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明朝的統治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4課《明朝的統治》阿克蘇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14課明朝的統治-阿克蘇 - 沙雅縣
沙雅縣 七年級集體備課教案
學段:初中 學科:歷史 七年級 下 冊
課題
明朝的政治
授課時間:
5月10日
教學 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在地方上:廢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在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在軍事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府;設置廠衛機構,以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經濟發展狀況;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聯系以往學過的知識,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2.通過展示安徽民謠《鳳陽花鼓》,播放《宰相制度的廢除》和《錦衣衛》視頻,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 重點 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
教學 難點 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教學 手段 圖示法,以情景創設為依托,以現代多媒體為載體,以交互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為主,輔之以討論法等
教學 方法 合作與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啟發引導法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師)PPT展示:在安徽有這樣一首民謠《鳳陽花鼓》
二次備課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是個好地方, 自從有了_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師):民謠中的朱皇帝指的誰? (生):朱元璋
(師):看來同學們非常熟悉這個皇帝,那朱元璋上臺
以后采取了哪些加強皇權的措施?與前代相比, 明朝的官僚機構和科舉考試發生了什么變化? 明朝的經濟發展又如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
板書:明朝的政治
二.新課講授
(一):明朝的建立
1.學生讀教材,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 (生閱讀教材并回答)
教師講解: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敗,各級官吏竭力搜刮民財,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2.請同學們看書找出明朝建立的時間、人物和都城?
(生閱讀教材并回答)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師):請同學們結合歷史地圖冊上的元末農民起義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派部將北伐攻入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師):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最初沿用宋元舊制,但為了鞏固統治,強化皇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請
同學們結合教材P67-68第二子目的內容,時間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合作互助。 1.(師問):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歷史原因? (學生回答):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權力 過大所致。 2.措施 (1)(多媒體出示問題: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分組從(中央、地方、軍事、特務)討論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歸納,師進行指導)
(生派代表回答):地方上:取消行省,設立“三司” 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 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 王,駐守各地,鞏固皇室。
中央上: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 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軍事上: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 五軍都督府, 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 權力統歸兵部。
④特務機構:把朱元璋設立錦衣衛, 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 (師總結):根據分組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播放《宰 相制度的廢除》和《錦衣衛》的相關視頻,加深 同學們對明朝加強皇權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地步的 理解。
(三)科舉制的變化 (師):我們學習完了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這是在政 治上的高度集權,明朝建立以后,百廢待興, 官員的缺口很大,那明朝的官員選拔是通過什 么方式進行了? 1.(多媒體出示問題)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P68-P69頁的關于科舉考試的變化子目,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出題的范圍? 答題觀點? 文體的特點?
④科舉考試的目的?
⑤為了做官讀書人會怎么做?
(生):閱讀教材內容,思考問題
2.(多媒體展示科舉考試圖) (師講述什么是八股取士) (生回答提出了5個問題) (師講述):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 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 《四書集注》為標 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八股文;加強思想控制; 死讀書。
3.(多媒體出示問題:八股取士的兩種評價?我們應該
如何評價明朝的八股取士?) (生回答): (師):PPT展示唐朝的科舉考試的影響,并和同學們一 起歸納明朝八股取士的產生的影響。 積極: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 消極: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 步。
4.(多媒體出示顧炎武的觀點,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
由)
(生根據八股取士的影響結合秦朝的焚書坑儒事件) (師生共同小結): 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書一樣,起了 禁錮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帶來的脫離實 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發展的影響則比 坑儒更加惡劣。 (四).明朝經濟的發展
(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69頁的內容,概述明朝經濟 發展的表現?(從農業、手工業、商業) (生):閱讀教材。
(生概述農業、手工業、商業方面取得的發展): 1.(多媒體出示各種引進的農作物,讓學生識別;展示手工業方面的絲織品、青花瓷;商業方面的北京城的繁
華景象) (師):簡短的介紹一下明朝經濟的發展
農業:明代引進玉米、甘薯、馬鈴薯、發生、向日葵, 玉米、甘薯、馬鈴薯屬于高產并且適合我國東南 地區的山地丘陵地帶。糧食產量的提高,也讓人 口曾幾何級的增長。
手工業: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 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永樂、玄德年間的青花瓷最富盛名,據傳說用 料來自蘇門答臘島的“蘇泥”和檳榔嶼的“勃 青”燒制而成。
商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明太祖朱元璋 建都南京,明成祖遷都北京即元大都,所以北京 城作為政治中心,商貿也十分的發達;出現了有 名的商幫,如晉商、徽商。) 三、課堂總結
從平民到開國皇帝,朱元璋不畏強權、敢于抗爭,實現了開國建業的夢想。
從明太祖到明成祖,明朝統治者除舊布新、革除弊政,結束了民不聊生的黑暗局面。
明朝通過強化君權鞏固統治,促進了我國統一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潛伏著嚴重的社會危機。沙雅縣 七年級集體備課教案
學段:初中 學科:歷史 七年級 下 冊
課題
明朝的政治
授課時間:
5月10日
教學 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在地方上:廢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在中央:廢丞相和中書省,權分六部;在軍事上:大都督府分為五軍府;設置廠衛機構,以八股取士; 2.了解明朝的經濟發展狀況;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聯系以往學過的知識,對比概括明朝加強君權的特點,培養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2.通過展示安徽民謠《鳳陽花鼓》,播放《宰相制度的廢除》和《錦衣衛》視頻,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2.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 重點 明太祖強化皇權的措施
教學 難點 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教學 手段 圖示法,以情景創設為依托,以現代多媒體為載體,以交互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為主,輔之以討論法等
教學 方法 合作與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啟發引導法
教 學 過 程
一.導入新課
(師)PPT展示:在安徽有這樣一首民謠《鳳陽花鼓》
二次備課
說鳳陽,道鳳陽, 鳳陽是個好地方, 自從有了_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師):民謠中的朱皇帝指的誰? (生):朱元璋
(師):看來同學們非常熟悉這個皇帝,那朱元璋上臺
以后采取了哪些加強皇權的措施?與前代相比, 明朝的官僚機構和科舉考試發生了什么變化? 明朝的經濟發展又如何?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
板書:明朝的政治
二.新課講授
(一):明朝的建立
1.學生讀教材,分析明朝建立的背景 (生閱讀教材并回答)
教師講解: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敗,各級官吏竭力搜刮民財,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2.請同學們看書找出明朝建立的時間、人物和都城?
