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盛唐氣象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常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歷史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3課盛唐氣象-常熟國際學校
第3課 盛唐氣象(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
通過經濟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通過文成公主入藏,說明唐代民族關系和睦。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知道唐朝經濟繁榮的三個表現、民族交往與交融的主要史實、社會開放程度和文學藝術成就,理解唐朝繁盛景象出現的原因。
2.通過不同版本教材的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教材、閱讀理解、查閱資料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3.通過對盛唐時期各方面歷史文物圖片、史料、詩歌的賞析,培養學生透過歷史現象抓住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課前導學,問題設置,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前置性學習。 2.根據不同版本教材進行分組教學,組內閱讀,討論,合作探究。
3.通過歷史文物圖片、史料,實景展示盛唐風貌,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繁盛的時代,唐人心態開放、包容,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我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之間的友好交流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和共同發展。
【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多感性,少理性。唐朝歷史離學生比較遙遠,故選取的史料應盡量貼近學生,先感性認識唐朝,再對史料進行深入分析,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把握唐朝歷史,并培養學生通過史料理性分析歷史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經濟繁榮、民族交融、詩歌成就 難點:整體上理解盛唐氣象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1.全班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提供兩個版本的教材做參考(注:人教版、北師大版、華師大版、川教版、地圖版、中華書局版、冀教版、岳麓版,充分體現“用教材教”的教學新理念)。以人教版(注:我們蘇州地區用的是人教版)為主,其他版本教材為輔,課前引導學生對教材進行大聲朗讀和有效先學。
2.有書法特長或繪畫特長的學生提前臨摹好人教版教材上的兩個書法帖子或繪畫作品,以備課堂展示之用。
3.全體學生做好含有“花”字的唐詩名句收集工作,以備課上“飛花令”游戲活動之用。 導入新課:伴隨《霓裳羽衣曲》,展示一組盛唐氣象的圖片。
設問:大家剛才看到的圖片展示的是何時的氣象?通過學生回答引入主題——盛唐氣象。 新課講授:
唐朝之盛,始于唐太宗的貞觀年間(注:627年始),唐玄宗開元時達到極盛,歷經近一百三十年的時間(以755年的安史之亂作為結束的標志)。如果用時間軸來表示應該是這樣的:
2
中宗睿宗 中宗睿宗 安史之亂
唐太宗(貞觀之治)唐高宗 武周(貞觀遺風) 唐玄宗(開元盛世) 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
通過經濟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通過文成公主入藏,說明唐代民族關系和睦。 解讀課標可以清楚的知道,本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展開的,都以杜甫的詩歌引入。 首先引入如下詩歌: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杜甫《憶昔》
設問:這句詩描繪了一番什么景象?通過學生回答引入學習板塊一:繁榮的經濟景象。
一、繁榮的經濟景象
學法指導:學習中國古代經濟,我們一般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來把握。 設問:農業有哪些新發展?通過學生回答展示:
墾田面積不斷擴大
1.農業的新發展 生產技術不斷改進
水利工程不斷修建
展示完成后,教師重點講述生產工具不斷出新,特別是兩個新的生產工具,圖片展示曲轅犁和筒車。
分別設問:曲轅犁有何進步之處?筒車有何優點?
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曲轅犁通過犁評可調節入土的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質量。 筒車自動運轉、節省人力、晝夜不息。
農業的新發展促進手工業發展到了高水平。唐時的手工業具有分工細致,部門眾多的特點。 設問:手工業的高水平體現在哪些方面?通過學生回答展示:
品種繁多 2.手工業的高水平 工藝精美 規模擴大
展示完成后,教師重點說明,品種繁多主要體現在紡織業,有絲、麻、毛、棉等。其中,絲織業最具代表性,工藝水平也最高,圖片展示絲織業的代表蜀錦(蜀錦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絲織品,指四川省成都市所出產的彩錦。起源于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歷史的蜀錦,因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有中國四大名錦之首的美譽。常識普及:成都蜀錦、南京云錦、蘇州宋錦、廣西壯錦。)。工藝精美主要體現在陶瓷業,圖片展示越窯青瓷作品、邢窯白瓷作品、唐三彩的代表作騎駝樂舞俑。
設問:唐三彩與瓷器有何區別?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唐三彩屬于陶器。視頻展示《唐三彩》。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大繁榮。展示:
3.商業的大繁榮 貿易往來頻繁 繁華城市眾多
展示完成后,教師重點講述在眾多的繁華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長安。展示唐長安平面圖, 設問:唐長安城的平面圖有何特點?學生通過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唐長安城特點:規模宏偉大氣,布局嚴整對稱,街道寬敞整齊。教師追問:長安還是一座怎樣的城市?(或地位如何?)學生回答: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還在世界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視頻展示《唐長安城》。 小結過渡:看完宏偉大氣的唐長安城,我們也了解繁榮的經濟景象主要體現在農業的新發展、手工業的高水平和商業的大繁榮。 引入詩歌:
似聞贊普更求親,甥舅和好應難棄。
——杜甫《近聞》
設問:這句詩描述了哪一歷史事件?體現了怎樣的民族關系?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詩中描述的是唐中宗時期,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和金城公主的和親。詩中的甥舅和好說明了唐蕃和睦的民族關系。教師追問:此前,還發生過哪一重要的和親?
