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17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_遼寧省 - 沈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1.整體設計思路,指導依據說明
按照《初中歷史課程標準》這堂課要求學生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故事,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知道遵義會議,認識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本課從長征的原因、經過、意義和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四個方面講授,由淺入深、逐層遞進,由理論知識到情感升華。從學生周圍有關長征的街道名稱導入新課,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程分為四部分:
一、紅軍路在何方——長征原因;采用表格直觀地展示紅軍五次反圍剿的情況,得出紅軍長征的原因。 二、艱苦卓絕長征路——長征經過;長征經過設計學生活動,先由學生自己閱讀教材、繪制長征路線簡圖;老師在長征經過中選取湘江之戰、遵義會議、爬雪山、過草地重點講授。采用材料分析方式突破遵義會議這一重點、難點內容,讓學生理解其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
三、永恒的紅飄帶——長征意義;長征意義理論性較強,采用小組討論、材料分析方式講授。 四、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本部分將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分為:“求學的長征路”、“人生的長征路”、“祖國的長征路”三個階段,層層遞進,讓學生感悟長征精神的歷史內涵和時代意義。 2.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
1.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及長征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遵義會議的召開及其偉大意義;
2.探索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和取得勝利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以長征路線為線索,加深對長征艱苦過程了解;利用文學影視作品的感染力,讓學生感知歷史,形成歷史概念,認識時代特征。
2.通過分析遵義會議的作用及影響,形成對歷史事實的正確理解與判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先烈們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勇于獻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和理解。
2.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人民軍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情感。
3.教材分析
(包括對本課教學內容的教學定位分析;教學內容與結構分析;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戰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闡明長征原因和過程、過雪山草地講述長征過程和紅軍勝利會師陜甘是長征結果和歷史意義,三部分聯系緊密、一脈相承、互為因果。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內容如下:
教學重點:遵義會議和長征路線,長征精神。 教學難點:認識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 4.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產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農村革命根據地不斷發展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究紅軍為什么不得不離開農村革命根據地,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紅軍長征途中經歷了什么;長征的勝利有什么歷史意義。 5.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步驟1:
導入新課:
出示學校旁邊地圖,有的學生看到了我們學校——沈陽市第四十三中學;有的同學看到了自己的小學母校——珠江五校;有的同學看到了自己的家——亞洲城。從珠江五校到四十三中學的那條路叫“金沙江街”,亞洲城門前的街道叫“大渡河街”這兩條街道的名字與歷史上一個事件有關——長征。這些都是長征留給我們的印記。 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環境中選取材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步驟2:
一、紅軍路在何方——長征原因 引導學生完成兩個問題: 1. 紅軍為什么要長征?
學生閱讀教材得出紅軍長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次數 時間 軍隊人數 領導人 戰略戰術 結果 第一至第四次 第五次
2.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學生探究得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博古、李德的“左”傾錯誤。
1.閱讀教材,獲取紅軍長征的原因。
2.完成表格,探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
步驟3:
二、艱苦卓絕長征路——長征經過
1. 本部分采取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老師引導為輔的教學方式。學生自行閱讀教材中長征經過部分,根據閱讀內容繪制長征路線簡圖,每小組選取一張參加班級評選。選取一名同學到黑板上畫。
2. 用pad投屏功能展示將每組選出的優秀作品,評選出最精美、信息最準確的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探究繪制長征路線簡圖,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印象,培養學生時空觀念。 3. PPT展示長征路線圖,老師講授長征經過。 (1)紅軍1934年10月從瑞金出發
(2)湘江之戰,是紅軍出發以來歷史最長、戰斗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次戰役,紅軍由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多人。
(3)湘江之戰損失慘重,紅軍面臨出發以來的生死抉擇,博古李德認為應該去往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此時毛澤東果斷建議向貴州前進,誰的觀點正確? (4)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分別從會議的時間、地點、內容、意義四個方面介紹。學生根據上述學習猜測遵義會議的內容。通過兩則材料小組討論探究遵義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 材料1 :遵義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共黨內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
