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發現與創造
所屬欄目:初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美術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發現與創造》重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美術人美版七年級上冊《發現與創造》重慶市江北區華渝實驗學校
《發現與創造》教學設計
授課年級:七年級
教材: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13冊第5課 課業類型:設計 .應用 課時:一課時(45分鐘) 教材分析:
《發現與創造》是人民美術出版社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美術》第13冊第5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目的是養成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材料的習慣,巧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受材料的不同特性,并利用材質的美感進行構思、創意設計,巧手制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術作品,進而提高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腦動手的能力,密切聯系社會生活,關注環境和生態,體驗其中的新奇,享受美術創作帶來的樂趣。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美術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較濃厚,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有目的地進行創意設計和制作,領悟美術與生活的關系,樹立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自己動手美化生活的情趣。因此這節課老師準備采取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利用生活中不同的廢舊材料的美感和特質,根據因形選材、因材造型的設計要求,創造出具有新視覺的藝術作品。 2.過程與方法: 在發現與創造的過程中,認識二者之間的關系,運用感知體驗,合作探究等方法,感受材料的魅力,變廢為寶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創作一件有創新意識的重慶地域特色環保美術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養成敏于發現材料的美感和團結合作的學習態度、對廢舊材料的創造性利用的能力,強化學生
的環保意識、改善環境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環境、熱愛藝術的健康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觀察、發現并利用廢舊材料的材質美,選擇適合的制作方法創作一件有創新的重慶地域特色環保美術作品。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因形選材、因材造型的設計原則和要求進行再創造,使自己創作的作品體現“實用、美觀、環保”現代設計理念。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以小組為單位,分工搜集廢舊材料。 2.老師課前準備課件、范作及其它材料。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活動一:視頻導入課題《發現與創造》(3分鐘)
師: 今天,老師想和你們有個約定,能否用你們的雙手在本堂課去創造美好生活,在我們擊掌的一瞬間代表了我們之間信任的傳遞,這是我們擊掌的手,你們將會在老師的視頻中看到一只與眾不同的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看完視頻,你有何發現?
學生:這是一只有魔力的手,能夠傳達出音樂和舞蹈的力量。 師:有自己深刻的感悟,真不錯。
學生:我發現了它身上的裝扮和它手上的樂器是用我們生活中的廢舊材料來創造的。
師:真是火眼金金,觀察得很仔細。
學生:我覺得這位創作者擁有了一雙發現的眼睛,有智慧的會創造的腦袋和雙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有個性的“音樂家”和“舞蹈家”。 師:老師希望你也擁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和會創造的腦袋和雙手。 師:總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發現與創造,有了發現和創造,我們的生活就變得更加的充實而有意義。這節課,我想和同學們一起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頭腦去認識生活,用自
小組進行討論,先構思,并請學生說出本組的設計思路和想法。本小組成員溝通達成共識。
師:同學們,看完視頻,交流溝通一下你們本小組想要做什么呢?你將會用哪些廢舊材料去做呢? 分享學生的構思
學生:我們小組想做重慶的棒棒——靠一根竹棒和肩膀生存的人。我們將會用廢舊材料中的鐵絲、麻繩、瓦楞紙去創作。
師:我覺得你們小組很有自己的想法,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學生:我們小組想做2017年——重慶的雞。我們想創作重慶的雞,是因為雞本身具有美好的寓意——大吉大利,我們將會用廢舊的鐵絲、廢舊的塑料袋、廢舊的牛皮紙去創作。
師:老師覺得你們的構思很獨特,想象能力強,有著與眾不同的思維,富有個性。我們為他們精彩的發言送上掌聲。
師:同學們先有構思,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來選擇合適的廢舊材料來實施,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因形選材。
學生:我們小組是看到了這個廢舊的木水瓢有點像人的臉,所以想做一個非常有個性并且愛笑的重慶人。我們用廢舊的木水瓢、廢舊的大頭針、廢舊的橡皮筋去創作。
師:這組的同學看到水瓢像人的臉,就決定做重慶的人,說明先看廢舊材料像什么,然后根據材料來創作,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因材造型。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構思,了解了兩種制作方式,因形選材和因材造型。 師:接下來,老師要同學們練就一雙慧眼,看看我們書上同齡人的作品分別是用生活中的哪些廢舊材料創意的,用了哪種制作方式?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呢?
學生:用礦泉水瓶子的蓋子做的杯墊,用的是因形選材制作方式,從中學到了巧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作品傳達出了變廢為寶的理念。 師:用廢舊物品創造生活中的日用品可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
學生:用廢彈簧和木頭做的信插,用的是因材造型的制作方式,從中學到巧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去創造生活中的日用品,具有實用性。讓我們看到這件作品的美觀、有趣和豐富的想象力。
師:同學們有一雙慧眼,觀察得真仔細,有一句話叫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是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家誰說得呢? 生:(羅丹)
師:用我們的慧眼走近大師的作品,觀察體會大師對廢舊材料的巧妙使用。 出示畢加索的作品《牛頭》,1942年 雕塑 師:學生觀察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有什么特點?
