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_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_廣東省優課
第七單元 課題2 燃料的開發和利用 第1課時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的地位與作用分析
本節課學習內容是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的第1課時。按照課程標準,它屬于一級主題“化學與社會發展”中的二級主題“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包括了四個內容,分兩課時完成,本節課學習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和化石燃料的利用。
2.教材內容的有序性分析
(1)承上啟下。前面學生已經學習過課題1《燃燒和滅火》,知道有關燃燒的知識;之后學生還要進
一步學習有關燃料使用對環境的影響。
(2)實驗設計能力提升。生石灰與水反應,鎂條與水反應體現的都是基本實驗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如何驗證甲烷的元素組成,學生設計實驗并總結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學情分析
1.學生認知水平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接觸到各種燃料,但是對化石燃料缺乏全面的認識。學生能夠體會到物質在燃燒時,一般都是放出熱量的。而對于非燃燒變化放出的熱量以及化學變化中的吸熱現象不是很熟悉。
2.學生能力水平分析
學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但是處理歸納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初步具備實驗探究能力,但觀察描述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不強,需引導和規范, 才能實現能力水平的有序發展。 三、有序教學實施策略分析
1.教學重點及難點分析
重點:煤、石油、天然氣三大化石燃料,化學變化中能量的變化。 難點:煤、石油的綜合利用。 2.三維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化學變化中伴隨著能量變化;
②知道煤石油天然氣形成、組成、綜合利用,知道化學燃料不可再生。 (2)過程與方法
2
①運用實驗探究方法得出結論; ②運用比較歸納方法對信息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使學生認識合理開采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培養節約利用資源的意識;
②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3.有序教學實施策略
(1)實驗探究:給學生創造親自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探究,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發揮的空間,提高實驗探究能力。
(2)合作學習: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3)創設情境:問題盡可能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化學對社會發展額意義。
3
四、有序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五、教具準備
1、藥品:生石灰、水、鎂條、稀鹽酸、硝酸銨 2、儀器:試管、試管架、燒杯、藥匙、鑷子、膠頭滴管
導入
引導學生思考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2、煤、石油的組成元素、綜合利用等
1、化石燃料的形成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讓學生所學知識在反思整理中得到提高、得到鞏固
知道天然氣主要成份,及其性質。學會可燃物中含碳、氫元素的鑒定方法。
三、合
理
開
發
和利用化石
燃
料
小結
引導學生從“知識”“方法”“感悟”方面談收獲。 鼓勵學生說出疑問。
1、 安排學生自主探究實驗
(1) 生石灰和水 (2) 鎂條和稀鹽酸 (3) 硝酸銨中加水
只有燃燒放出熱量嗎?
2、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1、分析課本表7-3,估算我國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3、開發新能源:可燃冰視頻
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2、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3、(1)天然氣的主要成份,甲烷的性質。
(2)驗證甲烷中元素組成 (3)拓展沼氣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增強學習趣味性,親身體驗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知道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
知道煤、石油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閱讀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
認識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資源的重要性,
提高開發新能源的意識。
4
六、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有序教學設計
意圖 導入
【設問】是不是只有燃燒會放出熱量? 【思考】【回答】不是
引導學生思考 一、 化 學 反 應 中 的 能 量 變 化
【安排學生實驗】 (1) 生石灰和水 (2) 鎂條和稀鹽酸 (3) 硝酸銨中加水
【板書】
一、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放熱 吸熱
【小組合作,探究實驗】
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因,填寫實驗表格,得出實驗結論
【板書】4位同學上黑板寫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小結】化學反應中伴隨著能量變化,有的放熱,有的吸熱。
實驗增強學習趣味性,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親身體驗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展示】自熱米飯盒設計原理圖
【提問】這些能量變化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討論交流】 學生1:暖寶寶 學生2:開山炸石 學生3:燒制陶瓷 學生4:做飯取暖
學生5:冶煉金屬·····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 化 石 燃 料 的 利 用
【提問】我們的生活中常用哪些燃料? 【提問】這些燃料主要來自哪三大化石燃料?這些化石燃料是怎樣形成的?
