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燃燒和滅火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化學八年級第七單元《燃燒和滅火》第一課時-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燃燒條件的探究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一 二、實驗器材
錐形瓶 分液漏斗 三通管 改進水槽 改進的短試管 洗氣導管 磨口長試管 活塞 氣球 球形干燥管 二氧化錳 過氧化氫 白磷 紅磷
三、實驗創新要點
教材中給出的裝置如圖1所示
圖1
不足:1、白磷在銅片上燃燒產生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環境,損害師生健康。且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熱,引燃紅磷。2、熱水中的白磷易融化成小液滴不好固定,容易被氣體吹走,在水面燃燒,污染空氣。3、反應的過程不可控制。
創新裝置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圖3 實驗創新點:
(1)用長方形水槽代替圓形水槽,便于觀察。
(2)粘在水槽內壁的改進后的短試管僅容導管通過,可以有效的防止水中的白磷沖出水面,且產生的白煙(五氧化二磷)被水槽中的水吸收,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3)將白磷和紅磷分置于兩根長試管中,避免了白磷燃燒引燃紅磷。
(4)氣球可以調節氣壓,通過尾氣處理裝置既可以表征氣流,又處理尾氣,避免造成環節污染,損害師生健康。
(5)通過改變水槽中的水溫來改變溫度,通過活塞調節氧氣含量,可控的火焰實驗現象明顯,對比清晰,反應可控。既可以驗證燃燒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又可以逐一控制變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出設計對比實驗的思維方法
(6)裝置簡單,操作方便,既可以開展教師演示實驗,又可以用于學生探究分析實驗。 四、實驗原理/實驗設計思路
燃燒是一個多變量實驗。本課題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利用白磷和紅磷以及水中的白磷形成對比,探究燃燒的三個條件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控制燃燒的三個條件,針對教材傳統
2
裝置設計的問題所在進行改進。該實驗操作不難,難的就是多變量情況下對于單一變量的分析和控制。我的改進實驗裝置的設計思路如下:
(1)反應裝置:磨口長試管和改進的短試管取代傳統的銅片,可以形成清晰的對比,不會形成干擾。 (2)控制裝置:利用三通管和活塞,控制氧氣,利用水溫來調節溫度,在實現單一變量的同時又可以實現燃燒和熄滅之間的控制,形成可控制的火焰,讓學生體會控制化學變化的一班思路
(3)本節課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第一節課內容。本課題將對燃燒的條件進行探究,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控制燃燒的三個條件并加以利用。
教材中本實驗的內容是這樣安排的,知識回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科學素養直接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體驗而非結果導向。
學生前面已經從物質轉換,定量,能量的角度認識了燃燒,培養了科學的變化觀,實驗觀和化學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
2.能應用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滅火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燃燒的條件,進一步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初步學習猜想與假設,實驗設計等方法; 2.通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自己歸納現象和結論,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及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2.提高創新思維。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用對比實驗法探究燃燒的條件。
教學難點:學生對現象的觀察記錄和表述能力,分析設計實驗能力。
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將以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使用引導講授法以及對比歸納法。設計了以下實驗教學過程
四、實驗教學設計
環節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魔術表演“魔棒點燈”
【設計意圖】以此激發學生實驗興趣,借此提出問題“物質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呢?”學生提出猜想。 環節二、感知對比實驗,初識燃燒條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桌子上的實驗用品完成以下實驗,完成猜想:
(1、燃燒需要氧氣) (2、燃燒需要可燃物) (3、燃燒需要一定溫度)
【設計意圖】通過這三個分組實驗,旨在讓學生對“對比實驗”有一個感性認識,為后面分析“對比實驗”做好鋪墊。
環節三、分析對比實驗,總結燃燒條件
提出問題:燃燒是個多變量實驗,那么這三個條件是要同時具備、缺一不可,還是只要滿足一個條件就可以了呢?演示課本探究實驗,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實驗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科學的分析實驗。
3
探究燃燒的條件就是為了控制實驗,但課本實驗存在一下問題:題1、白磷在銅片上燃燒產生大量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環境,損害師生健康。且白磷燃燒放出大量熱,引燃紅磷。問題2、熱水中的白磷易融化成小液滴不好固定,容易被氣體吹走。問題3、反應的過程不可控制。
提出問題:如何解決白磷沖出水面燃燒?怎樣避免環境污染?如何控制實驗過程?如何證明紅磷未達到著火點不能燃燒?
【設計意圖】引起學生思考,嘗試實驗改進。
演示創新實驗--多變量對比探究及其控制(如下圖)
通過控制裝置,實現單一變量對照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學案上記錄 讓學生觀察實驗的同時思考:每次操作1、變量是什么?2、要控制的變量是什么?3、對比的目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三個螺旋驅動式問題,引導學生層層分析 學案記錄:
控制一:向紅磷和白磷中通入氧氣
控制一 水中白磷 試管中白磷 試管中紅磷 是否可燃物 是 是 是 是否接觸氧氣 否 是 是 是否達著火點 否 否 否 是否發生燃燒
控制二:改變溫度
控制二 水中白磷 試管中白磷 試管中紅磷 是否可燃物 是 是 是 是否接觸氧氣 否 是 是 是否達著火點 是 是 否 是否發生燃燒
控制三:再次通入氧氣
【設計意圖】:逐一變量,逐步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出設計對比實驗的思維方法
本實驗通過控制水溫和活塞順利實現了在多變量情況下單一變量的控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更為嚴謹。且現象明顯,對比清晰,反應可控,綠色環保,便于推廣。教材中對燃燒條件的探究,僅包括發生和終止,對實驗過程的控制少有提及,該裝置正是對其的完美補充,也是我的創新點所在。
環節四:設計對比實驗,內化燃燒條件:
控制三 水中白磷 試管中白磷 試管中紅磷 是否可燃物 是 是 是 是否接觸氧氣 是 是 是 是否達著火點 是 是 否 是否發生燃燒
4
請同學們自行設計多變量對比實驗,進行展示,內化燃燒的條件。 課堂拓展:氫氣-氯氣實驗
【設計意圖】激發思維沖突,引導閱讀燃燒條件之我見,延伸課堂。 五、教學反思與評價
本節課始終以學生為活動的主體,在實驗活動中學習知識,體驗過程,形成學科思維。如果說前面學習的蠟燭的燃燒練的是基本功,那么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讓學生感知對比實驗,分析對比試驗,創新對比實驗,這就是該實驗背后的魅力所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