學生:它是用自行車的車把和車座制作的。由于自行車的車把是用鋼鐵做的,車座是用海綿和皮革做的,畢加索利用車把鋼鐵的質感表現出公牛角的堅硬,對于一位西班牙的藝術家來說,牛還是西班牙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特殊的文化含義。利用廢舊材料來創作,便賦予了作品極強的生命力. 【設計意圖】廢舊物品的設計創造是學生了解藝術創新的重要方式之一。進而使學生認識材料與造型之間的關系,得出本課知識點因材造型和因形選材,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再次對課本中的學生作品進行分析,體會選材的智慧、制作的巧妙和裝飾的美感,啟發學生發現自己作品的不足。進一步賞析大師畢加索的作品《公牛頭》,發現材質的美感,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活動四:探究活動二(學生創作實踐: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10分鐘)
師:同學們欣賞完同齡人和大師的作品,了解了兩種制作方式,也許會有更多的創造的靈感,看來從廢舊材料到藝術品只是舉手之勞,下面我們就要牛刀小試一把,把我們的方法運用到我們的創作作品中。創作之前,我們一起來看看創作要求。
生:創作要求:a、創作作品需用到廢舊材料b、作品設計要有創意,造型簡潔大方c、作品注意它的美觀和實用性。d、作品可以用美術語言去創造 e、團隊協作、分工合理。d、注意安全和衛生習慣。 師:看完創作要求,心動不如行動,還等什么,行動吧!
師:學生的作業做到半成品后,請學生談談在制作的過程中,都用了哪些方法?是怎么制作的?
學生:有1、粘貼2、并置3、捆綁4、纏繞5、切割6、拼接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用了基本的制作方法進行作品創作,得出自己都用了哪些方法進行創作,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活動五:探究活動三(感悟并發現材質美,進而創造有個性的作品)(10分鐘)
師:同學們了解了一些制作方法,那你們在制作的過程中所用的材料美在哪里?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我們運用材料特有的肌理來設計制作了這個形象。 學生:老師,我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我找的材料自身魅力的圖片 師:材料通過自身的魅力,在藝術作品中運用的很成功例子太多了。那你能否總結出材料的魅力呢?
學生:從這些材料中,我們發現了材料本身的色彩美(陶土)、質感美(金屬)、形狀美(塑料瓶、羽毛)、紋理美(樹葉)
師總結:同學們對生活中的廢舊物品找到了它的形狀、顏色、肌理、質感的特點,也給我們帶來了視覺、觸覺的審美感受,通過小小的創作活動,增加了我們動手動腦的樂趣,體驗這制作的快樂!
【設計意圖】通過自己制作作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廢舊材料的美感,并進一步總結出材料的魅力,帶給我們視覺的審美感受。
活動六:探究活動四(讓作品的主題通過材質傳達出文化的內涵美(8分鐘) 學生作品展評互動。
師:每組學生選代表上講臺交流評價
1、學生自評展示作品時間,我會留意有創意、即美觀又實用的美術作品,讓他自評,說一說作品的題目是什么?為什么用這廢舊材料來做?表達了對重慶怎樣的情感?哪里做得最有創意,學生自評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其實評價的目標直接或間接地指向學生對待作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2、學生互評其他組的作品,讓他找出最喜歡的作品,并說出好在哪里?也可以給其他組提出自己的建議。
3、教師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進行全面總體評價,首先認可同學們作品的閃光點,再提出自己的建議。
學生:我們小組的主題是——山城棒棒軍。我們想創作重慶的棒棒軍是因為他們的辛勤勞動為千家萬戶提供了方便。棒棒們艱辛的生活,靠誠實的勞動為生,我們覺得他們應該受到社會的尊重。
學生:我們小組的主題是——重慶紅火的雞年。祝我們大美重慶有新氣象,新生機,新機遇,新希望,最后,我也是個吃貨,我們重慶歌樂山的辣子雞,南山的泉水雞,鐵山坪的花椒雞,李家沱的燒雞公,黔江雞雜等等都是我的最愛,它們的美食特色也享譽全國。
學生:我們小組的主題是——愛笑的重慶人。我們想做愛笑的重慶人是有著自己個性的自我,希望用微笑演繹人生的輝煌。用微笑面對生活,走向成熟。
師總結:看了同學們用身邊的廢舊材料制作出的一件件獨一無二的作品、也看到了同學們獨特的創意和精巧的構思、看到了同學們敏于發現、善于借鑒、團結協作的學習態度,用你們的奇思妙想表現出了我們大美重慶的創新作品,老師感到折服,也為你們今天的收獲感到高興。
師:同學們,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有什么意義呢? (賞析日本大師YUKEN的作品)
學生:紙是來源于大自然的材料樹,藝術家用源于自然回歸自然的藝術作品呼吁大家節約地球資源,保護環境。
師總結:我們每天的生活都能夠產生很多廢舊物品,而這些廢舊物品如果扔掉這對于資源是一種浪費,如果將這些物品進行回收,不僅能夠起到環保作用,還能夠變廢為寶,可以成為裝點我們生活的飾物和實用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加強彼此交流,充分發揚了教學民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言,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臺,也有利于他們對同伴學習的關注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的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總結性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創作作品得到教師的認可就是對自己的最大肯定,課堂中師生互動,加強了和諧的師生關系。
活動七:拓展與總結(3分鐘)
1、出示上海企業聯合館的外墻的視頻——就是新科技與環保材料及身邊的廢棄物體(CD光盤)的完美結合。
2、師: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用一雙敏銳的慧眼去發現重慶的美,利用身邊的廢舊物品采用兩種制作方式(因形選材、因材造型)來創造有我們重慶地域特色的作品,老師希望同學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靈,能夠養成環保和節約的良好習慣,變廢為寶,創造更多美觀、實用并有審美特征的新作品。
師:最后,我們一起用這三句話勉勵自己,結束本課。
師生:1、人因發現與創造而不斷的充實 2、生活因發現與創造而不斷完善 3、民族因發現與創造而走向繁榮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jlqy.cn