【板書】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 石油 天然氣
【回答】煤氣、天然氣、,煤,酒精,汽油,柴油,甲烷,氫氣 【回答】煤、石油、天然氣。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骸,進過長期一系列復雜變化而形成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知道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 【指導閱讀】課本138-140,查 找煤石油相關信息,并歸納
小組討論,按學案內容填寫
【學生代表回答】
培養學生閱讀歸納能力和自學能力。系統了解煤、石油相關知識。
5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有序教學設計
意圖
【提問】煤中所含元素可知,煤燃燒后的產物有哪些?石油呢? 【追問】對環境有什么影響 【展示】煤的干餾 【提問】煤分解這個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展示】石油分餾 【提問】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嗎?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石油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為什么?石油是根據什么原理煉制的?石油的煉制過程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回答】H2O 、SO2 、 NO2等。石油燃燒也會有這些產物。
容易形成酸雨,污染環境。
【回答】化學變化,有三種新物質生成。 【回答】石油、煤都可以直接做燃料,但是僅僅用作燃料太可惜了。石油通過煉制可以得到多種產品,都大有用途。石油是混合物,含有多種物質。石油煉制是根據各成分沸點不同,將它們分離,得到多種產品,石油的分餾,屬于物理變化。
【過渡】我國西氣東輸的氣,指的是? 【指導填表】
【追問】甲烷有哪些物理性質? 哪些化學性質?
【提問】如何驗證甲烷的元素組成?
【拓展】介紹沼氣和沼氣運用 【提問】沼氣運用是利用甲烷的什么性質?解決了農村的哪些問題?
【回答】天然氣。 【討論回答】 【討論設計實驗】學生代表回答
【小結】可燃物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鑒定方法,根據燃燒后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分析】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農村利用沼氣,不僅可以解決生活燃料問題,還能綜合治理環境衛生問題。
學會可燃物中含碳、氫元素
的鑒定方法。
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三、 合 理 開 發 和
【指導閱讀】分析表格表7-3,估算我國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 【提問】看到這些數據,你有哪些感想? 【板書】三、合理開發和利用化石燃料 【分析計算】煤107年,天然氣38年,石油15年。
學生1:要合理開采化石燃料 學生2:節約使用化石燃料
學生3:開發可再生能源,開發新能
源。
認識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資源的重要性,樹立環保意識。
6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有序教學設計
意圖 利 用 化 石 燃 料
【展示】天然氣灶充分燃燒和不充分燃燒的圖片 【提問】有時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鍋底出現黑色,這是為什么?此時需要增大還是減少灶具進風口? 【提問】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燒有什么后果?
【展示】煤球和蜂窩煤圖片
【提問】煤球改進成“蜂窩煤”提高了煤的利用率,這是因為?
【追問】使燃料充分燃燒應怎么做?
【討論回答】這是因為燃料不充分燃燒,要增大灶具進風口。
【回答】使燃料利用率降低,浪費資源,污染空氣。
【分析】增大了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小結】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做法: 一、是燃燒時要有足夠的空氣
二、是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讓學生認識到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引導】化石燃料面臨枯竭,不管我們怎麼節約都會很快用完,在他枯竭前,我們要想辦法開發新能源 【播放】可燃冰視頻 【提問】可燃冰為什么是我們未來的新能源? 【追問】可燃冰為什么沒有得到廣泛利用 【觀看視頻】 【分析】儲量大,無污染 【回答】開采技術不夠成熟,如果在開采中甲烷氣體大量泄漏于大氣中,將比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更加
嚴重。
提高開發新能源的意識
小結
【提問】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談收獲】【總結知識】 【說出疑問】
讓學生所學知識在反思整理中得到提高、鞏固
七、課堂練習:參考導學案 八、板書設計
第七單元 課題2 燃料的開發與利用(第1課時)
7
九、有序教學的反思
1.關于教材處理反思。在課題1介紹了燃料燃燒等知識后,本課題從燃燒的化學本質入手,初步介紹了燃料燃燒產生熱量的原因,之后再介紹化石燃料的開發和利用,使學生能從化學的角度認識燃料及能源的用途。在介紹化石燃料對人類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同時,通過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機型估算,讓學生認識到合理咯覅和節約使用資源的重要性,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提高開發新能源的意識。
2. 關于教學設計反思。層層設疑,設計了許多的小問題,引領學生緊跟思路,讓學生有感而談,然后進行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從提出問題開始,最后以問題結束,通過學生的介紹、回答實現全班的交流和共享。
3. 關于教學效果反思。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除了生石灰和水的反應,還增加了鎂和稀鹽酸反應實驗,硝酸銨中加水實驗,學生親身體會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突破了難點。課堂上學生參與意識強,積極討論發言,合作學習風氣很濃,課堂檢測反饋得到預期效果。 十、專家點評
1.實驗是化學的靈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設計了幾個學生自主探究實驗,學生一邊興致勃勃地預測實驗結果,一邊有有序做著實驗,仔細觀察實驗,用手觸摸試管壁,學生親自感受了化學反應中的吸熱、放熱現象。 培養了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情境中設置有效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質疑、討論、分析、合作,在層層遞進的認知中產生沖突,在環環相扣的思維中,有效碰撞,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
3.本課零散知識點多,學生課前預習,查找資料,篩選信息,在通過表格整理,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這種章節,常常被人忽略,因為考試的價值不大。但是上好這節課非常重要,因為要播下綠色理念與實踐的種子,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