾又給我們介紹了哪里的風光呢?(西湖)誰能按照你們小組合作完成的任務單說一下學習成果?
2.師生交流。
3.詩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可見詩人對西湖的喜愛。看來你們都是會學習的孩子,學會了結合書上的注釋來理解詩句,那就請你們帶著這份熱愛讀一讀這首詩吧!
4.熟讀成誦 ,我們一起來結合著畫面背一背這首詩。 《望洞庭》
1.跟隨著詩人蘇軾我們游覽了杭州西湖,讓我們繼續前行,看看大詩人劉禹錫又給我們帶來了哪里的景色呢?(洞庭湖)誰來分享一下你的學習成果? 2.誰能讀讀詩人近望所得的詩句?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3.想象一下,你的腦海里是否出現了這樣的畫面水月交融,湖平如鏡,這樣的景色美不美呀?誰來讀一讀?
4.誰還說說你的學習成果?
5.我們想象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色,遠遠望去,洞庭湖如同白銀盤,盛放著像青螺一樣的君山,多么富有意境,誰來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注意停頓。
6. 我們就結合畫面背一背這首詩。 五、拓展閱讀,實現整合
這三首都是描寫山水美景的詩,是詩人觀望所得,并借景抒情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運用了這樣的學習步驟體會到了詩歌帶給我們的藝術美。
課下,我們可以繼續積累寫景的古詩,在這里老師也向同學們推薦了一首《十七日觀潮》,讓我們繼續體會詩歌帶給我們的藝術魅力和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板書
17.古詩三首
天門山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望 了解詩意,想象畫面
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洞庭湖 西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