學生回答唐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和親,教師總結引入學習板塊二:和睦的民族關系。
二、和睦的民族關系 1.唐蕃和親
教師展示自己參與拍攝《文成公主》(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澳大利亞合拍的電影《文成公主》拍攝于1986年,影片講述了唐代傳奇女性文成公主和親吐蕃的故事。任曉嵐主演。類型:歷史;導演:吳發深;出品公司:南海影業公司、天津電影制片廠;中文名《文成公主》;首映時間:1986年7月24日)電影的劇照,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注:教師是最好的課程資源)
圖片展示文成公主入藏路線(文成公主入藏路線起始于漢族都城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途中經過甘肅和青海,最終的目的地西藏邏些,也就是今天的拉薩。這條道路歷史上稱之為唐蕃古道,在當時是漢藏兩族交流的必經之路,全長有3000余公里。可以說,入藏路線相當的漫長,其中經過的地區環境還十分惡劣),說明文成公主進藏的艱難。 設問:文成公主入藏給西藏人民帶來了什么?有何影響?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展示西藏民歌: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糧食三千八百種, 給吐蕃糧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各種手藝的工匠五千五百人, 給吐蕃工藝打開了發展的大門; 從漢族地區來的文成公主, 帶來了各種牲畜五千五百種, 使西藏的乳酪酥油從此年年豐收。
4
教師總結:文成公主帶去了谷物種子、藥材、茶葉、工藝品以及歷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隨行的還有很多手工工匠,他們在邏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參與修建大昭寺。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唐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
過渡:兩次和親說明了唐與吐蕃之間的和睦關系。那么,除了吐蕃以外,唐周邊還有哪些少數民族政權呢?教師圖片展示唐朝疆域圖,并說明在唐朝周邊還有突厥、回紇、南詔等大小不一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存在。
設問:唐又是如何來對待周邊這些少數民族的呢?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導入: 2.開明的民族政策 展示史料:“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
——《資治通鑒》
設問:唐太宗這句話什么意思?體現了怎樣的民族政策?有何影響?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唐對待少數民族如同漢一樣是一視同仁,即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各族擁戴,稱為“天可汗”,即各族共主。 引入詩歌: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杜甫《麗人行》
設問:這句詩描繪了哪一社會活動?折射出唐人怎樣的社會風氣?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是指唐朝的踏青活動,與常熟當地三月三日游虞山,踏青的傳統聯系起來,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根據設問引入學習板塊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圖片展示《虢(guó)國夫人游春圖》,設問:婦女流行游春的行為顯示唐朝社會風氣怎樣的特點?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婦女地位的提高。
圖片展示《虢國夫人游春圖》細節,設問:畫中女子服飾有何特點?體現了什么風氣?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女扮男裝,穿胡服。說明胡風成為時尚,引入課后活動的詩歌“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加以佐證。引入詩歌: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杜甫《飲中八仙歌》
設問:這句詩描繪了李白怎樣的性格?從側面說明唐朝最盛行的文學體裁是什么?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引入學習板塊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詩歌五彩紛呈
通過微信朋友圈的趣味形式,展示盛唐詩歌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研究其特點。
設問:通過閱讀這三人的詩歌,展示了他們三人各自詩歌怎樣的特點?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李白:“詩仙”,詩歌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濃郁浪漫情懷,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詩圣”,詩歌反映戰爭和政治腐敗給人民痛苦的歷史實況,是“詩史”。白居易:直面社會現實,通俗易懂。杜甫和白居易都是現實主義詩人。 課堂分組活動:唐詩“飛花令”,通過課堂活動加深學生對唐詩的理解。
全班分成兩大組,兩組學生需要輪流說出含有“花”字的唐詩,答錯、重復,或在規定時間
5
內沒有答出則算失敗,規定時間15秒。
過渡:我們了解了唐朝的詩歌,唐朝還有哪些藝術形式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呢?引入: 2.藝術成就斐然
設問:唐朝在書法、繪畫、樂舞等藝術方面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藝術類別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書法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碑》顏真卿《顏氏家廟碑》
繪畫 閻立本《步輦圖》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樂舞
唐玄宗《霓裳羽衣曲》
學生完成表格,教師展示相關圖片。講述書法時,學生展示自己臨摹的歐陽詢與顏真卿的書法作品或相關繪畫作品,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注: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小結新課:
分組探究活動1:同學們,你們能用哪些詞語來描述“盛唐氣象”? 分組探究活動2:同學們,你們如何來理解“盛唐氣象”這一核心概念?
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小組交流回答,繁榮的經濟景象、和睦的民族關系、開放的社會風氣、多彩的文學藝術,對本課進行總結,然后引導學生得出上一課清明的政治局面,下一課頻繁的對外交流,承上啟下,全面理解盛唐氣象這一核心概念。 情感升華:學生齊聲朗讀,著名學者對盛唐的評價:
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和威力遠被,同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和分裂對照的是那樣的鮮明……在唐朝,中國的極盛時代……中國呈現了繁榮、幸福和文藝活躍的景象遠在任何同時代國家的前頭。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這兩個帝國是當時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運、最先進的國度。監獄是空的,遺落在街道上的貴重東西沒有人撿,所有國民充滿自信。 ……歷史學家把這兩個朝代稱為中國的黃金時代。
——張緒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