(生閱讀教材并回答)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師):請同學們結合歷史地圖冊上的元末農民起義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派部將北伐攻入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統一了全國。 (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師):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最初沿用宋元舊制,但為了鞏固統治,強化皇權,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請
同學們結合教材P67-68第二子目的內容,時間5分鐘,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合作互助。 1.(師問):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歷史原因? (學生回答):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權力 過大所致。 2.措施 (1)(多媒體出示問題: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分組從(中央、地方、軍事、特務)討論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結歸納,師進行指導)
(生派代表回答):地方上:取消行省,設立“三司” 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 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 王,駐守各地,鞏固皇室。
中央上: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 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軍事上: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 五軍都督府, 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 權力統歸兵部。
④特務機構:把朱元璋設立錦衣衛, 明成祖時期設立東廠。 (師總結):根據分組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播放《宰 相制度的廢除》和《錦衣衛》的相關視頻,加深 同學們對明朝加強皇權達到了登封造極的地步的 理解。
(三)科舉制的變化 (師):我們學習完了明朝加強皇權的措施,這是在政 治上的高度集權,明朝建立以后,百廢待興, 官員的缺口很大,那明朝的官員選拔是通過什 么方式進行了? 1.(多媒體出示問題)
(師)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教材P68-P69頁的關于科舉考試的變化子目,請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出題的范圍? 答題觀點? 文體的特點?
④科舉考試的目的?
⑤為了做官讀書人會怎么做?
(生):閱讀教材內容,思考問題
2.(多媒體展示科舉考試圖) (師講述什么是八股取士) (生回答提出了5個問題) (師講述):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 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 《四書集注》為標 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八股文;加強思想控制; 死讀書。
3.(多媒體出示問題:八股取士的兩種評價?我們應該
如何評價明朝的八股取士?) (生回答): (師):PPT展示唐朝的科舉考試的影響,并和同學們一 起歸納明朝八股取士的產生的影響。 積極: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 消極:禁錮了知識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會的進 步。
4.(多媒體出示顧炎武的觀點,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理
由)
(生根據八股取士的影響結合秦朝的焚書坑儒事件) (師生共同小結): 八股取士同秦始皇焚書一樣,起了 禁錮思想的作用,而它所帶來的脫離實 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發展的影響則比 坑儒更加惡劣。 (四).明朝經濟的發展
(師)請同學們結合教材P69頁的內容,概述明朝經濟 發展的表現?(從農業、手工業、商業) (生):閱讀教材。
(生概述農業、手工業、商業方面取得的發展): 1.(多媒體出示各種引進的農作物,讓學生識別;展示手工業方面的絲織品、青花瓷;商業方面的北京城的繁
華景象) (師):簡短的介紹一下明朝經濟的發展
農業:明代引進玉米、甘薯、馬鈴薯、發生、向日葵, 玉米、甘薯、馬鈴薯屬于高產并且適合我國東南 地區的山地丘陵地帶。糧食產量的提高,也讓人 口曾幾何級的增長。
手工業:棉紡織業在明代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 代的絲織業中心;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 永樂、玄德年間的青花瓷最富盛名,據傳說用 料來自蘇門答臘島的“蘇泥”和檳榔嶼的“勃 青”燒制而成。
商業: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明太祖朱元璋 建都南京,明成祖遷都北京即元大都,所以北京 城作為政治中心,商貿也十分的發達;出現了有 名的商幫,如晉商、徽商。) 三、課堂總結
從平民到開國皇帝,朱元璋不畏強權、敢于抗爭,實現了開國建業的夢想。
從明太祖到明成祖,明朝統治者除舊布新、革除弊政,結束了民不聊生的黑暗局面。
明朝通過強化君權鞏固統治,促進了我國統一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潛伏著嚴重的社會危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