1. 自行繪制長征路
線簡圖。
2. 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繪制的長征路線簡圖。
3. 判斷博古、李德與毛澤東的觀點,哪一個正確,并說明理由。
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長征,在長征的極端艱險的條件下保存了并鍛煉了黨和紅軍的基干...... ——摘自《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材料2:中國共產黨自1922年7月決定參加共產國際后,成為其中一個支部……過去,對于共產國際的決議及其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的意見,往往照抄照搬……而共產國際派來的李德因在軍事指揮上犯了錯誤,在會議上處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對我們發號施令了。 ——《中國紅軍長征記》 設計意圖:猜測的方式旨在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分析材料得出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歷史理解能力。 過渡:遵義會議后紅軍將士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一個又一個戰史奇觀。 (5)戰史奇觀: 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繳計劃,充分展現了毛澤東高超的軍事指揮才能。 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面。 飛奪瀘定橋,紅軍將士又一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創造了奇跡。 過渡:紅軍在長征途中不僅要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還要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爬過終年積雪的雪山,走過滿是沼澤的草地。 (6)爬雪山、過草地 舉行《長征故事會》,學生分享搜集的紅軍爬雪山、過草地途中的故事。 過渡:紅軍歷經千難萬險,終于闖過了生命禁區,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7)吳起鎮會師
(8)會寧三大主力會師
4.閱讀材料,小組討論 5.學生講故事 步驟4:
三、永恒的紅飄帶——長征意義
1.學生通過三則材料并結合教材,小組討論分析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
材料1:我們黨領導紅軍......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 ——習近平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講話 通過材料1得出: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企圖消滅紅軍的企圖。
材料2:紅軍的西北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于達到了目的,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政治意志的堅強顯然一如往昔。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通過材料2得出: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材料3:紅軍經過的省份有二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占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在漫長的艱苦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人......參加進來充實了行列。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通過材料3得出: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閱讀材料,小組討論
設計意圖:長征的意義理論性較強,不易理解,教學中選取學生易懂的三則史料,學生分析材料從而得出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3. 分析長征勝利的原因
(1)通過數字長征,總結長征經過。通過毛澤東到達陜北的感慨得出長征勝利其中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產的正確領導。 (2)老紅軍采訪視頻,總結長征精神的歷史內涵。
設計意圖:長征精神內容抽象是本課的重點、難點。教學從長征精神的歷史內涵和時代意義兩方面突破。
步驟5:
三、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長征路
學生組內分享:長征精神對于日常學習和生活有什么指導意義?
設計意圖: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是本課的難點,教學分別從求學的“長征路”、人生的“長征路”和祖國的“長征路”三個方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介紹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
學生組內分享對于長征精神的感悟
步驟6: 課堂小結: 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回望長征的苦難和輝煌,我們可以看到偉大
長征精神特有的歷史內涵和時代意義。今天,再豐富的辭藻都無法完全準確再現長征的苦難與輝煌,再充沛的情感都不能完全表達我們對長征的紀念與感懷。不過可以堅信的是,在通往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征程上,我們將永葆長征精神,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
最后,讓我們全體起立表示對紅軍長征途中獻出寶貴生命的紅軍將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哀悼之情,跟隨毛主席的一首詩《七律.長征》再次感受那段悲壯的歷史! 板書設計
6.教學設計特色
祖國的“長征路” 人生的“長征路” 求學的“長征路”
瑞金
遵義會議
會寧
吳起鎮
教學立意
本課結構清晰,教學過程圍繞長征原因、長征經過、長征意義和長征精神四個方面展開。長征原因理論性較強,在教學中化難為易,淺顯易懂地講給學生聽;長征的過程內容豐富,通過學生分組繪制長征路線簡圖,用pad投屏展示,并通過視頻、圖片、故事、數字全方面展示長征的過程;長征精神內容抽象,這部分采用老紅軍的采訪視頻,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長征,從而感悟長征精神。把長征精神分為歷史內涵和時代意義兩個方面,從求學的“長征路”、人生的“長征路”、祖國的“長征路”三個層層遞進,增進學生對長征精神的理解與感悟。
教學構思
本課從學生身邊與長征有關的街道名字為切入點,導入新課。整個教學過程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視頻資料、圖片資料、文獻史料等多種形式史料,培養學生通過史料實證,論從史出,增強學生歷史理解能力。長征精神內容抽象,教學中將長征精神與學生學習和人生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長征精神、弘揚長征精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