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金剛石,石墨和C60
所屬欄目:初中化學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一《碳的化學性質》(第二學時 碳的化學性質)天津市 - 濱海新區(qū)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題一《金剛石 石墨和C60》(第二學時 碳的化學性質)天津市 - 濱海新區(qū)教學設計
《碳的化學性質》學案
【學習目標】
1. 知道碳單質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和高溫下的可燃性及還原性)。
2.建立物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
【重點】碳的化學性質
【難點】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認識
【學習過程】
『課前小測』1.金剛石和石墨是由________元素組成的_________(同/不同)種物質
2.金剛石和石墨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書寫下列化學方程式
氫氣燃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氫氣與氧化銅反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1』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性質相同嗎?
『問題2』回憶碳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方程式,結合視頻內容,歸納碳的相關化學性質及用途
『問題3』實驗探究——碳與氧化銅反應
1.金屬網罩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實驗現(xiàn)象 | 實驗結論 |
①______色粉末變_______色 | 有________生成 |
②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__ | 有_________________生成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 |
學科 | 化學 |
年級 | 九年級 |
學習內容 | 第六單元課題1(第二課時)碳的化學性質 |
本節(jié)課的內容特點 及重要性介紹 |
這節(jié)課內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氣》一節(jié)已學習過,本節(jié)是在此基礎上的擴展和完善;碳的還原性是本節(jié)課的新知識,這兩部分內容對后來學習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做了很好的鋪墊,因此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無論從教材的位置看,還是從學生的知識貯備、能力水平上分析,碳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可以作為提高探究性學習水平的很好選擇,其內容、難度均適合,是學生學習的成長點。 |
教 師 活 動 | 學 生 活 動 | 設 計 意 圖 | ||||||||||
組織教學 | 全體起立(與教師問好) | 開始上課,精中學生注意力 | ||||||||||
【課前小測】 題目見學案 【新課導入】 過渡:上節(jié)課學習金剛石、石墨的知識,某天,他們相遇了....... 提出問題: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性質相同嗎? 提出本課主題: 碳的化學性質 |
獨立完成填空題, 組內互判,組長計總分 兩名學生分別扮演金剛石、石墨,展開一段對話 其余學生傾聽對話后,思考問題,得出結論:化學性質相同 傾聽,明確本課學習主題 |
復習前知識,為本課學習做好鋪墊 組內互判鍛煉學生能力,提高效率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生思考的驅動性。 同時鍛煉學生展示能力 |
||||||||||
【溫故知新】 展示圖片:碳在氧氣中燃燒 ![]() 播放視頻: 冬季煤爐取暖,當心一氧化碳中毒 依據(jù)舊知和視頻內容獨立歸納總結碳的化學性質,方程式,并推知其相應用途 【手腦并用】 提問:碳轉化成二氧化碳除了與氧氣反應,還有無其他途徑? 提問:如何設計實驗裝置? 展示資料卡片:高溫與加熱 利用學生組裝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
(知識拓展) 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碳的還原性 由性質決定用途,推知其用途 (板書)2.還原性 參照碳與氧化銅反應方程式仿寫碳與氧化鐵反應方程式,及碳與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 (過渡)以上五個化學反應是在點燃或加熱的條件下發(fā)生的。 (提問)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又如何呢? 展示圖片: 1、清代張澤瑞清明上河圖
2、北宋黃庭堅的墨字
|
回憶化學方程式 觀看視頻 自主歸納總結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 并板演性質、方程式、用途 觀察方程式,既體現(xiàn)氧氣的助燃性又體現(xiàn)碳的可燃性 思考氫氣轉化成水的途徑,提出猜想。 根據(jù)資料卡片內容,小組討論交流設計碳與氧化銅反應并檢驗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裝置 學生代表利用交互白板展示實驗裝置 學生請助手完成實驗裝置的組裝 觀察組裝過程,指出錯誤操作 觀察實驗現(xiàn)象,填寫實驗記錄 板演化學方程式 傾聽 思考并書寫相應化學方程式 畫出碳原子結構示意圖 思考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特征,及其對碳化學性質的影響 展示:其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4,不易得失電子,所以碳的化學性質相對穩(wěn)定 欣賞圖片 思考問題:體現(xiàn)碳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 |
回憶舊知,復習相關方程式 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提醒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 化學學習方法:知識遷移思想 活學活用學過知識,進行舉一反三 提煉卡片內容,運用于實驗裝置的設計,增強學生信息處理能力根據(jù)具體實驗的區(qū)別對實驗裝置進行改裝。 運用教學輔助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強化實驗基本操作的規(guī)范性 訓練學生準確描述實驗現(xiàn)象, 引導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和學習科學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證明實踐出真知的真理性。 規(guī)范使用化學用語 明確還原劑、氧化劑的判斷 理解碳的還原性 深刻理解性質與用途的化學思想 鞏固理解并運用碳的還原性 進行知識運用練習 復習原子結構示意圖 加深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思想 鞏固理解“用途體現(xiàn)性質”的學科科學思想 |
||||||||||
【知識小結】 本課知識重點, 展示思維導圖。 強調結構、性質、用途的關系 |
梳理本課知識脈絡 |
將本課知識形成知識網絡便于記憶 鞏固理解“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xiàn)性質”的化學學科思想 |
||||||||||
【練習反饋】 1是真的嗎? 展示圖片(見學案) 播放視頻: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 2 檢測反饋 【布置作業(yè)】 1 全體學生 整理學案 2 A組 質監(jiān)P70 1-8 3B組 質監(jiān)P70 1.2.7.8 |
學生思考并判斷圖中事例真假 觀看視頻, 明確結論:真鉆怕火煉 獨立完成學案上反饋部分習題 組內互判,組長記總分 課余時間完成作業(yè) |
舉出生活事例,運用所學知識判斷正誤,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強化體會生活與化學的緊密聯(lián)系 檢驗學習效果,反饋掌握情況 通過相關問題的解答,樹立“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和升華。 小組合作,提高學習效率,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后繼續(xù)鞏固對本節(jié)知識的掌握 形成長時記憶。 作業(yè)分層,符合各層次學生能力。 |
||||||||||
課后 反思 |
本課主要突出單質碳的穩(wěn)定性、可燃性和還原性。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在教學中盡可能多結合實例,強化了化學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功能,強化了化學的功能,突出性質和用途的關系: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xiàn)性質。采用探究式教學,木炭還原氧化銅這個實驗既是個難點也是重點,實驗成功與否決定了能否直觀形象引出碳的還原性。 本課能夠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講練結合。教學中注重對學法的指導,能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
|||||||||||
|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